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贴近中国人生活的莫过于各种传统武术拳法,比如太极拳、八极拳、通臂拳等等,李小龙的出现让一种南方小拳种闻名中外,它就是咏春拳。

而2015年一次比武事件将知名度颇高的咏春拳打入谷底,事件的主人公就是李连杰曾经的贴身保镖,咏春拳一级传人杨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咏春拳法的起源

根据《咏春根源考》里的记录,咏春拳的创始人是五枚师太,考虑自己女性的特点,她需要创造一种能在短时间内战胜力气比自己大的对手的拳法,这个拳法最早叫五枚拳。

因为创造的出发点不同,五枚拳的拳法技巧跟其他拳法存在很大的差别。

在五枚师太的诸多弟子中,苗顺天资聪颖对五枚拳理解透彻,掌握得很快,后期更是根据自己对五枚拳的理解进行改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苗顺在广东因为机缘巧合结识了严二,出于对严二反清复明事业的尊敬,苗顺将改良优化后的五枚拳向严二倾囊相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五枚拳本身就是女性创立比较适合女性练习,严二就将这个拳法教授给自己女儿严咏春,让严二没想到的是严咏春学习五枚拳的速度很快,没多久她就精通了这门拳法,进步神速的她对五枚拳比父亲理解还要透彻。

梁博俦也是反清人士,为了躲避清朝的通缉抓捕,他逃难到连城县被严二所救,经过严二的撮合严咏春和梁博俦结为夫妻。

考虑到当时时局比较混乱,这一家子的人都是反清人士以后必然会遭遇清朝抓捕,为了让丈夫能有一技傍身,严咏春把五枚拳传授给丈夫,两个人在南雄县相濡以沫生活了数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严咏春因为身染重病,药石无医后撒手人寰,留下梁博俦一个人在当地开武馆收徒,为了纪念自己的妻子,梁博俦正式把五枚拳更名为咏春拳。

自此咏春拳有了自己的传承,从梁博俦到黄华宝,梁二娣,梁赞,陈华顺等等,一直传承到近代最出名的叶问和李小龙。

从梁博俦时期就已经很成熟的咏春拳,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慢慢发展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方小拳种因何而兴,李小龙跟咏春的恩怨情仇

咏春拳发展到清末的时候还是一个很小的拳种,主要靠朋友之间的传承,到了梁赞时期他摒弃之前秘密流传的传统,开设赞生堂公开收徒,这门武术才被世人所知道。

跟武侠小说里面的掌门人制度不一样,很多地方性的小拳种是没有统一领导的,只有那些以村为集体的氏族武术体系或者宗教为主体的流派,才有所谓的掌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叶问关门弟子梁挺的描述,目前国内外的咏春拳一共有几十个分支,有的是叶问在香港以及海外弟子设立的武馆,有的则是原先佛山咏春拳改革开放后重新挖掘出来的派系。

这些分支互相联系不多,组织架构极为松散。

咏春拳的出名国外先于国内,最早是由叶问弟子李小龙先生向媒体提起自己的武术来源,功夫高手和电影明星双重光环在身的他,在咏春拳打响知名度的过程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李小龙向大家介绍咏春拳,这个南方小拳种等到最后一批人去世后,只会慢慢淹没在历史尘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李小龙跟咏春的相处却并非那么融洽,可以说很多香港的咏春传人对他还有些敌视,一度有谣言说想要拜师学咏春,必须要“踩”着李小龙进门。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李小龙从美国回香港发展说起,李小龙回到香港后找到师傅叶问,请求叶问教授他木人桩技巧,并允许他录制下来,作为回报他可以给叶问三万元酬劳。

在当时的香港三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等于一个普通人两年左右的工资,当时这个请求被叶问断然拒绝了,不是他不想把木人桩的技巧传授给李小龙,只是李小龙过于直白的表达方式在他看来是一种交易,不是师徒之间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问以前也是佛山大户人家,不是见钱眼开的人,他觉得李小龙的这种举动很不尊重自己。

这就是中西方文化下的差异,李小龙在美国生活时间比较久,思考问题和平时处事风格都是美国派,提出给钱可能是没经过大脑的下意识想法,并不是有意羞辱叶问。

随着李小龙在香港居住时间变长,他慢慢开始明白香港人的想法,跟叶问一派咏春传人也修复了关系。

不过李小龙发明的截拳道还是被很多咏春传人所诟病,认为这不过是换皮之后的咏春拳,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而且李小龙去世太早,对咏春拳的核心传承没有太过掌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挺就曾经公开批判李小龙一点都不懂咏春拳。

但是不管咏春的人对李小龙看好或看坏,都不能磨灭他对这门武术的贡献,咏春拳从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发展到遍布世界,从几十个人练习到如今学习者多达百万人,这些改变都要归功于李小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国内《叶问》三部曲的票房大卖,更是让不少内地人认识咏春,著名演员甄子丹饰演的叶问成为很多人心中的英雄。

咏春武馆能在国内外遍地开花,离不开影视圈的助力,也是因为李小龙、甄子丹等功夫巨星的演出推广,这门武术才能做到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仅次于太极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