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泽东主席到河南视察黄河水利工程,在前来迎接的一众干部中,一眼就认出了阔别20多年的爱将——毕占云

毛主席十分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关地问道:“占云啊,井冈山一别,这么多年你去哪了?我还以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占云是何许人也?他和毛主席之间发生过什么事,竟让主席如此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03年,毕占云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生活条件十分拮据,他的父亲勤劳能干,母亲贤惠温柔。

即使物资条件不够充足,一家人也都过得十分简单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世纪初,属于国家时局动荡最为严重的时期,内忧外患、军阀混战使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饿殍随处可见,许多孩子因无力抚养被转卖,简直是“人间地狱”。

毕占云的家庭也深受其害,他的父母在他出生没几年后就因没钱看病,相继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幼的毕占云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抚养他牙牙学语的弟弟,好在他的大伯伸出了援助之手,毕占云也终于有了“避难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毕占云十分感激大伯的养育之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大伯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仅8岁的毕占云就当起了“打工人”,瞒着大伯到地主家放过牛、割过草,也帮馆子打过杂、担过水。

因为年龄太小,工作效率远不如成人,毕占云成为了老板的“眼中钉肉中刺”,常常对他压迫剥削,无论他工作的多么卖力,换来的也别人吃剩下的“残羹剩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生活艰难,但毕占云对知识的渴望从未减退,他通过自学和勤奋,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毕占云从小就充满正义感,不忍看弱势群体被欺凌,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占云的童年经历让他对穷人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他决心长大后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早年生活经历,特别是在农村的艰苦劳动,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1922年,不忍看到百姓生灵涂炭的毕占云,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改善人民的悲惨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毕占云凭借他过人的胆识坚毅的性格进入了当地民兵团,职责是守护村庄免受土匪侵犯,初出茅庐的毕占云带领着他的“小部队”领下剿灭当地令人闻之色变的土匪窝的艰巨任务。

在面对土匪的进攻时,他表现出了勇敢和智慧,成功地拖住了土匪的进攻,从而挫败了他们的锐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成就使毕占云受到了当地许多民众的爱戴,成为大家口中的“少年英雄”,这一行为也导致了土匪对他的仇恨。

毕占云认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坚信邪不胜正的他并不害怕土匪的伺机报复,依旧早出晚归、不遗余力地保卫着这个村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庄的百姓都把毕占云看做自己的亲人,不愿土匪伤他一分一毫,然而这些村民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布衣百姓,自保都十分艰难,更别说保护毕占云了。

此时高瞻远瞩的村干部,提议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一身本领不如为国效力,也能保全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占云忧虑村庄百姓,然而他也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打天下”,深思熟虑的毕占云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孤身一人投军到川军将领范绍增的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暗的现实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有着民兵团作战经验的毕占云,通过努力练就了不错的枪法与格斗技能,在军队中骁勇善战,不久就受到了范绍增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排长。

势不可挡的毕占云,在川军全体投靠蒋介石国民党后,被任命为第四集团第三师第二营营长他也不负所托,鞠躬尽瘁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为国民党尽职尽责的毕占云,却发现这风光背后暗藏洪流。

“表里不一”的国民党存在着严重的内部腐败行为,存在着许多令人不齿的行为:挪用公款、私吞国家资产、任人唯亲、贪污受贿、买卖官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许多军官都贪图享乐,对士兵任意打骂,对上级阿谀奉承,为了金钱和利益,对下达的任务都是无条件服从,从不考虑是否对百姓和军队有益。

毕占云虽然内心对国民党已经失望透顶,但是他没有被这种“不良风气”所同化,也没有意气用事对作战懈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毕占云的心中,“问心无愧”是他生存的第一要义,他依旧全力以赴的完成每一次的作战任务,有着保卫国家不受侵犯的铮铮铁骨。

1927年,蒋介石发布“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的公告,毕占云也收到了“剿共”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颗共产主义的“红心”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铁汉柔情的毕占云不愿中华儿女“自相残杀”,于是悄悄给他的军队发布了:消极应战,撤退为主要战术的命令。

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主张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相对于国民党的任人唯亲,共产党始终坚持能者为师的选拔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共产党在抗日作战期间始终坚持“不拿群众一分一线”的优良作风,即使迫不得已要向群众借粮食,也坚持“平等交换”的原则,会拿身上的物品交换,或者通过给民众干农活来补偿。

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第一宗旨,毋庸置疑地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拥护,在国民党队伍中也存在着许多共产党同志,包括毕占云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早上正在研究作战策略的毕占云,收到了一份来自市长严重图的加急密报:“在毕占云的队伍中有两名共产党员,立刻抓捕他们就地正法。”

在毕占云的心中,军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陪他“出生入死、同甘共苦”,有着“过命”交情的兄弟。于是毕占云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把这件事,一字不落的告诉了两位共产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位共产党员以为自己死期将至,纷纷吓得面色煞白,看到这一场景的毕占云立刻安抚他们,表示愿意放他们一条生路,伪造一个假法场,暗中送他们离开。

“纸包不住火”,毕占云的这一行径很快在他的队伍中传开了,正义的种子永不熄灭,他队伍中其他潜伏者员认为他是可以并肩作战的党员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占云队伍中的共产党员们向他袒露了身份并计划“策反”他,在闲暇之余,会给他讲一些红军的光荣事迹和马列主义思想。

毕占云被深深地打动,他相信通过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一定会成为像苏联那样人人平等、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同”社会,他也终于下定了加入共产党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占云几经辗转,终于和毛泽东、朱德会面,他开门见山的表明了自己加入共产党的心意,毛泽东十分动容,二人彻夜长谈,一团红色的火焰在他心中燃起。

1928年10月,毕占云成为国民党军队中率部起义的第一人,为后来大批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树立了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重逢相拥而泣

毕占云加入任人唯贤的共产党后,终于有了施展自己才能抱负的机会。

他先后担任了红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闽西五纵队司令员、红十二军一O二团团长等重要职务,在反围剿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战役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占云也凭借他辉煌的战绩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了毛泽东工作中的左膀右臂和为数不多的知己好友。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到了毕占云的起义行为,并对他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毕占云参加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场战役——淮海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他担任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负责军事指挥和后勤保障两个重要方面。

毕占云采取了多种创新措施,如组建担架队、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等,确保了物资的及时供应,这些举措对于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占云的努力和贡献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对于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打完了最后一场仗”的毕占云,依照安排前往河南军区赴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到达河南后的毕占云立刻“进入角色”,投身河南的军事建设,从不夸耀自己的赫赫战功。

1952年10月,毛泽东到河南视察黄河水利工程,省级主要骨干都前去迎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对所有人都一一握手慰问,在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时,多年前一同并肩作战、同仇敌忾的记忆涌现在他的脑海中,一时感慨万千,这个许久未见的面孔就是——毕占云。

毛泽东激动地拥抱了毕占云,握住他的手,说:“占云同志,井冈山一别,这二十多年你去了哪里?我还以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和毕占云相拥而泣,开始畅谈起来,从追忆井冈山的革命岁月到毕占云在河南工作的进展, 似乎有着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话。

日理万机的毛泽东视察不久,就要奔赴其他地方处理政务,毕占云依依不舍的到车站给他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毕占云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姐八一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毕占云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从贫苦农民的儿子到共和国的中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段辉煌的人生篇章。

毕占云坚定的革命信念、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座丰碑,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