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卖地收入,相信很多人还是十分关心的,因为楼市政策密集出台,卖地其实还是源头,能不能回暖光靠新房去化还是不够的,更多人的资本对于土拍的热情。

而就在近期,财政部公布了4月份的全国卖地收入,可以说跌幅还是比较明显的,为什么大家会在4月底的定调中看到要全力去库存然后在5月不断密集的出台降首付和利率的政策,其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卖地的实绩太差了,现在不能让房价大涨大跌,最关键的是要稳房价和软着陆,而对地价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而从数据层面来看,今年1-4个月,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仅仅只有1.05万亿元,同比下降10.4%,其中,4月份土地出让收入为2389亿元,同比下降21.2%,比三月的跌幅还扩大了2.3个百分点,很明显,4月现在的土拍收入降低是大于前四个月的,而且跌幅有一种扩大的趋势,而大家现在也清楚,二手是最早开始以价换量的,而现在新房项目为了去化,也是在不断降价换取销量,自然土地价格也就水落船低了。

而从统计局数据来看,前四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92亿平方米,同比是下跌了20.2%,而销售额为2.8亿元,同比也是下跌了28.3%,可以看出来,卖房收入的降低也就直接反扑到了卖地身上了,相当于面包卖的少了,面粉自然就没那么好卖了,这也就让开发商拿地的预期出现了下滑,去库存是现在最要紧的事情,房企也没啥闲钱继续买地了。而且从数据来看,销售额的降幅是大于销售面积的,也可以类比出来房价价格的幅度是更加大一些的,也就是建立在以价换量的基础上才实现的销量。

而且现在房企暴雷的脚步并没有完全停止,就像前段时间华南五虎之一的雅居乐也宣布债务违约而暴雷,而且现在大部分的地块都是国央企和城投在兜底拿地,民营房企因为债务问题是不敢轻易下场去土拍的,而现在为什么经常有土地流拍,其实也是因为靠城投兜底拿地的方式也不是可持续的模式,左手倒右手最终还是得有第三只手去接盘,如果没有人接盘,终究成为烫手的山芋罢了。

而根据克而瑞数据来看,2021到2023年,城投公司拿地项目开工率为25.23%,而总体开工率为49%。城投公司项目开售率为15.91%,总体开售率为40%,这里面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个是城投入手的地块,多数的区位不是特别好有的甚至根本无人问津的,在市场认可度低的情况下,贸然开发大概率不会带来正向收益,所以只能用时间换空间;第二方面则是多数城投也不具备优秀的开发能力,常常需要借助其他房企的代建,如果地块本身就不太好,代建公司也赚不到钱的话,那就只能继续空置着了。而且持续拿地,无形中就在不断增加债务压力,高层也不允许城投无限制的加杠杆,虽然有地方做背书,但是最终还是要人还债的。因为少了兜底的土拍,所以卖地收入的下降就在情理之中了。

当然,除了房企不拿地以外,还有不少城市在收缩自己的供地计划,就像广州之前就有几个地块拿出来都流拍了,所以索性就不把郊区地价拿出来卖了,因为知道拿出来大概率也没人来拍,而且像库存超过36个月的城市已经不被允许自主卖地了,在当前新房库存过高的情况下,减少土地的供应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如果还加大土拍的话,那新房的堰塞湖恐怕只会更加严重了。

而且现在新房库存面积已经达到了7.45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5.7%,可以说这个面积已经超过了以前涨价去库存的待售面积了,而且很多都是分布在二三四线这种去化老大难的地方,而截止三月末,百城新房去化周期达到了25.3个月,意味着即使不建房,咱们全国的库存都足够卖上两年多,而且这还是理论时间,实际的话只会更长一些。

但是这里面其实有矛盾点的,因为地方对土拍的依赖程度依然是非常高的,至少目前还没有哪个收入能完全替代土拍的财政收入,所以今年很多城市的土地出让收入可能进一步的缩水,那地方的债务还得继续还,工资还得继续发,城市还得继续建设和投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土地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做一些相信大家心里应该也慢慢有答案,前段时间传出来的燃气费、水费、高铁等日常费用的涨价,其实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必须要想尽办法提升收入,地方才能正常的开支,过紧日子不是口头说说的,要从工资、福利等方方面面行动起来才是真的。

因为这轮救市已经持续了三年时间了,可以说很多城市已经快消耗完之前积累的老底了,但是新房库存量依然很大,政策都快出完底牌了,想卖出去房子还是非常不容易,所以高层已经直接下场更大力度救市了,其实也是试探市场的底线到底在哪儿,4月30号提出要全力去库存,后面各大二线城市就一撸到底,全面松绑限购、买房落户甚至租房落户已经屡见不鲜了,而5月17号的新政更是降首付到15%,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以想象的,如果开发商敢这么做,可能直接就被封盘或者暂停网签整改了,但是央妈直接下场,就是要给市场捞出更多刚需,降低购房门槛,先去完库存再说。

当然,最重磅的还是国资后续的直接收房,这就意味着刚需如果憋着不买,那就直接国资自己买,面粉和面包都拿下,收房后再做成保障房进行出租,市场上商品房少了,至少明面上的库存是去掉了,至于接下来怎么走,还是要看政策的力度了,史诗级的操作我们见过几次了,是不是会有更重磅的,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是,现在子弹还得飞一会儿,一线一撸到底至少,都还是飞行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