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有这样一个国家,尤其喜欢在各个方面跟中国一较高下,军事、经济、人口等等。

与此同时,它也是与中国接壤的邻国中,唯一一个具有长远威胁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错,它就是有着“阿三哥”之称的印度共和国。

今天就来聊一下,为什么同为粮食大国、人口大国,为什么我们国家在到处卖粮食,可印度却在每年约两亿人饿肚子的情况下,疯狂出口粮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积怨已久

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疑惑,印度和中国明明是邻国,且都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一直以来都“不对付”

而事实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每一次的冲突都不是中国主动挑起的,而是那个自以为是、敏感懦弱的印度一次次在试探我们国家的底线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62年至2022年,60年时间里,印度方面挑起5次中印冲突,却从未公开过确切的伤亡数字,如此种种,其实和他们国家敏感的性格底色不无关系!

往远了说,1206年,成吉思汗征服了当时亚洲大部分的领土,后来到1937年其子孙后代又将印度征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被强悍的中国蒙古族所震慑,他们内心当然充满了屈辱和不解,因为这一经历,才导致印度对中国始终虎视眈眈,却又心生忌惮。

往近了讲,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结果导致当时的印度总理郁郁而亡,或许正因为一次次的冲突,以及军事方面总是被中国压制一头,才会让他们将中国视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假想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最好的敌人就是最好的朋友。

在很多人眼中,中国和印度接壤,又都是粮食大国和人口大国,只要肯握手言好,那未来一定是极好的,殊不知,敏感多疑又心灵脆弱的印度人,并不这么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后来《华尔街日报》中更是表明,美印双方将深化国防工业合作,共享科技成果。

这么一番慷慨解囊的援助,对于印度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也才有了后面的“投桃报李”,(印国防参谋长要求军方研究台海战争的影响,以及应对行动的提前预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样脆弱敏感多疑的敌人,注定是无法成为朋友的,而中国和印度的积怨已久,也导致他们国人包括更多其他国家时不时就会拿中、印两国的作对比。

其中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正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明明印度国内有上亿人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还要坚持对外出口粮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大优势

尽管这个邻居一直视中国为假想敌,但不可否认,在农业生产能力、农业政策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等方面,印度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自从独立以来,印度政府始终致力于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实施了多项农业改革政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方面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这一项项农业改革政策还让当地农民学会了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以及种植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能满足自身需求,还能有富余的粮食可以用于出口。

而要说起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印度本身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优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印度土地只有298万平方公里,但他们却拥有着和中国相当甚至更多的人口,也难怪欧盟会说,印度是一个农产品净出口国......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平原占比国土面积约40%,而我们国家只有12%,看到这里,或许你们会恍然大悟,原来这竟然就是两国粮食产出的关键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事实上,印度种植业的优势还不远止于此,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也是得天独厚,由于印度是热带季风性气候的缘故,南下的寒流被喜马拉雅挡住,因此当地农作物一年四季长势都很好。

再加上恒河、印度河两条河流为当地农业种植带来的良好影响和灌溉,毫不夸张的说,印度就是一个纯天然的农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重要的是,印度全国总人口中有72%属于农业人口,可想而知,只要这些人在种地产粮,那么就能源源不断的输出,也算是立住了最大粮食生产国这一人设。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拥有这么多优势可以养活国人,为什么印度还有上亿人吃不上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者换个说法,为什么同样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中国能脱贫,但是印度却一直做不到呢?

相差悬殊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了农民起义的序幕,也让天下百姓看到了一丝希望,其革命首创精神极大的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现如今,我们国家综合实力不断递增,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军事、经济、科技以及航空领域等方面的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但过往种种屈辱却始终让人难以忘怀,可你们知道吗?过去我们所经历的吃不饱、穿不暖,屈居人下的日子,在印度仍然有绝大部分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源于印度种姓制度,其可怕程度以及影响力可以说是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尽管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后,有关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已经正式被废除,可仔细想想,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被废除后,真的能于一夜之间荡然无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这就是印度的四大姓,分别对应人体的:嘴、双臂、大腿以及脚。

至于剩下的人,也被称之为印度第五种姓,而这类人大多从事着最低贱的职业,服务的都是尊贵的高种姓人,这种靠着种姓区分人的待遇、社群以及身份认同的思想和习惯,时至今日仍然根深蒂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其实往往掌握在高种姓人手中,这些富人的生活穷奢极欲,丝毫不考虑穷人是否能吃饱穿暖的问题,自然,也不会将粮食分配给他们。

绝大多数粮食通通都用于对外出口,而不是回归于农民手中,长此以往,那些靠着种田为生的农民非但赚不到钱,还要缴纳高额的租金,甚至会面临饥饿、露宿街头的窘境,根本谈不上脱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看看我们国家,从新中国建立后,在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一再攻克难关,大力发展经济、农业、科技等各方面,成功脱贫,并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而我国之所以选择进口粮食,是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人的粮食需求量正在稳步提升,因此,我们选择了海外购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是想要通过这一举动来加强国际合作,补充国内的粮食供应,而另一方面,也是在推动国内农业现代化,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对比于印度国内宗教矛盾和种姓矛盾闹的不可开交,以及高种姓的腐败,各地之间粮食分配不均等情况,不得不感慨一句,生在华夏,我们是顶顶幸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工业基础薄弱,这就导致他们不得不拿其他的东西去换外汇,这个时候,手握庄稼的地主们就选择了出口粮食,后来就有了两大称号:耕作面积最大,饥饿人数最多

再来看看两个国家的日常饮食,我们国人平时吃肉最多,碳水其次,而且讲究营养均衡,每天都要摄入一定数量的肉蛋奶,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印度,由于他们绝大多数粮食用于出口,平时只能吃一些“黑暗料理”,非要补充营养的话,才会去吃牛奶和鸡蛋。

由于宗教信仰的缘故,印度底层人民基本上不怎么吃肉,也不喝酒,一方面是因为消费不起,还有就是饮食方面选择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封建落后的种姓制度,落后的基建,以及不知道孰轻孰重的产业分布,造就了如今印度举步维艰的情况。

可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扛着顽疾不断前行着,哪怕让上亿国民饿着肚子,也坚持疯狂出口粮食,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行为,实属罕见,但一味的将中国视为假想敌等一系列操作,倒是不由得让人嗤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