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解读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冀政办字〔2024〕30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现就相关内容进行如下解读。

一、制定《若干措施》有哪些考虑

制定《若干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突出创新性。着眼创新驱动,深入调研康养产业难点卡点,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撬动性创新政策,破除发展障碍,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康养产业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京津老年人到河北康养。

二是突出针对性。紧盯各市县和投资企业及运营机构等需求,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升各领域全链条的支持力度,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品牌,着力构建促进我省康养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持政策体系。

三是突出可操作性。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和更好为老年人提供康养服务为目标,总结既往成功经验,重点完善金融支持、土地保障、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综合配套等方面的支持举措,助力我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突出含金量。全面梳理我省既有政策,研究借鉴外省先进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河北实际的政策措施,补齐政策短板,挖掘政策潜力,加速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

二、《若干措施》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共五部分20条。第一部分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包括创新金融领域服务、助力地产行业转型、支持闲置商业等场所转型、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推动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行动落地实施、更好发挥河北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补助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支持银发经济产业项目等8条;第二部分完善用地保障措施,包括降低机构置业成本、保障康养项目用地等2条;第三部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加强与京津三甲医院合作、促进医养有机结合、提升平台服务水平、促进“康养+文旅”融合发展等4条;第四部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培养康养专业人才、促进人才队伍稳定发展、提升职业技能水平等3条;第五部分强化综合配套支撑,包括推动康养服务协同、鼓励技术创新应用、加大品牌宣传推广等3条。

三、个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如何转换成长期护理保险

原中国银保监会决定自2023年5月1日起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工作。转换业务是指人身保险公司根据投保人自愿提出的申请,将处于有效状态的人寿保险保单中的身故或满期给付等责任,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转换方法转换为护理给付责任,支持被保险人因特定疾病或意外伤残等原因进入护理状态时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目前我省有中国人寿、太平人寿两家公司开展了转换业务试点,其他一些公司也在积极开展转换业务试点准备工作。

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具体办理流程包括:首先,投保人需提前向投保的保险公司了解投保产品是否属于可申请转换的人寿保险产品。其次,投保人自愿向保险公司提出转换业务申请。最后,保险公司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转换方法进行转换。

如,中国人寿的祥瑞终身寿险、祥瑞还本终身寿险、国寿福终身寿险(2021版)等三款终身寿险产品,在被保险人已进入约定护理状态时,将终身寿险全部转换为长期护理保险,把原本的终身寿险身故等保险责任发生时才能给付的保险金,提前给付给被保险人,同时,原终身寿险合同终止。以国寿福终身寿险(2021版)为例,某男士投保时40周岁,年交16590元,保额35万,缴费期限10年,保险期间终身,在70周岁申请转换,可一次性领取长期护理保险金245665元,原终身寿险责任终止。

再如,太平人寿的太平臻欣一生终身寿险、太平岁岁鑫享终身寿险等13款终身寿险产品,在被保险人尚未进入约定护理状态时,将终身寿险一定比例的保单价值转换为长期护理保险的保单价值,若被保险人进入约定的护理状态,按转换后的长期护理保险保额进行给付,同时,原终身寿险合同的保险责任依然有效,但保单价值相应减少。以太平岁寿年丰终身寿产品为例,某女士投保时40周岁,月交1000元,保额85100元,缴费期限10年,保险期间终身,在65周岁申请转换,转换比例为50%,可一次性领取护理金356197元,原终身寿险剩余保单价值98944元。

四、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具体内容是什么

对社会资本投资新建、利用自有产权房屋改建或租赁闲置资产改造(租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闲置房屋等)的提供全日制集中居住和照料护理服务的等级养老机构(不含居家公寓式养老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补贴标准为:新建(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建设)的每张床位8000元,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160万元;改建(指对房屋建筑实施改造,使其符合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的每张床位3500元,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70万元;租赁(指按照达成的契约协定,出租人把拥有的房屋建筑,在特定时期内的使用权转让给承租人用于养老服务)改造的每张床位1500元,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床位数=建筑总面积(㎡)/27㎡。符合补贴条件的养老机构需向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五、连锁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奖励具体内容是什么

对连锁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为:对养老服务机构连锁运营5家及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服务的营业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连锁运营1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申请奖励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依法设立并建立完善的财务等内部管理制度;连锁化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每个配备固定员工不少于3名;能够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六助”(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服务;实现网络信息联通,线上点单线下15分钟内提供入户服务;服务老年人满意度达到90%以上。符合补贴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需向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奖励具体内容是什么

对在养老机构稳定就业的大中专院校和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为:连续工作满3年的奖励6000元,满5年的奖励15000元,上述奖励不重复享受(申请连续工作满3年奖励的,不得申请满5年奖励)。奖励对象应取得本、专科(含中专)毕业证,2017年1月以后与养老机构签订劳动合同,且连续工作满3年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毕业生所在养老机构向当地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七、康养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如何纳入我省医保定点

