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太祖用心,尧舜之心也。——刘安世评价赵匡胤

提起宋太祖赵匡胤,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黄袍加身时的陈桥兵变,想到“杯酒释兵权”的刀光剑影,太祖皇帝皆以个人魅力将他们平复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赵匡胤即使能力再强,死后之事也无法进行干预,其弟赵光义成为了北宋的第二个皇帝,后来野史上便出现了“斧声烛影”的故事。

斧声烛影暗示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赵匡胤辉煌的前半生

赵匡胤是河南省洛阳市人,其父是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也就是后来的宋宣祖,母亲则是昭宪太后,这样的出身既意味着荣华富贵,也代表着血雨腥风。

亦或者说这样的背景,似乎注定了赵匡胤会与后汉、后周碰撞出时代的火花。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匡胤从小就喜欢读书,钦慕儒家文化和兵家之法,在父母亲族的培养下长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后来家国动荡、国土凋零,风雨飘摇的时代也好让赵匡胤看到了大鹏展翅的契机,他认为乱世中最好的机会就是从军,用战功积累起未来的上升之路。

他先是投奔了枢密使郭威,后又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四处征战,最后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

多年后柴荣病重,后周小皇帝登基称帝,朝廷出现了主弱臣强的局面。

赵匡胤觉得时机基本成熟,就在暗中谋划取而代之,新帝即位政权不稳便是他的时机。当时,只有七岁的恭帝即位,根本压不住各路心怀不轨的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国军队趁火打劫、攻伐后周,后周执政者与当朝宰相一番商议,让赵匡胤出兵卫国。然而,此时的赵匡胤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反复推辞说自己没有多少兵力不足以出战。

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

这话一出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赵匡胤是想要所有的兵权,后周的力量实在不济,不得不满足赵匡胤的要求,给予他最高的军权以击退辽兵。

赵匡胤得到兵权之后,并不感念后周天子的信任,而是想要取而代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匡胤果断的发起了我们所熟知的“陈桥兵变”,成为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私下里他派人在民间散播谣言动摇民心。

“应当立赵匡胤为天子”

随后又在今天的河南省陈桥镇与弟弟赵光义合谋,利用亲信在自己假装醉酒之时,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好像强迫赵匡胤当这个皇帝一样。

这一件黄袍加身既成全了赵匡胤的野心,又满足了在百姓间的名声,不得不感叹他的城府之深。

“斧光烛影”的来历

经过军事上的收权、民间收威望、军队中收拥护,赵匡胤最终取代了后周的恭帝,将国号改为“宋”,成为了宋朝开国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维持人前的良好形象,赵匡胤对于前朝亲贵以礼相待,不给人造反的口舌。

后来,赵匡胤回想自己称帝的经过,害怕再出现一个像自己一样“黄袍加身”的人,于是想要将军权全部收回自己手里,这样自己的内心才能安宁。

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但前朝收回兵权的措施一般都会引发战争,赵匡胤不想因此破坏自己在百姓中仁厚的形象,于是想出了“杯酒释兵权”这样温和不见血迹的方式。

不久后,太祖轻松收回了所有的军权,这样的智慧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最开始的兵卒到如今的帝位,赵匡胤在期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自古乱世出英雄,可以说就是这样混乱的时代造就了赵匡胤,也成就了赵匡胤后来的辉煌。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认可赵匡胤的所作所为,也不是每个人都为赵匡胤结束了战乱的时刻而欢呼。

甚至有些人想要学他一样篡权上位,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就是此类人。当然,这是后人对于人性的猜测,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斧光烛影”。

据史书记载,开宝元年赵匡胤在夜晚召见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两人对坐痛饮、欢声笑语不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在第二天早上宫人就发现赵匡胤死在了昨天晚上,也就是说赵匡胤在前一天晚上与赵光义单独相处。

在此之前,赵匡胤没有任何征兆,而在此之后就死在了万岁殿上。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

众人对此议论纷纷,都认为赵光义是杀害赵匡胤的人,原因就是古代继承皇位的制度是“兄死弟及,父死子替”。按理来说,赵匡胤去世应当先是他的嫡长子即位。

然而,赵匡胤的儿子虽然在世却并没有继位,赵光义成为了这个利益的最大受益者,随后太祖的儿女们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当天晚上兄弟二人独处的情况来看,再加上太宗皇帝又是最大的受益者,众人猜测在灯火摇曳之中,赵光义亲自杀害了自己的哥哥,烛光忽明忽暗照出了赵光义丑恶的嘴脸。

斧声烛影的真相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按现在的判案方式来看,杀人必然要伪造自己的不在场证明,以此来为自己开脱。

如果真是赵光义所为,相当于在众目睽睽之下违反了伦理道德,为何他不营造不在场的证明呢?

伦理纲常在古代又是最被重视的东西,就像赵匡胤“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一样,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落人口实,不可以失去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光义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他即使对皇位真的有想法,也不至于使用这样毫无技术含量的手段,这岂不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