美国一直被视为医疗科技的前沿,然而,近期英国揭露的一项丑闻却显示,美国的某些医疗实践可能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威胁。

上世纪70年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为血友病患者带来了曙光。随着冷沉淀技术的问世,科学家们在血液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关键的蛋白质——第八凝血因子,并据此研发出了抗血友病球蛋白。

这种治疗方法不仅效果显著,还极大地简化了治疗流程。患者在家中即可轻松接受治疗,每周仅需通过手部静脉注射2-3 次,每次不超过五分钟。因此使用含有第八凝血因子的血浆产品来治疗血友病,就成了当时的主流治疗方案。

1975年,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血液制品实验室。但实验室的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为此,英国还投入了50万英镑来推动全国范围内的血液收集工作,以实现自给自足,结果进展十分缓慢。1977年,由于该计划未能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最终宣告失败。面对国内巨大的血液制品需求缺口,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出警告,建议各国避免进口他国的血液制品,但英国仍然从全球最大的血浆制品供应商——美国,进口了大量的血液制品。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进口的血液,不仅未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使他们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英国大量的血友病或其他血液病患者,在接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的血液治疗后,感染了艾滋病和肝炎病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啥血液治疗会感染艾滋病和肝炎病毒呢?

与许多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美国允许有偿献血。在美国的“有偿献血”中,献血者一周可以卖血2次,一年可达104次。同时,美国还实施了阶梯式的奖励机制。例如,一个人第一次卖血可能获得40美元,第二次则可能获得50美元;如果一个月内卖血四次,还能获得额外的奖金。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来献血,美国还推出了“新人特惠”、“优惠券”等营销策略,比如在面向学生的宣传海报上,赫然写着“书费不够,卖血来凑”的宣传语。

这样的报酬对于美国的富人和政客而言,吸引力自然不大。真正愿意献血的人群,主要是穷人、瘾君子、性工作者等这些病毒高风险传播者。而由于美国对献血者的筛选机制几乎形同虚设,血液处理过程也相当粗糙。这些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浆会与健康人的血浆混合在一起,只要其中有一名献血者的血液中含有传染性病毒,整批制剂都会被污染。

1981年艾滋病疫情暴发后,感染病例的数量持续上升。在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相继有报道指出血友病患者因使用了源自美国的血浆制品而感染了艾滋病之后,英国的相关患者也开始惊慌。

然而,面对惊慌失措前来咨询的病人,无论是英国政府机构还是医学界的专家们,都表现出了对艾滋病风险的惊人漠视。英国纽卡斯尔血友病中心的主管彼得·琼斯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公然表示,对政府而言,使用美国进口的血浆制品的好处仍大于风险。甚至英国政府还以官方身份明确回应,坚称没有证据表明第八凝血因子产品会传播艾滋病。

英国政府的这种处理方式,无疑让患者们感到心痛。为了得到相应的赔偿,患者们不仅要与残酷的病魔斗争,还要进行上访和抗议活动。然而,这场斗争对他们而言如同蚍蜉撼树,困难重重。直到2015年,迫于社会各界的巨大压力,时任首相卡梅伦才终于公开致歉,为这场漫长的斗争撕开了一道口子。到了2017年,特蕾莎·梅伊首相又下令对这场由NHS失责导致的医疗惨剧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

如今,经过近40年的拖延,这份长达2500多页的调查报告终于公布。报告揭示,从上世纪70年代起,因使用不安全的进口血液制品进行治疗,导致约3万人因此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丙肝病毒,并已造成近3000人死亡。

更令人震惊的是,报告还披露了另一个骇人听闻的事实:自1993年起,英国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竟“故意”销毁了相关文件。大量收藏于国家档案馆的宝贵资料已不复存在,尤其是1980至90年代卫生部的重要备忘录和会议纪录。

原来英国政府早已经知道,本国血友病人因使用从美国进口的血液药品而存在感染艾滋病和肝炎病毒的风险。但对此,英国医疗机构不仅篡改了相关检测记录,还封锁了消息,压制言论,与美国狼狈为奸。

毫无疑问,这已非一起单纯的医疗事故,而是一场医疗灾难。

尽管英国政府对此也公开道歉并计划赔偿,但这并非出于苏纳克政府的良心发现,而是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层出不穷的丑闻已到了难以遮掩的地步,才不得不作出这样的表面姿态。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政府并未对涉及此事件的责任人进行追责,患者要想获得赔偿金也异常艰难。卫生部设置的赔偿条件极为苛刻,申请者必须签署一份放弃权利的声明,承诺不会就此事对政府提起法律诉讼。更糟糕的是,只有在所有受害者都签署这份声明的情况下,赔偿才会发放;一旦有人选择拒绝并提起诉讼,所有人都将失去赔偿资格。而那些因疾病离世的患者家属,更是无法获得任何形式的补偿。

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血污染事件被视为“英国的耻辱”,实际上只是西方资本内部矛盾无法调和的一个缩影,也预示着这场血液危机并未就此结束。

目前,全球血浆资源都很紧张,而美国却是全球最大的血浆制品供应国。有数据显示,血制品是美国第6大出口商品,在2022年出口额达到了438亿,远高于大豆、玉米。据全球采浆量区域分布统计,美国以一己之力,供应了全球近70%的血浆,提供了全球94%的付费血浆。

此外,美国“毒血”交易的黑暗程度也远超英国政府所披露的。80%的血站位于卫生条件令人堪忧的贫民窟,甚至存在着一针多用这样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更令人发指的是,血浆机构还从私营监狱和戒毒所购买高危血浆,并将其与贫民窟中采集的血浆混合之后销往全球。这些血浆在多个国家的多个血浆机构中经转,其真实来源变得错综复杂,难以追查。

不难看出,在这起丑闻的背后,美国,这个一直自我标榜人道主义和民主灯塔的国家,却在实际行动中一再践踏这些价值观。在这场血液危机的背后,是一场资本与权力的狂欢。而在这场狂欢中,普通人的生命和尊严正在被完全地无视。这已不仅仅是一场政治立场或国际关系的较量,更是对人性道德底线的严重挑战。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对进口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审查与监管。同时,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踊跃参与义务献血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医疗事业,共同充实我们的互助血库,确保血液安全,共同守护生命之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场危机必将在历史的法庭上得到应有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