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求职季可谓精彩纷呈,前有“大厂纷纷裁员、35岁以上人人自危”,后有“应届生就业困难,年轻人拿不到offer”

小红书上到处是投了几百份简历面试几十家最终拿到1个offer的求职人,也有人刚刚入职没多久就喜提裁员,还有“从字节离职了,以后再也不是X总”的短视频剧本席卷网络,这些无一不彰显着今年职场人找不到工作、裁员、降薪的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年会不能停》里那个“裁员广进”笑话,一遍遍在现实中应验。找不到工作的求职人,想看看拿到offer的应届生有什么求职经验。打听一圈发现:第一批找到工作的应届生,怎么都已经被裁了?

一、第一批拿offer的应届生已经被裁了

01开局就裁人,毕业即失业

4月24日,特斯拉“毁约所有应届生Offer”直接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众多应届生的怒火

通常来说,名企校招都会提前0.5-1年招人,具体的招聘月份不统一,四月末大部分大厂就已经停止网申投递简历了。特斯拉这一动作导致被毁约的应届生不得不在校招末尾开始重新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错过了名企校招要求的毕业时间,应届生就只能走社招,面向社招的岗位大多要求经验,1年、1-3年不等,这恰恰是应届生最大的短板

面试和竞争程度比校招难的不是一星半点,很有可能导致应届生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境地。

02校招季,大型受害者联盟

其实每年到了校招季都会有offer被毁的事情发生,据统计,每5个求职的应届生中就有一个遇到招聘怪事,包括但不限于——校招毁约(发了offer却临时通知取消)。

毁约的招式更是五花八门,包括但不限于:临时没有HC、毁意向书、毁两方协定、毁三方协定、试用期裁员。有的同学还没正式工作,就踏上了维权之路。除此之外还有业务线调整、公司结构调整、岗位编制减少、性格能力等不占优势、综合判断不匹配......都是企业毁约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企业来说,应届生还没有入职,毁约顶多就是打个电话通知一声,赔个违约金。对于初入社会求职的脆皮应届生来说,毁约既是现实打击,更是“精神伤害”,象牙塔的温柔在社会的凛冽寒风里瞬间消失殆尽

价值千万的“应届生”身份一旦没了,就只剩下便宜的零经验小白、啥都能干、好PUA这些所谓“优势”了。

03入职了又怎样,试用期也是一道坎

没入职前的应届生已经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难,入职以后还不消停。成功入职的应届生有的人被卡在了试用期,面临“公司业务要调整”、“调岗转岗”“无法转正”的理由,没过试用期就被裁。可是岗位能撤回,但是他们踏入社会的脚步却已经不能撤回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的《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58.18%的应届生求职者暂无工作,其中,49.93%的人下一步的打算是继续找工作,18.75%的人打算考公务员。打开社交平台,毕业半年还在找工作的应届生比比皆是,包括有的人,没过试用期就被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几个月工作经验的小白,技能、经验、背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在职场上没有占据任何优势,下一份工作也并不知道要往哪去找。明明只是一张薄薄的全职offer,却那么难以获得。都在说什么00后整顿职场,但只有00后求职人懂自己在现实职场的无力

现实总归是残酷的。《老友记》里莫妮卡对刚开始独立生活、找不到工作的瑞秋说出的那句:“欢迎来到现实世界”,此刻无比应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老友记》

二、金融行业也在人心惶惶

裁人不止是车企、互联网大厂的特产,去年华尔街大行已掀起一轮裁员潮。

据美国各大银行报告数据显示,除摩根大通外,美国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五大行,2023年已累计裁员约3万人,其中富国银行和高盛裁员人数最多。英国《金融时报》统计,去年全球排名前列的大行至少裁员6万人。

未来部分大行仍将扩大裁员规模。花旗集团计划到2026年底裁减约2万个工作岗位,即集团10%的员工人数,截至2023年末,该集团员工总数达20万人。德意志银行也宣布,计划到2025年裁撤3500名非面向客户的员工,该计划已包含去年裁减的800多个职位。

除了裁人还有降薪降本,甚至流传出了许多八卦,比如为了省钱让员工自己担任保洁打扫卫生轮流刷厕所,小红书上还有保洁阿姨吐槽“金融不行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应届生刚来就被砍工资、实习生贷款上班的现象。实习工资50-80元/天的审计为了省钱招“实习小黑工”,券商研究所实习要求“硕士、学历要求985,211还得排名前10,线下全勤、无薪资无留用,干满三个月才能开个实习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目前金融监管趋严,个人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都在收缩,而且可投资资产缩水、金融人才局部供给过剩,行业的洗牌还需要时日,金融业处于周期性的寒冬。

