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上海某医院,62岁的唐女士,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看着白色的墙,她开始回忆自己这一生,无婚无子女。在父母走后,孑然一身,仅有一些朋友。

想到这些朋友,她似乎想起了什么。

唐女士费心地将所有好友叫来,请他们帮自己做最后一件事情。

突然唐女士又想起自己在平安银行还有一个保险箱。于是她委托好友王先生,要其将保险箱里的东西带来,只有这样她才能交代最后的事情。

然而让所有人都惊讶的是,带着有唐女士签名的委托信的王先生,在来到银行提出要求后,竟然遭到了银行的拒绝。

没过多久,唐女士就带着遗憾去世了,知道她死之前,也没有彻底的交代完让朋友们做的事情。

唐女士走后,王先生就保险箱开始了和银行为期3年的纠缠。

他始终想不明白银行为何要拒绝打开保险箱?是因为里面有天价的东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法完成的心愿

2015年9月,已经处于胰腺癌晚期的唐女士静静地躺在上海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多日的病痛已经把她折磨得面黄肌瘦。

唐女士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于是她便想趁着意识还清醒,为自己安排一下身后事。

她将自己的几个老友叫来,向他们交代自己的后事。

不一会儿,唐女士的几个朋友出现在了病房里,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唐女士为自己请的律师,大家看着病床上形如枯槁的老人,再想想唐女士孤苦无依的处境,不由得悲从中来。

唐女士看到自己的朋友都来了后,便说明了喊他们来病房的意图,当唐女士提到“遗产”两个字时,大家鼻子一酸,眼泪也随之夺眶而出。

唐女士平静地说道:“我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了,人总是要死的,你们也不要难过,不过我还有事情交代给你们,只要你们能完成我的心愿,我也算死而无憾了。”

接着,在律师的见证下,唐女士立下了关于自己财产分配的遗嘱。

在唐女士的遗嘱里,明确提到了将自己上海市区的房子无偿捐给一家公墓,将100多万积蓄和一些珠宝首饰和名玩字画用作自己的医疗费。

此外,唐女士还告诉朋友们,自己在平安银行租赁了一个保险箱,需要将里面的东西取回来,她再做安排。

因为当时唐女士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根本无法离开病床,更别说要自己亲自去银行取保险箱里面的东西了,所以为了能顺利取出保险箱里面的东西,唐女士将开保险箱的事交给了王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先生是唐女士好友,两人是一起长大的发小,而且唐女士还和王先生的姐姐情谊深厚,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两家人就常有来往,所以唐女士对王先生很是信任。

在律师的建议下,唐女士明确指出王先生作为自己的遗嘱执行人,代替自己去银行取保险箱里面的东西。

王先生也欣然答应了唐女士的嘱托,并承诺一定会不负重托,赶快去把保险箱内的东西取回,完成唐女士最后的心愿。

于是,王先生便带着自己作为唐女士遗产执行人的证明,来到了唐女士存保险箱的银行。

王先生本来以为会万无一失,顺利将唐女士保险箱里的东西取出的,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事情并没有像他想得那么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取保险箱被拒

当王先生到银行说明来意后,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口回绝了王先生取出保险箱内物品的要求,并拿出了唐女士当初和银行签订的《保管箱租赁合同》。

合同里提到,唐女士的保管箱租赁到当年的十二月才结束,当时还没有到期。

而且,根据合同,如果唐女士还在世,想要取回自己保险箱里面的东西,就必须要本人到银行录指纹,银行提取到唐女士的指纹才可以交出钥匙,才能打开保险箱。

可是按唐女士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明显行不通,唐女士根本没办法自己来录指纹,于是银行又指出了合同上规定的另外一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唐女士不在人世了,想要别人帮忙取出保险箱内的物品,那个人就必须是经法定程序确认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遗赠人是在遗嘱中指定的接受其遗赠财产的人)。

可是唐女士并没有法定的继承人,至于受遗赠人现在也没有确定,因为唐女士要将保险箱里的东西取出来再一一做分配。

在事情陷入僵局时,王先生将唐女士的遗嘱拿了出来,王先生心想这遗嘱是律师拟写,又是唐女士亲笔签字的,肯定可以作为证明。

但是,银行还是拒绝了,因为按照继承法规定,遗嘱的执行人并不是遗产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所以王先生还是没有权力打开唐女士的保险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先生又和银行工作人员沟通了很久,银行工作人员还给平安银行的总行打了电话,但是结果依然没有如王先生的愿。

无奈之下,王先生只能回到唐女士的病房,叫来律师,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唐女士亲自写一份委托书,委托王先生去代替自己去银行取保险箱里面的东西。

委托书写好后,律师确认了委托书的合理合法性,唐女士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之后,王先生带着委托书再一次来到了银行,可是银行却要求王先生去公证处对这份委托书进行公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时候唐女士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王先生心里很着急,他很想早点拿回保险箱里面的东西,完成唐女士最后的心愿。

于是,王先生赶紧找到了公证处,可是公证处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对委托书进行公证需要严格的法律程序,最快也得一个月。

