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滂沱,狂风怒卷,黑云密布的天空中,一道火光狰狞地闪过,刹那间惊雷炸响!顺德府城里,炽热的闪电如箭般穿透乌云,直直劈向郭家村一户人家的院落。"啪"的一声巨响,一棵数百年的古柏树应声断裂,沉重的树干砸向房舍,霎时间,瓦片四飞,泥墙轰然倒塌,惊起一片灰尘滚滚。

"家嗳!我们家垮了!"屋内的郑修远被惊醒,连忙抱起妻儿奔出房门,目睹了眼前的一片狼藉。郑修远低头掩面,禁不住痛哭失声:"我们全家三口的血汗钱,就这样化为乌有啦!"

妻子柳氏搂着儿子,颤声安慰道:"修远,命还在就不错了,房子再盖便是,你振作一点。"

郑修远抬头看了一眼那根砸塌房舍的大树干,沉重地点了点头:"唉,算了,谁让我们背侵占了那棵老柏树的风水宝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月后,一支新砌的青砖小院拔地而起,很是雅致。郑修远在乡绅的赞助下,重新建了新房。选吉日动土的那天,大工头高声招呼:"诸位,今儿个是黄道吉日,咱们可得把地基挖实在些!"

"没问题,交给我们!'几名壮工应和着,开始在院中央挖掘地基。他们挖得正欢,突然,一阵奇怪的腥臭味散了出来,紧接着,一只长着硕大红冠的白蛇从土里钻了出来!

"蛇!有蛇!"众人惊呼四散,只剩下大工头胆气稍粗,眯着眼仔细看:"哟,还有六条呢!就长这等稀奇古怪的模样!"

郑修远被叫来一看,不禁沉吟:"好个怪蛇!莫不是遗迹中的某种祥瑞?"他试探性地伸手去捉其中一条,那白蛇见状猛然转身,朝他虎视眈眈。

郑修远被蛇的凶猛吓了一跳,他心想:"不行,我得将它们放生才是!"他连忙找了个麻袋,一条条将那七条白蛇装了进去,背到村外的树林里放生。可怪就怪在,刚放生没多久,那七条白蛇又游了回来,郑修远无计可施。

"这伙蛇倒是够顽固的!"郑修远气呼呼地说,"那好,既然你们不愿意走,老子就只好烧了你们了!"

说罢,他便将那麻袋重新抓了回来,在院子里生起一堆熊熊燃烧的柴火,把麻袋扔了进去。他以为那白蛇见火必然惊慌逃命,不料它们却毫无反应,就这么被活活烧死。

"呸!"郑修远冷哼一声,"这下可算解决了那些硬骨头!"他拨开已化为灰烬的麻袋残渣,只见七具焦黑的蛇尸静静躺在那里,仿佛一点都不怕火焰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里,郑修远做了一个怪梦,梦见那七条白蛇化作七位冷艳绝伦的美女,接连不断地诅咒着他。"啊!"他惊醒过来,浑身上下湿透了,心里说不出的慌张。他的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愧疚和不安。

借住在邻家柴房里的郑修远翻来覆去睡不着,正在烦恼时,突然听到了门外传来几声清脆的敲门声。他下意识地打开门,却见门外站着七个一袭白衣的美人儿,不禁目瞪口呆。

"阿弥陀佛..."其中一人含笑说道:"施主莫要惊诧,我们就是被你烧死的那七条白蛇,只是现在还原了本来面目而已。"

郑修远一听,登时想起了今晚的怪梦,遂连连摇头苦笑:"咳,原来是几位仙姑啊!我还以为是做梦呢!"

郑修远赶紧将七位仙女让进了柴房。美人儿们簇拥着坐下,开始向他娓娓道来她们的身世。

"在下等乃天上七仙女,因为偷偷下凡玩乐,被天庭发现,遭王母娘娘逐出仙班。娘娘震怒之下,将我们变作白蛇,埋在这块宝地之下。"领头的仙女低垂jade眉低语道:"直到有人施以烈火焚烧,才能让我们挣脱肉身,重返天界..."

"可... 可怕的是,那时我们还各自与凡人成亲,生有骨肉..."另一位仙女忽然红了眼眶,似乎回想起了什么伤心事。

"咦?那孩子们如今..."郑修远好奇地问。

"娘娘的法力无边,她已将我们的子嗣也变作仙草,长在天上星宿之间了。"一位披散长发的仙女解答了他的疑惑。

郑修远听罢,不禁对王母娘娘的神通肃然起敬。"原来如此,那真是多谢几位借重我的家火,才得以解脱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谢施主不离不弃,竟为我们火化并妥善掩埋了尸骨,我们这才得以离开樊笼。"一位仙女谦逊地对郑修远鞠了一躬。

郑修远连忙回礼:"不敢当不敢当,小小举动而已。几位能重拾自由身,那是你们自己执着坚韧的功德啊。"

"施主说得是,不过今日之事,实在造化弄人。"另一位仙女微微一笑,说:"我等作为知恩之人,自当有所馈赠,以谢你这份无心之举。"

说罢,她们七人就像是排练过般,齐齐双手一挥,随即空中出现了一只雕花镶金的大箱子,缓缓落在地上。郑修远上前查看,只见箱中塞满了白亮亮的金砖银锭!

"这...这..."郑修远瞠目结舌,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望施主笑纳,这点小意思就作为我等回报吧。"仙女们殷勤地说,"我们这就告辞了。"

说完,她们化作七朵彩云,在郑修远惊诧的目光中飘然而去,消失在夜空之中。

从此以后,郑修远一家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他将部分金银拿出做起了本地的贩运生意,剩下的则存了起来,攒足了聘娶一位淑女为妻。几年后,妻子郭氏为他诞下了一双龙凤胎。

每逢月夜,郑修远就会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女在院子里乘凉。望着夜空中那七颗特别耀眼的星星,他总会喟然叹息:"这就是那七位仙姑所化啊!多亏了她们的赐予,我们一家才能过上如今这般逍遥自在的生活。"

妻子郭氏也也体谅地说:"是啊,你那日救下了她们,如今好果子自然也就跟着结下了。古语说得好,'积德之家,必有余庆'。我们现在就是最好的见证了。"

郑修远郑重地点了点头,他默默地祈祷道:"但愿吾辈子能时常行善积德,子孙后代都能承其福泽,绵延不绝啊!"

自那以后,郑家日益兴旺,村人们说他家就是"乐善好施、终有好报"的典型。这个传奇的故事也就口耳相传,流传于民间,成为了富有哲理和寓意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