除此之外,AI这种新科技的冲击也让金融人面临更多失业风险。几个月前,纽约时报发布的报道中谈到:AI可以取代华尔街的大部分入门级工作,甚至投行分析师的招聘人数将减少三分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行Analyst熬夜通宵赶制PPT,AI凭借其生成和处理新数据的能力分分钟搞定,并且还不会抱怨。咨询巨头埃森哲预测: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或填补全行业近四分之三银行员工的工作时间,这背后就是一个大大的裁员预警。

最重要的是,投行分析师的工作以往是大部分应届生入职投行、暑期实习生转正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投行Analyst招的少了,金融应届生的求职难度会越来越大

三、作为金融人应该怎么应对变化?

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金融专业学生以哪些岗位为目标,想入职这些岗位又该如何准备呢?

先来看一份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报告认为,未来五年增长最快的十大岗位多与基本都是与AI、机器人相关或者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世界经济论坛

从中也可以看出未来五年在数字化领域和绿色经济领域的人才需求量会很大,因此金融专业同学可以将目光着眼于这些岗位,做好规划,防止“毕业即失业”的可能性。

01金融+计算机

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将无可避免地提升投行Tech岗的地位。目前关于投行Tech岗薪资,大家可以参考efc最新出的数据统计,汇总了各大投行Software Engineer和Engineering Manager不同职级的薪资会发现,目前各家金融Tech岗的薪资都很,大多在11w、12w美金左右

另外投行科技岗的工作时长也很香,不像前台部门那么肝,可以说是朝九晚五的养老岗,时薪换算下来也蛮不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进投行Tech岗需要最好有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信息系统管理、金融工程、金融数学、金融信息技术等专业背景。技能方面,求职者最好能够熟悉并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C++等,能够运用Excel、Tableau、R、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熟悉SQL等数据库查询语言,还了解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趋势和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此外,QS排名前列学校就读的高学历也很重要,还需要有投行、金融机构、IT或科技公司实习经验,相关性越高越好。

02金融+AIGC

榜单第一名的岗位就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业人员。前文也提到,各大投行早就开始卷AI,据外媒报道,高盛已经指派1000名开发人员来测试人工智能工具,其中包括能够将所谓的“语料库”信息(即从数千个来源收集的大量文本和数据)转化为模仿该银行字体、标志、风格和图表的PPT页面。

高盛还在开发一种AI工具,可以将冗长的PPT文档转化成一份正式的“S-1”文件,这是所有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所需的法律文件。一位高盛高管私下称这是即将改变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时刻。

虽然AI冲击着金融就业,但是与此同时,AI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也有很多金融学生求职会选择“阿里云等大厂的AIGC产品经理”这样的岗位,大家想做这一类的岗位,最好有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或者金融工程、金融量化专业背景,跨专业、复合背景更好。

除此之外大家还需要具备编程基础、数学统计学知识、熟悉机器学习算法,具备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也要非常了解金融市场、产品、风险等基础知识,能够将AI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实习既需要金融行业的实习背景,也需要互联网大厂的产品经理助理、数据分析等岗位经历

03金融+ESG

排在未来就业需求榜单第二位的可持续发展专业人员。这与环境保护和降低碳排放的国际政策息息相关,许多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都纷纷入局ESG或可持续发展投资

外企、四大很多都开始设立ESG相关岗位,这些岗位包括但不限于ESG报告专员/经理、ESG顾问/咨询师和可持续能源经理/顾问等。可预测的是,绿色金融是未来会持续增长的一个行业领域。

这类方向要求金融、会计、经济等商科专业,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会更有优势,还需要熟悉理解ESG相关知识,具备数据收集、分析解读能力等。最好有特定行业的ESG议题与实践经历,有相关研究经验或者咨询公司工作经验

学了金融,就像是踏上了一条终身学习的路,需要时刻学习,不断自我提升,不断进取的金融人不会止步于安于现状的生活里,这让金融行业变得竞争异常激烈,也让金融行业变得异彩纷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老友记》

欢迎学弟学妹们来到现实世界,祝你们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