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刘备义弟、蜀汉元勋,以忠义闻名于天下,曾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被尊为“武圣”。

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悲哀,最终在败走麦城之后,被孙权斩首身首异处,死时约五十六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羽之死,是三国史上的一大惨剧,也是一个忠义的英雄的悲剧。值得一提的是,关羽死时曹操说了10个字,司马懿说了9个字,两人的智谋水平高下立见。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曹操与司马懿

曹操和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都有着非凡的智慧和谋略,为曹魏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三国史上最引人关注的,微妙且敏感。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想知道曹操和司马懿相比,两人到底谁的智慧谋略更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智慧和谋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完全等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慧是指人的思维能力、判断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人的内在品质。谋略是指人在处理政治、军事和外交等事务时,所采用的策略、手段和方法等,是人的外在表现。

智慧是谋略的基础,但不是决定因素,谋略还受到时势、环境、人物和机遇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谋略的成败来衡量智慧的高低,也不能以智慧的高低来预测谋略的成败。

曹操和司马懿都是智慧和谋略的巨匠,在不同的领域和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难以一概而论。不过,在关羽死后二人对此问题的表现,则能够体现出谁更胜一筹。

关羽之死

关羽之死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原因,从历史背景来看是三国鼎立的必然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虽然未建立魏国,但却早已打下魏国建立的基础。刘备为维护汉室正统,之后建立蜀汉,孙权最后也在东吴称帝建立吴国。

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已经形成,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是南北的交通要道,也是军事和经济的重镇,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三国争夺的焦点。

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亦或者是曹操都想占据荆州,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并牵制对方的发展。关羽作为刘备的大将,镇守荆州成为其余两国敌对的目标。

曹操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势力,一直想消灭刘备和孙,统一天下。孙权也是三国中最狡猾的势力,一直想占据荆州扩大自己的领土,曾经派过多次使者想要索回荆州,但都被关羽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羽是荆州的守护者,也是孙权的眼中钉,他曾经向关羽求婚想要结亲,但被关羽拒绝还受到羞辱,最终与曹操联手偷袭荆州,瓦解了关羽在荆州的势力。

总结下来,关羽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轻敌冒进不听劝谏;二是轻视敌人不设防备。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不顾来自东吴的威胁,执意率领大军攻打樊城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助战,关羽借汉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关羽之锐。

司马懿等建议联合孙权,要孙权从关羽背后袭击,曹操采用此策。关羽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将军士仁,因为平时对关羽的轻视感到不满,当孙权派人前来攻打时二人没怎么反抗就直接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军出兵配合曹军,前后夹击蜀军,导致关羽溃败。关羽在攻打樊城的过程中,曾多次收到刘备和诸葛亮的书信,“速退兵”以防东吴的偷袭。

但关羽因为自负和骄傲不愿放弃战果,坚持围攻樊城,导致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才有了关羽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