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经过政策期的持续调控,大家也都看到了数据还是有回暖的迹象,但是能否持续还是要打个问号,而且以价换量还是更多的现实情况而已。

就在近期,乐有家的披露的数据显示5.17新政后的首个周末,深圳门店二手看房量对比以往周末上涨127%,成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超越2020年二季度的历史高峰期;门店二手房成交量对比以往周末上涨117%,5月19日单日成交量创下2021年2月以来的最高点。而从中原地产数据来看,新政后首个周末存量房成交双日突破50套,中原找房访问量环比增长3.7倍,带看量环比上涨3倍,成交量环比上涨2倍;新房周末成交量突破300套,成交金额15亿元。

当然不仅是核心的一线城市,不少二线城市的销量也开始出现走高,多数的新房逐步降价销售,二手房业主借着新政不断以价换量,因为新政后,一部分二线城市已经马上跟进执行了,首付直接拉低到15%,比如像这轮楼市比较早松绑的郑州、武汉、合肥等,而三四线就更加积极了,拿广东来说,现在有19个城市已经跟进了15%的首付贷款新政,而广东两位老大哥广州和深圳却还是岿然不动,只降低了公积金利率 ,并没有动商贷利率和首付比例,所以现在来看还是二三线在一撸到底的跟进出牌,一线是否后续跟进还要看市场的反应和情况,因为挤牙膏式的操作目前还是在一线进行中,包括限购的操作等,一线都还没哪一个城市完全的一撸到底。

最先可能是广州,之前有吹风消息,但是并没完全落地。所以,现在是政策出台后的观察期,当然一线城市的开发商其实是等不及的,因为现在是出货卖房和资金流回来的最好时期,所以有的开发商可能会给客户承诺,购房者可以按新政的15%进行购房,如果后期一线城市并不执行这个政策的话,可能就直接按照退房进行处理了,所以后续大家也要观察一下四大一线城市何时会出台低首付的低利率的政策,如果不跟进的话,很多一线城市的客户可能也会继续观望。

因为现在高层也担心政策步子迈的太大的话,对市场的大起大落会有风险性的影响,现在的政策是要稳楼市,不希望把房地产当作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所以试探性的慢慢来对一线来说是安全和稳妥的,因为虽然现在整体楼市是供大于求的关系,但是就一线城市而言,是不缺购房的需求和购买力的,当然外围郊区依然是堰塞湖,毕竟体量太大,需求人数跟不上开发的速度,所以一线城市后续还会继续挤牙膏式的松绑,包括传统的三限操作和利率首付等,因为这时候要提升大家的预期,刚需从买涨不买跌转变成了买跌不买涨,预期如果依然下跌的话,销量的增加恐怕只能是镜花水月。

因为单纯去降首付和利率,反而是增加了购房人的总利息成本,杠杆率的提升也暗地里增加了购房人断供的风险和银行贷款的风险,针对高收入的人群, 他们手握很多套房,也不能再用贷款了,是无所谓首付的利率的变化的,反而是手上的房子贬值的比例,稍微跌个10%可能就是上百万甚至几百万,所以这部分人如果要继续买房的唯一动力,就是买房的收益稳定性会大于其他的投资渠道,不然的话,他们有很多种方式投资可以超过买房的收益,资产配置是多元的,房子可能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而已了。

而对于中产或者伪高产而言,他们是几乎把所有身家都压在房子身上了,所以他们对房价上涨是有执念的,因为这关乎到他们自身的身价价值,是千万富豪还是百万负翁,其实就是房价变化的转瞬之间,而这些人对利率和首付是比较关心的,利率降低了,他们月供的压力就小了很多,而且这些人多数手上有一套或者两套房,可能都在供,而要继续买房,必须要卖掉手上的房子才能进行置换,但是现在最难得就是出掉手上的房子,以及再买入后的高首付,因为这些因素,自然就把再购房的想法给压下去了。而现在不少企业的裁员降薪,也给了这些人潜在的压力,教培、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调整等,也使得收入的预期减少和失业成为很多人担心的事情。

而对于低收入的人群而言,本身就是没房的,总体的收入也是欠缺的,表面上虽然降低了首付,但是贷款额度的增加,总的贷款额度是变相增加了的,但是可能很多人买房的时候并没在意,等到真正开始月供时才仔细看了自己的本金和利息的组成比例,而且这些低收入的人群自身抗风险能力就是比较低的,强行加杠杆的话只会增加他们自身的债务风险和压力,当然,如果是四五线或者县城的房价来说,因为随着这几年价格的下探,总价已经不算特别高了,所以整体的杠杆风险还是可以控制的,月供压力没有一二线的如此之大。

所以大家从这轮救市中来看,5月的政策还是非常热闹的,但是对市场的拉升也是短期的,要持续性的回暖恐怕仅仅依靠降利率和首付还是不够的,接下来大家还会继续期待更多没见过的政策出台。比如一线户口继续的松绑、限购的解除以及十年先息后本或者延长贷款期限到50年等等,这样的话又可以进一步的刺激各个层次的购买力需求,实现窗口期的效应,但是要想真正让需求自我的循环起来,光靠刺激购房政策还是不够的,因为楼市政策是表象,更多的还要居民收入和保障得到提高,楼市是需要各行业的繁荣带给居民收入提高后的一种产物,而不是用房地产去拉动其他的产业。

过往大家收入不够,大家猛加杠杆,把房价和地价拉升起来了,但是这就是个多米诺骨牌游戏,谁最后接盘就最吃亏,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房子不值这么多钱了,只是不愿意捅破这个事情,因为只要买了就有接盘侠,就能够获利,而现在这种过去的现实被打破了,买房亏掉首付的也是比比皆是,经济的好转程度和老百姓还愿意加杠杆的程度比起来是半斤八两的,收入不提高,有哪个胆子大的还敢不要命的去加杠杆呢。

就像最近大家都看到了一个段子,中年人的失业三宝,年纪大的参加吉祥三宝:保安、保洁、保姆;体力好的参加铁人三宝:滴滴、外卖、快递;心有不甘的参加创业三宝:摆摊、开店、自媒体。而不幸的是,现在连网约车的需求都饱和了,全国多地都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给出的原因很简单,网约车运力趋于饱和,甚至远超实际需求,而且还有无人驾驶的网约车正在入市上订单。而来自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多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超过20单,单车日均收入仅200多元。刨去各种成本,200多元的收入几乎所剩无几,可以网约车不再去失业男人的避风港了。

而网约车入局的人越多,其实也就意味着潜在失业的人就越多,而每年上千万的毕业生,又涌入就业市场去抢岗位,而且高考来说,要到2034年才会到达高峰期,所以咱们的毕业生至少还要卷个10年的时间,所以大家才害怕加杠杆,只能不断的去存钱储蓄或者提前还贷降低利息,虽然每年印钱很多,但是通货紧缩反而是多数人的感受,房价如果上涨了,收入和工资不涨,那其实也是海市蜃楼,终究是少数人左手倒右手的一个大饼而已,你想吃,就努力工作攒钱,你不想吃,就躺平降低欲望,没有对错,只是哪个更适合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