一是应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中医诊所备案证》等相关证照。二是申请纳入普通门诊、住院定点的医疗机构,应当同时具备《河北省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纳入评估实施细则》(冀医保规〔2023〕8号)第十二条规定的条件;申请纳入门诊统筹、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离休等定点的医疗机构,应当同时具备《河北省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纳入评估实施细则》(冀医保规〔2023〕8号)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三是在符合上述条件后,可向当地医保经办机构提交定点申请材料,经办机构对提交的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进行现场评估。评估结果合格的,签订医保服务协议,成为医保定点。

八、2024年我省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对加强康养类专业建设有什么计划

2024年,在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燕山大学、唐山师范学院、石家庄学院等5所普通本科高校新增康复治疗学、食品营养与健康、养老服务管理、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等5个康养类专业,新增专业布点5个。在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邯郸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新增老年保健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护理、食品营养与健康、康复治疗技术等7个康养类专业,新增专业布点13个。

九、敬老爱老城市公交服务线路是怎么设置的

敬老爱老服务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主要针对老年人在城市交通出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求,在地级以上城市特别是参与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的城市进行打造,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无障碍出行服务。

敬老爱老服务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原则上全部使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车厢内配置老幼病残孕优先座位、便民服务箱,配备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驾驶经验丰富的驾驶员,落实老年人优先优惠乘车政策,在商超、医院、公园等设置站点,满足老年人就医、购物、出行、娱乐等各方面需求。目前,我省累计打造敬老爱老服务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35条。2024年,持续提升城市公共汽电车领域适老化服务水平,计划新开通线路10条,涉及石家庄、保定、承德、邯郸等市。

十、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康养类职业(工种)补贴标准有哪些具体内容

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等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为初级工1500元、中级工2000元、高级工2500元、技师2600元、高级技师2700元,上浮10%后分别达到1650元、2200元、2750元、2860元、2970元;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初级工1000元、中级工1300元、高级工1800元、技师1900元、高级技师2000元,上浮10%后分别达到1100元、1430元、1980元、2090元、2200元。

十一、对参加省级康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竞赛的获奖选手的奖励和晋升有哪些具体内容

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得各职业(工种)决赛单人赛项前3名、双人赛项前2名、三人赛项前1名且为职工身份的选手,授予“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并按相关规定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现行最高一级为技师的,不再晋升)。对获得各职业(工种)决赛单人赛项第4-10名、双人赛项第3-5名、三人赛项第2-4名的选手,按相关规定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现行最高一级为高级工的,不再晋升)。二类职业技能竞赛。对各职业(工种)决赛第1名且为职工身份的选手,授予“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并按相关规定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现行最高一级为技师的,不再晋升)。对各职业(工种)决赛单人赛项2-10名、双人赛项2-5名、三人赛项2-4名的选手,按相关规定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已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的,可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现行最高一级为高级工的,不再晋升)。各职业(工种)决赛理论、技能双合格的选手可晋升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已获得“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的不再重复授予。各赛事获奖选手及获得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全部决赛选手的50%以内。

十二、当前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覆盖范围和纳入国家或北京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的医养结合机构是什么情况

远程医疗平台可以及时提供远程高水平医疗服务,节省患者的路途时间和费用,提高诊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当前,河北省远程医疗平台已接入医疗卫生机构2795个,其中省管和三级医疗机构92个、二级医疗机构491个。同时依托省远程医疗平台,打通与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远程医疗服务通道,逐步实现京津专家对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和手术指导,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就医服务。

医养结合远程协同平台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智慧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主要是借助远程医疗平台及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服务功能,拓展医疗服务内容。目前我省纳入国家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的有24家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北京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的有19家医养结合机构。我省将积极对接国家和北京卫生健康部门,不断增加纳入平台的医养结合机构数量,助力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冀政办字〔2024〕30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4月28日

河北省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措施

为加快推进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助力我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措施。

一、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一)创新金融领域服务。各市县要建立重点康养项目清单,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力度,增加项目的信用等级。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门工作机制,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对重点康养项目及时开展评审,加快授信审批,对合理合法融资需求做到“应满尽满”。引导政府出资或参股的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康养项目的支持力度,对康养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实施降费奖补,奖补后的综合担保费率不超过3%。(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省委金融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县政府和雄安新区管委会负责。以下任务均需各市县政府和雄安新区管委会负责,不再列出)

