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紫禁城 夜)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五月三十,凌晨四点。

地点,是明朝都城北京。

四点多,仍然是静谧常相伴,月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琉璃瓦上,宫墙高耸, 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微风拂过,带起几片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就在这万物沉静之时,负责看守地安门的几个侍卫却突然感觉到了一阵异常。

地安门,我们也叫后门,这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是明朝和清朝时的皇城北门,位置在今天的景山北鼓楼南。

后半夜四点钟,地安门里的侍卫们正在打盹,却突然听到一阵十分洪亮的乐器声。

这乐器的声音,像是喇叭,又像是唢呐,声调亢奋婉转,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听起来十分诡异。

宫闱重地,闲杂人等一律免进,谁这么大的胆子,大半夜不睡觉,在宫门口吹吹打打?不要命了?

几个侍卫把帽子一戴,腰刀一抽,立刻开始围绕地安门搜查,想要找到声音的来源。

可是奇怪了,三五个侍卫提溜着灯笼是左找右找,翻来覆去的找,从凌晨四点多一直找到早上八点半,却始终一个人影也没瞧见。

要知道,明时一般是五点多钟上早朝,八点多钟就结束了。

早朝都上完了,这几个侍卫还是没找到究竟是谁在地安门附近玩音乐闹动静。

他们越是找不到,就越是生气,越是生气,就越是气急败坏,所以他们干脆夜班也不下了,又叫上三五个同僚,开始扩大搜索范围,发誓一定要把这个装神弄鬼的人给找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呐,这几个侍卫一连找了好几个小时,最后终于锁定,奇怪的声音是从地安门外的火德星君庙里传来的。

火德星君庙,又叫做火神庙,出了地安门直走五分钟就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神庙)

好小子,我说我们一大帮人找不到你呢,原来你是偷偷藏在这庙里了!

侍卫们快步疾行,俩人守住后门,俩人守住窗户,另有两个侍卫拔出佩刀,刚把门给推开,往里这么一瞅,却看到了令他们终生难以忘记的画面:

一个巨大的火球从火神庙的大殿里滚了出来,然后腾空而上,最后宛如烟花一样炸开,映红了天际。

与此同时,京师西城发出轰隆一声巨响,天空中升腾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震动天下的“天启大爆炸”,就此开始。

这场爆炸的中心,是在王恭厂。

王恭厂的位置,是在今天的北京市西城区的永宁胡同附近。

这个地方,从永乐年间开始,就一直是朝廷研发和储存火药的一个大型科研仓库。

当时驻防京师的军队,我们称为三大营,也就是五军营,三千营,以及神机营。

五军营是主力部队,主要由野战骑兵和步兵构成,三千营主要是蒙古骑兵,而神机营相较于前两个营,则相当于是特种部队,因为神机营中普遍配置火器,可以说这个神机营是世界火器部队的先驱。

那么神机营的火枪和火药,就都是王恭厂的火药库研究出来的,所以王恭厂当时必然囤有大量易燃易爆的火药。

这次爆炸,以王恭厂为中心,半径辐射了七百五十米,爆炸总面积更是达到了二点二五平方公里。

爆炸嘛,大家没亲身经历过也都看过,具体情况就不赘述了,要说的是,不管爆炸的最初原因是怎样的,因为爆炸中心是火药库,那么王恭厂的这些火药必然为爆炸提供了相当大的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爆炸)

根据后来一些历史学家和科学家的研究,当时的爆炸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两万吨的三硝基甲苯同时爆炸,威力可见一斑。

一两万间房屋瞬间崩塌,一万多百姓当场身死,余下受到不同程度伤害的那就不用说了,人数根本就统计不过来。

王恭厂附近有间象房,专门给宫里养大象,爆炸之后象房倒塌,一群大象在惊吓中跑到大街上横冲直撞,又踏死不少百姓。

正在王恭厂附近的京师官员吴中伟,薛凤翔,房壮丽受轻伤,大明工部尚书董可威当时距离爆炸范围稍近,双臂竟然被活生生炸断,在史书上我们也可以看得到,董可威当年就因病致仕了。

甚至,就连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本人,也没能幸免于难。

虽然从地图上来看,紫禁城已经处于爆炸的边缘,可仍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波及。

正在紫禁城外围修缮城墙的几十名工匠从高架上被震落,大多摔死,正在紫禁城内行走的御史何迁枢和潘云翼被爆炸的余波当场震死。

而爆炸发生的当时,是九点钟,朱由校刚刚下了早朝,正在乾清宫里吃早点,大快朵颐吃的正香,突然感觉到大殿猛烈震动,皇帝反应迅速,撇下碗筷立刻出乾清宫直奔交泰殿。

皇帝为什么要往交泰殿跑呢,一来是因为交泰殿比较小,在爆炸活动中,越小的建筑物所受到的损坏就越弱,所以皇帝认为这个时候如果要紧急避险,交泰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二来,交泰殿前是一大块空地,周边极少建筑物,房倒屋塌的时候肯定砸不到自己,因此皇帝才会火急火燎的往这里跑。

