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吧,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40岁的王丽已经在上海工作生活了一年,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返乡。作为某名牌大学医学博士,她在上海这座充满机遇的大都市放弃了事业发展的潜力,背井离乡回到了老家安徽淮北。

人们不解:作为一名学位显赫的高材生,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另类"的选择?她是出于什么原因返乡的?离开发达的一线城市,是否会耽误事业发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析王丽这一"特殊案例"背后的原因。

追根溯源,母亲节疾病是导火索

"这原本只是个小小的决定,却让我发现了生活的本质。"王丽回忆起自己返乡的起因。

原来,一年前的母亲节,王丽准备给在老家的母亲一个惊喜,于是请了半天假,从上海赶回老家淮北。可是当她看到母亲时,却发现母亲的身体状况一直在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妈妈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从小就在地里干农活,身体就那么单薄。"王丽说,"可没想到她会如此没有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我很自责,平时应该多关心她一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由于长期服药不规律,再加上生活作息紊乱,母亲的病情一点点加重。王丽发现,母亲现在走路都小心翼翼,生怕跌倒在地。

"那一刻,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对母亲的愤慨和内疚。"王丽说,"我是个医学博士,理应保护好家人的健康,可是我却对母亲的病情熟视无睹了那么久。"

在看望母亲的短短几天里,王丽像变了个人。她主动照顾起生活无助的母亲,为她做饭、喂饭、测量血压、检查身体各项指标。

"妈妈,以后我要常常回来看你,你也要好好吃药、按时检查身体各项指标。"临走时,王丽对母亲说。可母亲却说出一番令她无比内疚的话:"丽丽,妈妈老了,你就别太操心了,只要能见到你最后一面就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返校园,偶遇恩师点醒她

回到上海后,王丽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产生了动摇和怀疑。作为一名在国内顶尖医学院校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她前程似锦,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前景无量。

可是看到母亲如此年老矍铄、体弱多病的样子,她却有一种突然清醒的感觉:"我这是在为谁而努力奋斗?"

就在这时,她的一位曾经的恩师来到上海做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这位教授主动约王丽单独会面。

"丽丽啊,你现在的处境我能理解。"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不过我觉得,你应该回老家一趟,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意思?"王丽问道。

"你看,你很年轻、很有出息,可是遗憾的是,你的能力并没有真正造福你的家人和身边的人。"老师说,"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懂得怎样让普通老百姓过上健康的生活,这才是最本分的事情。你呆在大城市,当然可以赚大钱、混个高官,但那真的是你想要的人生吗?"

王丽沉默不语,老师的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她的心上。她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失职和漠视,对生命的麻木,甚至对整个医学事业的迷失。

"丽丽,我觉得你应该回老家一段时间,好好反省、冷静一下,找回自己的人生初衷。"老师说,"你要记住,一个人所有的奋斗,都应该是为了让你身边的人过得更好。否则,你赚再多钱、混再大官,都只是徒劳无功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人团聚,方知亲情之可贵

就这样,在老师的开导和反思下,王丽做出了返乡的决定。

她把上海的房子腾了出来,把公司的工作也请了长假,准备先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她的想法很简单:照顾好母亲的身体,把她的病情控制住,然后就专心为家乡这片热土服务。

"我是这片土地的孩子,受用了这里的一切,如今有能力回馈,就应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王丽说。

回到淮北老家,王丽发现父母的身体状况都严重走样。除了母亲之外,父亲也由于长期重体力劳动和生活作息紊乱而患上了高血压、关节疼痛等老年病。

"看到父母这个样子,我真的很自责。"王丽说,"作为他们的孩子,我这么多年几乎没怎么尽过孝心,只顾着自己在外拼搏,完全忽视了父母的身体状况。"

有了前车之鉴,王丽开始严格要求父母按时服药、作息规律、控制饮食,还定期给他们检查身体。为了方便照顾,她干脆搬到父母家住下,白天上班回来就尽量多陪陪父母。

"能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是我最大的心愿。"王丽说,"家人的健康和幸福,才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如果为此放弃事业,那也在所不惜。"

随着时间推移,王丽的决定显示出了良好效果。父母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尤其是母亲,曾经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她,现在已能下地干农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