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发行1万亿国债:无人机增产100倍,把战争打到底。

战争的胜利不仅依靠前线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将领的运筹帷幄,同样取决于后方的经济情况和军工生产情况。在俄乌冲突进入持久战以后,双方的经济和工业问题也凸显出来。乌克兰相对于俄罗斯是一个小国,无疑问题更加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乌克兰《经济真相》(Економічна правда)网在2024年5月24日刊载的对乌克兰财政部部长专访中提到的信息,乌克兰从战争爆发以来至今已发行超过1万亿国债以应付战争危机。其他的扩展财政收入的方式包括增税以及西方援助。但在盟友的财政和武器援助延迟后,乌出现了巨大的财政缺口。要填上这样的缺口只能对乌国内想办法,增发国债和增税甚至被称为“财政上的总动员”。

采访者提到乌国内不少企业家对增税怨声载道时,乌财政部部长认为首先企业家应该和全国一起共赴国难,第二随着战线稳定,乌国内的经济也在复苏,企业的收益正在增加,税收的增加也是正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战争,特别是武器弹药生产。俄乌冲突的规模是后冷战时代前所未有的,武器与弹药消耗巨大。乌克兰因为在苏联解体后国防工业的大衰落,自产武器水平很差。如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乌虽然有一些国产型号,但产量极低,工厂基本将重点都放在了苏联时代库存的翻新、升级和战损装备的维修上,新车基本依赖西方援助。100毫米以上的中、大口径火炮,乌也只能依靠苏联时期的库存和西方援助。甚至在炮弹生产方面,乌国内大部分工厂只能生产迫击炮弹,以及少量122毫米炮弹,前线消耗最多、威力巨大的155毫米炮弹,完全依赖北约援助。

由于乌工业部门的低效,从战争爆发至今也没有重建大口径炮弹的生产线。乌克兰军工生产只能急就章,利用手头资源重新组合大量生产无人机,这取得了很大效果。根据乌克兰RBC—UKRAINE网站在5月24日的报道称,乌从2023年开始至今无人机产能得到爆发式增加,比起之前增产了10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先是前线对简易无人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在2023年底—2024年初因为北约援助受阻乌军陷入弹药荒的时候。无人机不仅用于侦察和定位,许多直接用于摧毁打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人机的生产对工业设备的要求没有大口径炮弹那么高,而且可以分散布置防止俄军“定点清除”。许多民营企业,甚至是电子小作坊都承接了乌军订单,为前线生产各类简易无人机。乌军的一些前线部队觉得后勤部门低效,甚至直接给工厂下订单,工厂直接把大批无人机送到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乌克兰的报道而言,无人机生产实现了双赢。军队得到了急需的武器,乌克兰的许多企业也得到了不菲的收益。不过无论是乌着力提高财政收入,还是乌增加武器生产制造,都体现出一个很明显的事实:乌克兰决定继续将这场战争打下去,不会轻易妥协。

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乌的经济情况和工业生产虽然面临不少问题和危机,但远没有到俄罗斯渲染的“崩溃”的地步,仍具备相当的战争潜力,而且和俄罗斯一样逐步适应了战争长期化的需要。乌克兰的财政和军工部门试图提高自己的效率,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入战争之中。前线的消耗战也是对俄乌双方战线背后的严峻考验——双方都在等待着对方体力不支,先行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