王先生十分清楚地知道,唐女士已经等不起了,便想着再找其他办法。

然而,还没等王先生找到办法,唐女士就带着遗憾撒手人寰了,王先生觉得很愧疚,连好友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都没有实现。

葬礼过后,其他人要给唐女士下葬,可是王先生阻止了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王先生想起来唐女士生前很喜欢一块儿手表,而且唐女士还给他说过以后想带着这块儿手表走,于是王先生便想把那块儿手表放在唐女士的骨灰盒里一起下葬。

而这块手表,根据唐女士生前的说法,应该在那个保险箱里。

可是,让他为难的是,平安银行的保险箱,他们取不出来。

为了完成唐女士的遗愿,王先生又一次到银行进行沟通,王先生表示,他就是想将那一块儿手表取出来,让唐女士带着自己最喜欢的手表走。

可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很理解王先生想完成老友遗愿的心,但他们还是无法将保险箱打开。

无奈之下,王先生向银行请求只将手表取出来,然后自己放相应的现金进去,可是银行还是不同意。

王先生再三保证,假如唐女士的保险箱出了什么问题,自己愿意一个人承担所有的法律责任。

可还是无济于事,眼看唐女士的骨灰还孤零零地放在殡仪馆,她的几个朋友也不忍心,便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把唐女士的骨灰下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唐女士的骨灰已经下葬了,但王先生还是没有放弃完成唐女士的遗愿。

接下来的三年里,王先生不断地为此事奔波,但一直未能如愿。

对簿公堂

2018年11月,王先生决定用法律手段解决这件事,于是便一纸诉状将平安银行告上了法庭。

平安银行的代理律师表示,银行是严格按照程序和合同办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客户的利益,不能因为人情而破格行事。

其实,银行方面的陈述也不无道理,关于这件事,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是有空白的,银行的做法确实对绝大多数客户是有好处的。

银行方面陈述过后,法官又问到了王先生,假如保险箱能取出来,那么他将会怎么分配里面的财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唐女士当时没有来得及把保险箱里的财产进行分配,也没有一一写到遗嘱里面。

王先生随即表示,首先他会按照唐女士的遗嘱把一些遗产进行分配,至于其他东西,在清点过后,暂时先保存起来,之后再和唐女士的其他朋友商量分配方案。

对于王先生的说法,唐女士的其他两个朋友也表示同意,正在事情朝着好的方向进行时,法庭上又出现了意外。

有人匿名举报了王先生将唐女士家中一套价值不菲的红木家具私自搬走了,听到这封匿名举报文件的内容,王先生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时,唐女士的两个朋友主动要求发言,她们指出王先生并不是擅自侵占了唐女士家里的红木家具,这是经过唐女士同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王先生才想起来,唐女士生前留有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唐女士明确说明,在自己去世后,愿意将自己家中的红木家具赠与王先生。

唐女士的两个朋友还表示,他们几个人的经济条件都不差,而且生活幸福,家庭美满,不会觊觎已故好友的东西的。

听了王先生一方的解释,又看到了唐女士生前的亲笔书信,法官认可了王先生搬走红木家具的事,这份匿名举报的证据也被推翻了。

案件审理至此,王先生一方可谓是十拿九稳了,正在王先生为即将帮助老友完成遗愿而开心时,银行又提出了问题。

银行提出,如果法院最后判定王先生可以将保险箱里面的东西取走,那么王先生要支付银行租赁保险箱的预期租金违约金。

因为当时唐女士和银行签订的租赁合同是到2015年12月结束的,现在已经违约将近三年了,这笔费用需要由王先生替已故的唐女士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银行还表示,王先生还要负责开箱的凿箱费,公证费和摄像费等一系列费用。

一听到银行的要求,刚才还心平气和的王先生一下子怒火中烧。

王先生认为,明明是因为银行的原因才造成了合同逾期,合同逾期并不是因为自己不想打开保险箱,和银行终结合同,而是银行阻挠了自己。

王先生还指出正是因为银行的“不近人情”,自己的老友唐女士才会带着遗憾离世,这笔账还没有算呢,现在还要他支付违约金,他是不会答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先生的代理人也认为,唐女士在生前就有了开箱的意愿,可是银行再三阻挠,他们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可还是未能如愿,后来造成的合同预期,包括因为合同逾期造成的开箱费用应该由银行自己负责。

关于费用的问题,王先生一方和平安银行一方争论不休,各有各的理,要出结果,只能等法院判决。

经过相关部门的认证,法院认为王先生的遗嘱执行人的身份是合法的,我国的相关法律也有这方面的规定,所以王先生有权清点并保管唐女士保险箱内的物品。

2019年2月,法院给出了一审判决,要求平安银行上海支行配合王先生取出唐女士保险箱内的物品,开箱费用由银行方面承担,案件诉讼费由王先生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此案件尘埃落定,唐女士的遗愿终于实现了,王先生和唐女士的其他几个朋友都感到很欣慰。

结语

法和情是对立统一的,本质都是为了保护人的权益,但难免有冲突的时候,平安银行的做法虽然“不近人情”,但仍在法律范畴内的行为。

王先生坚持三年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完成老友的遗愿,也是无可厚非的。

法律条文是刻板的,但法律却是有温度的,毕竟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相信法律,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