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历史书时,突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刘邦称赞南越国国王赵佗时说:“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

我来翻译一下,赵佗这人很会治理地方,所以中县人并没有减少,两广人相互攻击的习惯也慢慢没了,全靠赵佗的治理。

那么,这个“中县人”究竟是什么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把目光投向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并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军平定越地,经过四年努力,公元前214年,岭南总算顺利地划进了大秦的版图。

占领岭南之后怎么办?历史经验证明,仅靠军队占领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未必能长治久安。于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想到了一招,移民实边。

《史记·南越列传》记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以谪徙民,就是移民到这些地方。这个“谪”有责罚的意思,所以强制移民到两广的人,都是经过“筛选”的。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逋亡人、赘婿和贾人,这三种人的身份分别是什么?

逋亡人,欠了国家赋税逃跑,又被捉回来的人。赘婿,上门女婿,古代也是被看不起的人。贾人,即做生意的商人,古代地位很低。有多少这“三种人”被强行迁到岭南呢?有数据说是50万,也有说是六十万。如此一来,加上早先南下的军队,在两广的中原人有百万之众了。

但是,强制移民还没结束。

公元前213年,又来了一批。《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即秦始皇处罚那些不称职的官吏,要么派到北方修长城,要么迁徙到两广充当戍卒。

不久,赵佗又动要求秦始皇再送一批人来。这次他只要女的,不要男的,而且要单身女性,一看就是主要解决官兵的成家问题,跟后世的“八千湘女进天山”差不多。史书中说:“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

这样,又有一万五千妇女从中原迁到了中原,虽说是来给将士们补衣服,实际上都嫁给了这些士兵。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娶了中原女子,一万五的女子也根本不够数,其他的兵士“皆家于越,生长子孙”,跟百越的女子通婚生子了。

这些中原移民,被称为“中县人”。

秦末,天下大乱。赵佗立即断绝了通往中原三个关口,拥兵观望,“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接着。赵佗杀掉了秦始皇任命的官员,换上了自己的人。在秦朝彻底灭亡以后,赵佗立即起兵吞并了桂林、象郡,自立为王。

应该说,赵佗还是很有能力的,带着百多万中原人,在两广地区 不但立住了脚,还发展的不错。据《龙川县志》记载载,赵、韦、官、任四姓居民是秦时第一代进入龙川的移民,应该算是第一批客家人了。其中,唐朝的时候,有一位韦家的后人韦昌明还中了进士,成为龙川的第一位进士。韦昌明自己说,我的祖先秦朝时迁到龙川,已经传了已经三十多代了。

“中县人”,第一批南下的平民,虽然是被强制迁徙到两广地区的,但是躲过了秦末战乱,后代也少受了中原频繁的战乱之苦,未尝不是件好事。

现在的广东人里,有多少是“中县人”的后代呢?

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