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不是范家人,更不是范建的儿子。

范闲的真实身世是:南庆当朝皇帝的儿子,是庆帝和叶轻眉的私生子。

可是,庆帝为何不与范闲相认,还在范闲与林婉儿大婚之前,把他的老丈人林若甫赶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范闲受王命出使北齐,向北齐送还肖恩和司理理,以换回被北齐羁押的南庆臣子言冰云。‍‍‍‍‍‍‍

在去北齐的一路上,范闲饱受二皇子的追杀,也夹杂在北齐大将上杉虎为救其义父肖恩的劫杀之中。‍‍‍

幸好,有北齐皇帝战豆豆派出的北齐圣女海棠朵朵的暗中保护,范闲才得以从多次危难中脱险。

不过,到达北齐后,肖恩却受到了北齐权臣沈重的打压,后来在太后的授意下,被二位高手狼桃和何道人打成重伤。‍‍‍‍

被范闲救出的肖恩在生命垂危之际,说出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关于叶轻眉和神庙的事。

范闲自此从肖恩的遗言中推断出,自己是南庆皇帝和叶轻眉的儿子,并且明白了自己也是一个私生子。

不过,范闲虽然对此有些震惊,但他并没有对肖恩说出自己身世的实情。

而范闲回到南庆后,也没有向庆帝说出自己已经知道了的真相,反而向庆帝谏言,要查办二皇子与李承泽长公主李云睿走私的重大事件。‍

可是,因为范闲假死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南庆,范闲将面临欺君之罪要被杀头。

然而,庆帝并不想以欺君之罪治范闲的死罪,所以他就对范闲的鲁莽之举非常生气,对悄悄回来进宫觐见的范闲都没有正眼看一下,更别说认范闲这个儿子了。

其实,老谋深算,想巩固皇权和父亲身份的庆帝,根本就没打算认范闲这个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范闲的真实身世之谜终于揭晓,他名义上是范建之子,实则是庆帝与叶轻眉的私生子。

然而,范闲这位皇子并未得到皇室应有的待遇,反而在与二皇子的争斗中屡受打压。

作为父亲的庆帝对儿子范闲的复杂情感,让观众对这对父子关系充满了好奇与猜测。

为何庆帝始终不愿公开认子?

为何在范闲与林婉儿大婚之前,庆帝要把林相赶走?

这背后,其实是亲情本就有的私有属性的深刻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没有父母陪伴的范闲在剧中的举动,无不透露出他对亲情的渴望。

他在宫里的家宴上受了亲生父亲庆帝的委屈,在母亲叶轻眉留下的石碑前得到了释放。

范闲用水洗刷石碑,仿佛在平复自己内心的波澜。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风度翩翩的公子,而是一个寻求母爱慰藉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萍萍和范建的及时出现,让范闲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尤其是范建专程赶到鉴查院,接离家半年之久的范闲回家之举,让范闲瞬间破防,也第一次感到到身边有了家人关心的温暖。

陈萍萍和范建从不对范闲设防,也从未把范闲当作一枚棋子,而是在情感和实际中把范闲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们不仅给予范闲无条件的全方位支持,更让他体验到了家的归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而反观范闲的亲父亲庆帝,对范闲的态度则显得复杂而矛盾。

庆帝既想弥补对范闲的亏欠,又不愿看到他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和太子、二皇子的地位。

这种矛盾心理在庆帝辞退林宰相一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闱之后,庆帝要让范闲和林婉儿成婚。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到那时,林宰相就成了范闲有实际意义的“另一个爹”。

所以,林宰相的存在不但会分割庆帝对范闲的亲情,也无疑会增强范闲在朝堂上的势力,更何况林宰相早就把自己的家室托付给了范闲这个亲女婿。

于是,为了平衡权力,也为了巩固自己对儿子本来就自有的亲情,庆帝不得不做出选择,借范闲之手,彻查五年春闱舞弊乱纪之实,辞退了林宰相,以削弱范闲的影响力,消减他人与自己争儿子亲情的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庆帝并未对陈萍萍和范建采取同样的措施。

陈萍萍作为范闲的坚定支持者,他的存在对庆帝来说既是威胁也是助力。

庆帝需要陈萍萍的忠诚和智慧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因此他选择了容忍和利用。

而范建则因为对庆帝构不成任何威胁,且对范闲有救命和养育之恩,而得以被庆帝继续留在朝堂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后来,早就看淡了一切,唯独珍惜情分的范闲,最终选择入了范家的族谱,这是他对亲情的坚守和对范家的认同。

他在范家找到了从未有过的亲情和归属感,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给予了他无私的爱与关怀。

与此同时,他也明白了亲情的私有化属性:它无法被分享,也无法被替代。

范闲的选择不仅是对范家的忠诚,更是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古装剧《庆余年2》通过范闲与庆帝、陈萍萍、范建、林若甫等人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亲情的私有属性和权谋斗争的残酷现实。

范闲在剧中的成长与选择,不仅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更让我们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正如有句名言所说:“亲情是世间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它无需华丽的言辞来装饰,只需用心去感受。”

在这部剧中,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深沉与伟大,也看到了人性在权力面前的挣扎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