(二)助力地产行业转型。结合房地产项目转型发展康养产业实际需求,相关市县政府应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在康养公司注册、资产交易、土地用途变更、规划及工程许可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方式方法,落实优惠政策,助力房地产项目成功转型,并优先纳入重点康养项目清单。各银行机构将房地产转型康养产业项目纳入重点领域,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满足融资需求。(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税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支持闲置商业等场所转型。支持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服务。支持利用闲置商业、办公、工业、仓储和农村闲置学校、幼儿园等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经规划实施评估论证的存量空间,可依法适当增加容积率,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转型后的康养项目优先纳入重点康养项目清单。(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缴费筹资、失能评定、照护管理研究,指导承德市开展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我省率先落地实施创造条件。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切实推进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在个人自愿前提下,及时将投保人购买的个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转换成长期护理保险,满足投保人护理服务需求。(省医疗保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行动落地实施。结合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实际需求,相关市县政府应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与本行政区域内市场主体的签约工作,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将市场主体名单推送至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相关市县政府按需求与中国建设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建立专项机制,签订合作备忘录,加强政银企沟通协调,金融机构积极向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的市场主体提供优惠价格贷款,贷款利率不超过发放时最近1次公布的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吸引更多市场主体以略低于当地服务价格参与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更好发挥河北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通过引导基金注资和市场化募集,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吸引省内外大型国企、民企、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养老产业发展子基金,进一步提高康养项目基金使用额度,主要用于增加康养项目资本金比例,对符合康养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服务和项目进行重点投资,促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七)补助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提供全日制集中居住和照料护理服务且通过等级评定的养老机构,按照新建、改建、租赁的建设方式和核定床位数量,分别给予每床8000元、3500元、15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最多不超过200张床位。对连锁运营5家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营业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连锁运营10家以上、营业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支持银发经济产业项目。统筹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建养老服务设施搭载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推广使用智能化人工替代设备,加大对银发经济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谋划建设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完善用地保障措施

(一)降低机构置业成本。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所在级别公共服务用地基准地价的70%确定。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国有闲置资产出租、出售的项目,买(租)受人用于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对拍卖或其他方式成交价格给予不低于10%的适当扣除。(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机关事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保障康养项目用地。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指导县(市、区)在开展局部优化城镇开发边界时,将符合政策的康养产业项目纳入城镇开发边界。鼓励已建成房地产、康养小镇等综合体项目转型发展康养产业,在办理宗地分割时给予支持。优先将康养项目以及民宿、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项目纳入村庄规划,满足其必要的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等土地需求。(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加强与京津三甲医院合作。统筹指导唐山、邯郸、廊坊、承德、邢台、沧州、衡水等市与京津三甲医院以合作建院或建立分院等形式,加快引进高水平医疗资源,用足用好石家庄、保定、张家口、秦皇岛等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扎实有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在当地大型康养机构建立分支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病科等方式,尽快实现大型康养机构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医疗设备更新和病房改造项目时,对与京津三甲医院合作并为大型康养机构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予以支持。(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促进医养有机结合。支持省内三甲医院、县医院和中医院与当地大型康养机构签约合作,建立分支医疗机构或设立老年病科,完善定期巡诊制度,快速提升大型康养机构医疗保障能力。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医疗设备更新和病房改造项目时,对与大型康养机构合作的省内三甲医院、县医院、中医院予以支持。支持环京津地区县级中医医院实施中医医养结合能力提升项目,对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或其他方式开展惠老行动的给予资金支持。(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加强省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其与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等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手术指导。持续提升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将新增且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国家或北京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指导我省符合条件的康养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简化医保定点申请条件和认定程序,实现“应纳尽纳”。(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促进“康养+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国有A级旅游景区对60周岁以上老人实行免门票政策。推动景区因地制宜开发温泉、生态等康养旅游业态,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多元需求。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文旅设备更新提升项目时,优先支持旅游景区适老化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培养康养专业人才。在河北大学等5所高校、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和技工院校增设康复治疗学、养老服务管理等康养类专业,优化康养类课程设置。2024年,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康养类专业扩大招生规模800人左右,技工院校招收康养专业学生不设名额限制;到2027年,各类院校康养类专业扩大招生规模8000人左右。鼓励更多校企联合开展“2+2+2”贯通培养项目,围绕老年保健与管理等康养类专业,定制定向培养专业人才,2024年扩大招生规模160人左右。(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促进人才队伍稳定发展。畅通职称申报渠道,鼓励支持医养结合机构中从事医疗、护理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医疗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优先申报。对基层申报的康养产业人员,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鼓励大中专院校和高校毕业生在养老机构稳定就业,连续工作满3年的一次性奖励6000元、满5年的15000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将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职业(工种)纳入补贴性培训范围并列为急需紧缺工种,补贴标准上浮10%,引导培训资源向康养服务业集中。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举办康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对列入省级竞赛项目的,按规定对获奖选手予以奖励并晋升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五、强化综合配套支撑

(一)推动康养服务协同。省内养老机构依据国家标准开展等级评定的,评定结果在京津冀全域内互认,同等享受京津相关扶持政策。选取优质养老机构、旅居康养项目等,在京津养老服务网站统一发布、集中展示。鼓励有意愿的养老机构按照普惠价格提供养老床位,吸引京津老年人来冀康养。(省民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鼓励技术创新应用。新获批国家注册的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要求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首次在我省生产结算后,按该品种年营业收入的5%予以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连续奖励3年。以康养产业带为重点,推广应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辆,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交服务线路,2024年底新开通10条,实现各设区的市全覆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品牌宣传推广。鼓励各地通过开展特色体验、深入社区等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对我省康养产业发展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价格优势的宣传力度,叫响“这么近,那么美,养老到河北”品牌。(省广播电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编辑:康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