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对于生活在临汾市区喜欢拍鸟的影友来说,可以说一个特别开心的日子,因为就在这过去的20多天时间里,在尧都区与洪洞县交界的汾河两岸,竟然先后来了不少于20种的鸟类,面对这平日里少有的机会,我也不止一次来到这里,享受拍鸟带来的快乐,而在此期间,拍的最多的就是这漂亮可爱的牛背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资料介绍,牛背鹭,是一种中型涉禽,为鹳形目鹭科动物,俗名为放牛郎、黄头鹭、畜鹭。因其喜欢跟随在家畜后面捕食被家畜从水草中惊飞的昆虫,尤其是与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主要表现为牛背鹭栖息在水牛背上,可以捕食牛背上的寄生虫和因水牛走动而被惊扰飞出来的小虫;而水牛一方面靠牛背鹭赶走身上的蝇虫,另一方面牛背鹭为水牛担任警卫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从而才有了这“牛背鹭”的称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背鹭的体形与我们平日里见得较多的白鹭和苍鹭相比略小且显肥胖,嘴和颈亦明显较其他鹭短粗。夏季时,雄鸟的前颈基部和背中央具羽枝分散成发状的橙黄色长形饰羽,前颈饰羽长达胸部,背部饰羽向后长达尾部,尾和其余体羽白色,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戴了金黄色帽子、围了个金黄色围脖的白鹭。而到冬天 ,其羽毛通体将会变成全白色,个别头顶缀有黄色,无发丝状饰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主要以蝗虫、蚂蚱、蜚蠊、蟋蟀、蝼蛄、螽斯、牛蝇、金龟子、地老虎等昆虫为食,也食蜘蛛、黄鳝、蚂蟥和蛙等其他动物食物,是唯一不吃鱼类的鹭鸟,据在当地拍鸟多年的影友介绍,这种鸟在临汾当地还是第一次发现,所以拍摄的机会十分难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介绍说这是一种不怎么怕人的鸟,但可能是它们第一次来到我们这里的原因,只见它们对周围的环境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几次拍摄,发现它们只有和羊群在一起时,我们才可以走到较近的距离进行拍摄,而一旦与羊群分开,基本上就会保持在百米以外的距离甚至飞到汾河对岸,记得第一次拍摄时,我和一位影友在东岸拍的正在过瘾,河西岸的另一名影友询问情况后,绕行十来公里来到了东岸,结果他还没来得及下车,这些鸟就飞向了西岸,影友也只好无奈的离开。而我又害怕失去这难得的拍摄机会,就开车跑到了西岸,结果却远远的发现它们又回到了东岸,你说气人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又先后几次来到了这里,这中间,有失落但更有收获,面对着它们怕人难以接近的特点,在拍摄中,我更多地使用了半幅相机加600mm定焦镜头再加1.4倍的增距镜,从而使镜头的焦距达到了等效于全画幅镜头1344mm的长度,这一长度的焦距为远距离拍摄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也就有了这组牛背鹭与羊和谐相处的难得的照片和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