朱由校当时跑的可真是够快的,快到平时负责在他身边警戒的侍卫们都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当然也就没能跟上他,只有一个内侍扶着朱由校一路小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熹宗朱由校 坐像轴 局部)

君臣二人从乾清宫出发直奔交泰殿,途中路过建极殿的时候,危险陡然发生,因为爆炸的影响,建极殿主体受损严重,木槛鸳瓦稀里哗啦的往下掉,正砸在扶着皇帝仓皇避险的侍卫头上,侍卫受击,痛哼一声,栽倒下去是当场毙命。

大概要没这个侍卫,朱由校就命丧当场了。

逃过一劫,惊魂未定的朱由校不敢停下脚步,他一路小跑,终于跑到交泰殿里,然后选择在交泰殿中的一张较为坚固的桌子下躲了起来。

皇帝本人成功避险,但是皇帝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却在爆炸中惊吓过度,不久就薨逝了。

您想想,连皇帝本人都差点死了,皇太子更是直接被吓死,平民百姓之伤亡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场在古代几乎是“核弹级”的爆炸,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是什么东西引起的呢?

很多人会认为,罪魁祸首当然就是王恭厂里贮存的大量火药。

中国是火药的发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使用热兵器的国家,而明朝对于火药的使用则更加广泛,中明以后,明军队伍里有六成都配备了火药,如此巨大的需求量背后,自然反映的是王恭厂作为火药库大量的日产量和存储量。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那个年代的火药,基本上都是黑色炸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黑火药。

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硫磺以及木炭,威力和三硝基甲苯不可同日而语。

王恭厂的产能还算可以,日产能有两吨,而常量储备则有1000吨,就算当时王恭厂内的所有火药都发生了爆炸,也很难达到爆炸中心夷为平地,爆炸辐射区内房倒屋塌,树木连根拔起,死伤过万的情况。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黑火药爆炸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会产生剧烈的燃烧,一般来说这种程度的爆炸,在爆炸当时和爆炸之后肯定会引起火灾,出现火源,然而奇怪的是,在作者所了解并阅读过的各类史书,志书所记载的有关天启大爆炸的内容中,都没有记载过现场有过着火的痕迹,反而基本上都是“不焚寸木”,“焚燎之迹全无”,就是说爆炸发生之后,一棵树也没着火,清扫爆炸现场时,也没有发现任何焚烧的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nt 炸药的一种)

这也就是说,很有可能爆炸并非是王恭厂内的火药引起的,反而是另外一些爆炸物在爆炸后,引燃了王恭厂内的火药——我们一直以为天启大爆炸的罪魁祸首是王恭厂火药库,但有没有可能,王恭厂火药库其实也是这场爆炸的受害者呢?

诚然,爆炸到底是怎么来的,这对大明帝国的主人朱由校根本就无所谓,皇帝不关心他是怎么来的,皇帝只关心这场爆炸要如何结束。

爆炸过后,人心浮动,流言纷纷,臣民惶恐,整个大明江山犹如盖上了一层阴霾。

这很好理解,在古人所不能解释的范畴内,所有得不到合理答案的天灾,都会被视为是神灵发怒,是上天对统治者治理不善的惩罚。

说来说去,这锅还必须朱由校来背。

没办法,朱由校几天之后只好发布了一道罪己诏,在诏书中痛骂了自己一顿,说自己这皇帝做得不怎么样,才惹得上天发怒,以后自己一定好好整改云云,这才算是平息了民间的舆论。

时年,是公元1626年,后金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宁远城,结果被袁崇焕的黑科技红衣大炮给轰了个重伤不治,这位纵横沙场无敌手的后金大汗迎来了自己战争生涯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失败。

波兰和瑞典爆发霍尔沃夫战役,这场规模并不算庞大的战争却在某种角度深刻的影响了欧洲的整个战局。

天道难测,人事当谨,遥远过去的一声轰隆巨响就此结束,可大明王朝的辽东肆虐,西北匪患以及剧烈党争,这无声的巨响,又该从何说起,如何结束呢?

参考资料:

《明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李淑芳,《天启大爆炸的真实与谎言》,《奇闻怪事》2007(10):42-43

吴强华,黄请.《大明王朝历史之谜》.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