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柳玭评价李泌

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之一,李泌可以说是唐肃宗李亨关系最为密切的重臣之一,虽然两人在关系上是君臣之属,但却并不妨碍两人在私底下的良好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史之乱中,李泌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作为重臣的他更是得到了唐肃宗李亨的大力赞赏。对于他的功劳,李亨甚至公开在朝堂上向李泌表示:

“你想要什么样的赏赐,只要朝廷能满足的,一概照准,不需要经过廷议手续。”

当时,朝中的其他大臣们看着李泌如此受宠,要说不眼红那都是假的。不过,他们也知道自己没办法和李泌相比,毕竟后者的功劳不亚于开国之功。

就在他们以为李泌会提出加官进爵的要求之时,对方却提出了一个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提议:

“我想睡在陛下膝盖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李泌为何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关系密切的李泌和李亨

根据历史的记载,李泌和李亨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密切。李泌是贵胄出身,正儿八经的王公贵族血脉,同时出身贵族的他从小资历出众,更是在贵族圈中有着神童的称呼。

李氏宗族上下无人不知李泌的神童之名,就连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也对他十分好奇,有一天就派人征召了他入宫,希望能亲自考核一下他的才华是否属实。

燕国公张说刚好在场,以“方圆动静”为题考察他,结果李泌对答如流深得张说的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核之后,李隆基确定了李泌是个可造之材,出于爱才和为太子储备人才的心理便将李泌留在了宫中,送往太子宫中和太子一起念书接受最高的培养。

玄宗召见,令侍诏翰林,仍东宫供奉。

李泌来到东宫之后,与当时年纪相仿的太子李亨很快混熟了关系,两人之间仿佛是真正的兄弟一般的亲密。毫不夸张地说,作为李亨的僚属,李泌可以为了他出生入死!

后来的日子里,李泌不但常常为李亨提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更是帮他躲避来自朝中的明枪暗箭,尤其是当时朝中奸相李林甫的中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是没有李泌的计策,李亨的太子之位恐怕坐不住,毕竟当时李隆基可选择当太子的人非常多。李泌有着文韬武略,但他为人太过于正直,这是一个优点同样也是个缺点。

卿当上皇天宝中,为朕师友

当时,对于靠着杨贵妃起家的奸相杨国忠,他很是瞧不上眼,李泌不止一次的公开表示自己的鄙视,以至于二人之间势如水火、难以和睦。

后来,因耻于和杨国忠同朝为官,再加上他的打压,李泌一怒之下便向朝廷告辞,直接选择了披上道袍躲进深山老林之中修仙辟谷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泌的离开对于李亨的影响可以说非常大,失去主脑的他很不适应朝堂的权谋,以至于很多事情都做的不够完美,李隆基对他渐渐开始不满。

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不过,也就在这样一个危急关头,一个绝好的机会就到来了,它就是安史之乱爆发。危机、危机,其中既有“危险”也有“机遇”,对于李亨和李泌来说,他们自然属于后者。

平定叛乱,功成名就

安史之乱爆发后,士兵们走到马嵬驿就发动了兵变,要求唐玄宗必须要将杨国忠、杨贵妃二人处决才愿意继续上路。无奈之下,玄宗只得照做,按照士兵们的要求处死了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大军分为两路,一路逃向了四川,一路则留下来平定叛乱,李亨便是后者。后来,身处灵武的他还因得到了御林军的支持,在当地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

李亨即位之后,身边缺少能充当主脑的人物,此时此刻他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李泌。于是,他吩咐左右一定要找到李泌并将他带到自己的跟前来。

就在李亨搜寻李泌之时,后者却自己出现在了李亨面前,原来李亨继位的消息传到了他隐居的深山,李泌知道后立刻离开隐居之地投奔李亨。

至灵武即位,遣使访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见儿时的好友出现在自己面前,唐肃宗李亨心里说不上来的高兴,当即就表示要让李泌成为自己的相国,不料李泌却却直接拒绝了李亨的要求。

他此次下山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李亨稳定局面的,并不是为了要求的一官半职才来的,只想以私人顾问和随从的身份来帮助他。

见李泌如此态度如此坚决,李亨也不好强人所难,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将其尊为上宾。

李泌虽然没有官职,但追随李亨的臣子们都知道,他与李亨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李泌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建议他们都会一一听从并采纳。

如何来评价李泌对李亨的作用呢?他就好似刘伯温之于朱元璋,迷茫的乱世中给他提出了战略性的理论指导,也正是在李泌的战略建议之下,才使得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能够在战场上屡战屡胜。

无欲速

这三个字是李泌击溃安禄山的核心观点,大致意思就是让李亨徐徐图之,以求将安禄山一举击溃。

可是,李亨急于求成并没有听从,后来安禄山叛军虽被赶出了长安,但李唐又与之对峙了几年消耗了大量得到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战术上的失误并不影响大战略的实施,李泌让李亨重用李光弼和郭子仪,把两人放在不同的地方并形成掎角之势,如此便可击溃安禄山的叛军。

事实也的确如李泌所设想的那样,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逐渐的将洛阳和长安收复,安史之乱也随之走向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