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动植物王国”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则被誉为中国的“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据说很多难得一见的“神奇动物”都独爱这里。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不远万里来此蹲守,只为看到“明星物种”,它们长什么样子?与当地人发生过哪些故事?英国观察员大牛走入中国的“动植物王国”,在这里他都会有怎样难忘的体验?将和哪些“神奇动物”相遇?又是否能亲眼看到传说中的犀鸟与菲氏叶猴?本期《近观中国》带您开启一场亲近大自然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和犀鸟有个约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石梯村是全球顶级观鸟胜地,仅一个村,就有超过450种鸟类。每年都有很多观鸟爱好者蹲守在这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为了一种美丽的热带鸟儿而来——犀鸟。大牛的目标也是“遇见犀鸟”,他能如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牛此次的向导是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杨祖伟,他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对犀鸟的巢穴进行监测,他首先带大牛到达一处给观鸟爱好者们提供的监测点。

为了保证不惊扰到犀鸟,监测点建在离巢穴约30米远的崖壁上,每天限制最多25人进入。大牛到达时是早上8点,就已经有八九位观测者在这里等了一个多小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东北大哥向大牛展示了自己的收获,他一大早已经成功拍到了犀鸟。

观鸟人:“这是我退休后找到的一种娱乐、锻炼、享受生活的方式。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在镜头和动物进行对话。当你的眼睛和动物的眼睛交流的时候,我们东北人叫爽,就是舒服。”

大牛在观鸟的时候也感受到了这种与大自然无限亲近的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待,犀鸟终于出现了,大牛兴奋地拿起手机拍摄,成功“打卡”双角犀鸟。

犀鸟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著名的“钟情鸟”,雌雄犀鸟一旦相爱便会终生为伴。而且现在正值犀鸟繁殖期,雌鸟正在洞穴内孵犀鸟宝宝。这四个月期间,都是雄鸟在外觅食,将食物带回来,给雌鸟和犀鸟宝宝提供全天的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牛:“它现在是从嗓子眼儿把食物吐出去。”

杨祖伟:“这是嗉囊,是犀鸟它储存食物的地方。”

大牛:“它好像把鸟嘴在树上蹭,是为了磨锋利吗?”

杨祖伟:“对。它谈恋爱的时候还会在树干上雌雄追逐,雄鸟还会衔着果子喂雌鸟,很恩爱的。”

是谁在守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由于没有受到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的影响,因此成为许多古老生物类群的避难所,石梯村是中国唯一一个能稳定观测到三种珍贵犀鸟的地方。

2015年起,德宏州林草部门多次进行“犀鸟大普查”,杨祖伟就是在这一年进入保护区工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崖壁攀爬视频截图

杨祖伟:“找犀鸟巢穴越到后面越难。有一次,我们找一巢花冠皱盔犀鸟。起初,我们是在山梁上跟,但鸟在天上飞,我们人在地上跑,根本跟不了。走到悬崖绝壁上,就没有路了。当时的护林员大哥们就找了比较牢固的藤条,我们用藤条拴在树上,顺着崖壁下去。但到了底部就没办法了,只能徒手抠着崖壁的缝隙,慢慢爬出去,从早上8点差不多到下午8点。翻山越岭跑了5天,终于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8月 云南省首次拍摄到

花冠皱盔犀鸟幼鸟野外出巢场景

石梯村目前已有26巢犀鸟,村里对每一种犀鸟都设立了监测点,监测员大多是本地村民。村里还有很多“鸟塘”,不少村民成为“鸟导”,带领游客观鸟、识鸟。景颇族人排忠华就是其中之一,他带着大牛到“鸟塘”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牛:“这里的水一直有的吗?”

排忠华(石梯村村民):“原来没有水,是做‘鸟塘’后引过来的,白天太阳辣的时候,有些鸟种爱洗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鸟塘”有二十多种林鸟,还能看见纹胸啄木鸟、栗背奇鹛等明星鸟。各种鸟叫声此起彼伏,不愧是鸟儿的天堂!

这些小可爱们

德宏州被称为中国的“物种基因库”。据说,全中国每十种动物就有一种在这里安家。一些极为罕见的动物,在中国境内的野外生存记录都来自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红外相机记录到云豹、灰腹角雉、

马来穿山甲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德宏州出现

这儿还有一种难得一见的动物——菲氏叶猴,它们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濒危物种”,全世界只有不到2000只。成年猴呈银灰色眼周有淡蓝色的“眼影”,而刚出生的小猴则浑身金黄,格外引人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德宏芒杏河旁的一处森林里有着中国最大的菲氏叶猴群体,据说数量多达320只,大牛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群可爱的小家伙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户撒刀是“丛林必备”

杨开所是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协会会长兼创始人。大牛见到他的时候,先“拔刀为敬”。然后,杨开所又拿着几只叶子考了考大牛的眼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牛:“杨先生说从这些叶子他能看出哪里是猴子的痕迹,因为猴子只吃叶尖一点点,但我完全分辨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看到菲氏叶猴,必须保持安静和足够的距离,猴群中会有“哨兵”随时禁戒,发现“可疑人物”的接近,就会马上向猴群发出警告。

大牛被告知,从去年12月以来,这里出生了20多只小猴子。很幸运的是,今天他就看到了一只。猴妈妈紧紧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生怕有人靠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开所:“2021年,我们发现了一只生下来没几天就夭折的小猴,它妈妈一直把它拿在手里,我们观测是拿了47天,尸体都已经成干尸了,还一直拿在手里面,不分白天黑夜。”

菲氏叶猴的母爱之深让大牛很感动,而有一张母亲抱着小猴的照片更是给大牛留下过极深的印象,这次他有幸见到了照片的拍摄者生态摄影师郑山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开所之所以能创立芒杏河自然生态保护协会和郑山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年和杨开所一起寻找菲氏叶猴的就是郑山河......

摄影师郑山河和杨开所等村民们有怎样的故事,他们是如何找到是菲氏叶猴的?起初,村民们为什么不支持保护猴子?这中间的矛盾是如何化解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节目。

制片人:张小玲

编导:刘广韵

编辑:于二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