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马4小时的目标意味着选手需要保持平均每公里5分41秒的配速。但是,有许多跑友在平时长距离训练时的配速却只有6分30秒。

有不少跑友会说,这种训练方法不合逻辑,和比赛日的配速差距太大。但实际上蕴含了深厚的科学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量来源与消耗

在跑马拉松过程中,人体能量的获取主要依靠糖类和脂肪。这两种能量来源方式各具特点,配合支撑着选手在长距离、高强度的比赛中不断前行。

首先,糖类作为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在马拉松初期和高强度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糖类可以通过快速氧化为身体提供即刻可用的能量,这使得运动员能够在比赛开始阶段迅速提升速度并保持高强度的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生理角度来看,人体内储存的糖原是有限的,通常只能维持大约9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这也意味着在全程42.19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中,糖类储备在接近比赛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路程时已经显得捉襟见肘。

第二方面,脂肪是能量储备丰富的另一大来源。尽管脂肪燃烧的效率较低,速度较慢,但其所供应的能量却极为持久。脂肪的氧化分解能够为长时间的运动提供稳定的能量支持,这是糖类所无法比拟的。

在马拉松比赛的后期,当糖原逐渐耗尽,脂肪的作用便愈发凸显出来。通过有氧训练提高脂肪的燃烧效率,马拉松选手能更好地利用这一丰富的能量来源,延长保持运动强度的时间。脂肪的供能有利于保护糖原,延缓“撞墙”现象的到来。

马拉松中能量的来源和消耗是通过糖类和脂肪的合理搭配来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撞墙”现象解析

在马拉松比赛中,许多选手会在30公里左右经历所谓的“撞墙”现象,这是一个普遍但令人生畏的挑战。当跑者进入比赛的后半段,体内的糖储备会逐渐耗尽。当糖耗尽时,身体不得不依赖于燃烧脂肪来提供能量。

然而,脂肪燃烧产生能量的速度较慢,这就导致了能量供应跟不上需求的情况。为了保障大脑的能量供应,身体会优先将有限的能量输送至大脑,从而导致其它部分如腿部肌肉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

这个过程中,跑者会感受到突然的疲劳和无力,甚至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这就是所说的“撞墙”现象。能量供给的不足使得身体无法继续维持原有的速度和强度,很多选手可能因此而放弃比赛或者显著减速。

虽然撞墙现象不可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训练和营养策略可以有效缓解。例如,通过有氧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燃烧脂肪的效率,使得脂肪可以更快速地转化为能量;在比赛过程中合理摄入糖类补给也可以延迟糖储备的耗尽,从而减少撞墙的风险。

理解并准备好应对撞墙现象,是每个马拉松跑者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氧训练的重要性

通过有氧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身体的脂肪燃烧效率,为跑者提供更为持续的能量支持,从而有效延缓撞墙现象的出现,最终提升整体马拉松成绩。在马拉松比赛中,能量的持续供应是突破个人极限的关键,因此如何优化身体的能量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氧训练能够专注于提高肌肉端的用氧能力,这意味着肌肉在运动过程中将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氧气和脂肪进行能量代谢。具体而言,有氧训练促进了燃脂酶浓度的增加,这些酶在脂肪代谢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当酶的浓度增加后,脂肪的裂解与氧化速度加快,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长期稳定的有氧训练,跑者的有氧基础得到了强化,这不仅能够改善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下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低强度运动时的燃脂效率。这意味着,在进行长时间的中低强度跑步时,身体能够优先燃烧脂肪,减少对糖原的依赖,从而更好地保存糖类,延缓撞墙现象的到来。

有氧训练还可以提升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心脏更加强大,心率降低,提升整体耐力。心肺功能的增强使得更多的氧气能够输送到工作肌肉中,这对长时间保持高效能量输出至关重要。通过这些方式,有氧训练为马拉松选手提供了全面的身体适应性,使其能够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同时也减少了受伤风险,使训练和比赛变得更加可持续。

这恰恰是许多跑步爱好者在日常训练中会选择远低于比赛配速的原因所在,他们以此方式来增强身体的持久能量输出能力,从而确保在比赛中能够保持更稳定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的跑马成绩受多种因素影响,具体而言,摄氧量、最大心率、有氧能力、线粒体和毛细血管的情况等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摄氧量代表了你在每分钟内能吸收并利用的最大氧气量,这是衡量心肺功能和耐力的关键指标。同时,最大心率是一项评估心脏工作能力的核心参数,它决定了在高强度运动中人体心脏的最大供血能力。

有氧能力即长时间利用氧气以维持运动的能力,这是马拉松比赛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线粒体和毛细血管则直接关系到肌肉的供能和氧气输送效率,更高的线粒体密度意味着更强的氧化能力,密集的毛细血管网络则确保更迅速的氧气和营养输送。

尽管跑马成绩受这些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但有氧训练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能有效提高摄氧量和有氧能力,还能通过增加线粒体和毛细血管的数量和功能,显著提升整体耐力水平。

综合考量各项指标,有氧训练无疑是跑马爱好者提升成绩不可或缺的基石与核心要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配速6分30秒的长距离训练虽然看似缓慢,但却是基于科学原理,为提升脂肪燃烧效率和持久能量供应所制定的合理策略。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充分的准备,选手完全有可能在比赛中以远快于训练的配速完赛,实现全马4小时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和科学训练是成功的关键,正如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在崩溃中仍然坚持,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你的日常配速是多少?全马成绩是多少?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