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搞事情这方面,西方国家是一个比一个积极,但如果要是谁落难了,需要寻求他们的帮助,这些西方国家就像受了惊的兔子,跑得一个比一个快,像立陶宛这个弹丸小国,近几年跟在美国屁股后面,不光抹黑中国,站在反华第一线,甚至还在领土方面无视中方内政,因此我国也进行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几乎断绝了所有与立陶宛之间的贸易往来。虽然在当时看似乎作用并不大,现在后劲来了,跟着美国搞来搞去,立陶宛最终欠下了470亿的外债即将逾期,走投无路的立陶宛最终选择了妥协,并向我国寻求200亿的借款,那么立陶宛是如何把自己的路堵死的?我国会不会答应这一请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与白俄罗斯、拉脱维亚、波兰、俄罗斯接壤,与瑞典隔海相望。国土面积只有6.53万平方公里,这样的一个弹丸小国,如果不是它一直以来的头铁表现,恐怕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国家。立陶宛,作为第一个从苏联跑路的国家,一直对俄罗斯有很深的敌意,这也致使它义无反顾地投身北约,化身为西方阵营的马前卒。之前虽说是北约的一员,但曾经和我国也相处的不错,也曾是中欧班列的沿线国家,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赚的盆满钵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立陶宛自独立以来,在国际舞台上,很大程度地依赖于美国和欧盟。对于美国,立陶宛那叫一个一腔热血和赤胆忠诚,不仅积极邀请北约各国的前沿军事装备进驻本国,更是将德国的台风战机和法国的幻影2000战机部署至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直逼俄罗斯的防线。尤其是在俄乌局势紧张的背景下,立陶宛更是加大了向美国靠拢的步伐,并持续为乌克兰提供强有力的援助。它成为了这场地缘政治角力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坚定地站在了西方阵营的一边,展现出其对于西方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坚定支持。因为长期奉行反华和敌视俄罗斯政策,立陶宛简直就是不停作孽,之后,不仅抹黑中国新疆棉,还在台海问题上大放厥词,并设立立陶宛驻台办事处,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我国也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其踢出了一带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体系对全球市场拥有深远的影响。立陶宛虽然是小国,但同样离不开中国市场。随着中立外交关系日趋紧张,立陶宛的进出口贸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跌幅几乎达到了惊人的70%。另外,因为立陶宛被踢出“中欧班列”,其运输业的贸易量跌幅,也高达28%,本就处于经济困境的立陶宛,在此之后更是一路跌跌撞撞,走向下坡路。接而导致很多中小型企业倒闭,光是在2023年上半年,就倒闭了1400多家,导致超过6万人口失业。立陶宛大量商品被滞销,再加上战争带来的影响,立陶宛的外债一路飙升至470亿美元。立陶宛全年的GDP都不到700亿美元,如果这笔外债不能及时偿还,立陶宛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处困境的立陶宛,急忙向欧盟和美国发出求助。然而,欧盟参与到了美国的“制裁俄罗斯计划”中,自身财政早已捉襟见肘,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中耗费了大量资源,因此对立陶宛的援助请求也力不从心。立陶宛转而寄希望于美国,期待这位“大老板”能够慷慨解囊,伸出援手。但对于美国来说,立陶宛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因此,对于立陶宛的困境,美国并没有雪中送炭的打算。屁颠的跟着美国冲锋在了反华第一线,把俄罗斯也是得罪到了尽头,回头一看连条后路也没给自己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立陶宛,最终选择了妥协,开始求助我国,希望将克莱佩达港口租给中国,来换取200亿的借款。克莱佩达港位于立陶宛西部,是该国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是波罗的海地区唯一的全年不冻港。该港口由内外两个部分组成,外港岸边长约1300米,最大水深约10米,可容纳重达2万吨的大型油轮。自立陶宛在1991年独立以来,克莱佩达港的管理权几经波折。最初,该港口由苏联时期的管理机构继承,但在1994年,立陶宛政府将其国有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立陶宛为了扩大港口规模和提升设施水平,向我国伸出了橄榄枝,他们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繁荣、现代化的克莱佩达港。当时,我国看到了这个港口在波罗的海地区未来航运中的战略地位,觉得也是一次互利共赢的合作机会。对立陶宛来说,不仅能够为自己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然而立陶宛新领导人瑙塞达上台后,开始亲近美国,还公开表态要监督中国领土问题的解决。这些举动完全触碰到了我国的底线,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在我国看来,立陶宛已经成为公然损害中国利益的国家,任何与中国的合作都必须遵循一个中国的原则。因此我们立刻采取了制裁措施,关闭了两国合作的港口。而现如今,面对立陶宛这一请求,我们也不会轻易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立陶宛一直忠心耿耿地跟在美国屁股后面,缺乏自主独立的立场。对中国来说根本没有任何诚信可言,如果我们真的答应租赁其港口,一旦资金到手,立陶宛暗中搞破坏的可能性绝非空穴来风,这对我们来说,极有可能会得不偿失。另一方面,立陶宛在台海这个敏感的国际问题上,始终未有明确且坚定的表态。这种含糊其辞的态度,其实已经说明了立陶宛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更多是口头上的应付,缺乏实质的合作诚意和保障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陶宛如今的困境,绝非偶然,而是其外交策略失误的必然结果。它曾试图借助西方的力量来与东方对抗,却忽视了国际政治中现实利益的考量。现在遇到困难了,没钱花了,想起找我们合作了,还一开口就要200亿。面对这样的“白眼狼”,我们断然不可能伸手援助。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作为小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应该审慎行事,不能盲目跟风或过度依赖谁。立陶宛如今虽然困境重重,但若能从中吸取教训,调整外交策略,或许还能在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那么你觉得,在这样的局势下,谁会向立陶宛伸出援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