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毛泽东是史上公认的“最佳搭档”,实际上,朱德与毛泽东的合作也是非常绝妙的,而且,朱德与毛泽东的合作比起周恩来与毛泽东的合作还早了7年。之所以说朱德与毛泽东的合作非常绝妙,是因为朱德与毛泽东在很多方面“英雄所见略同”,彼此心意相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冈山会师时的毛泽东和朱德(油画)

1930年10月5日,朱德和毛泽东指挥红军攻克吉安城,使得整个赣西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紧接着就在30多个县范围内进行了分田运动,还建立了中共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江西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震惊了国民党当局,蒋介石在对阎锡山、冯玉祥作战胜利后,迅速调集兵力围剿中央苏区,这就是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和红一军团在吉安停留了10天,在此期间,朱德专门搜集并研究了国民党方面的档案和各种报刊,从中分析时局变化的动向。由此,朱德预判:蒋冯阎混战结束后,蒋介石必定会调集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大举进攻。朱德认为,大战迫在眉睫,红军应迅速撤出吉安城,以机动作战。

10月13日,毛泽东和朱德在吉安召开会议,讨论红一方面军下一步行动计划。此时,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其实已经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错误,但因敌人的军事封锁和交通阻隔,中央精神还没能传达到江西苏区和红一方面军。

因此,当时仍然有少数领导干部坚持要贯彻以李立三为代表的中央指示,去攻打南昌、九江等城市。会上争论不下,最后还是通过了毛泽东提议的灵活方案:先向吉安以北、南昌以南的袁水流域推进,在此地发动群众、筹措给养,并静待战机。

会后,朱德和毛泽东立即行动起来,率部撤离吉安,于17日抵达峡江。此时,朱德和毛泽东获悉敌人已经有6个师的兵力开到南昌,正要向樟树推进。当晚,毛泽东主持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讨论红一方面军的行动计划。

此次会议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仍然爆发了激烈的争论,一是是否继续攻打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二是即将开始的反“围剿”战场应该摆在哪里?毛泽东的意见旗帜鲜明: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们不能以卵击石硬攻南昌、九江,而应该东渡赣江深入革命根据地内部关门打狗,朱德对毛泽东的意见表示完全同意。

朱德和毛泽东英雄所见略同:敌强我弱是最大的现实,而且是湘敌强、赣敌弱,所以我们就要避实就虚、诱敌深入,这样才能以弱胜强。赣江西岸地处湘赣江之间,机动空间小;而赣江东岸地跨闽浙赣边界,有大山,回旋的空间足够大,在根据地内实行群众战争,自由度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在群众中(油画)

那时候,朱德和毛泽东在红军中还没有形成绝对的威望,红三军团就有少数干部反对毛泽东和朱德的意见,坚持要在赣江西岸作战。为了维护红一方面军的内部团结,毛泽东和朱德不得不再次变通:暂且搁置争论,命红一军团继续向袁水流域开进,向红三军团靠拢。

到了10月下旬,蒋介石紧锣密鼓地部署对江西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大战一触即发,很显然,红军内部的争论再不结束,就会严重影响红军对下一步行动方向和战略方针的决策,必然会导致贻误战机,使红军陷于不必要的被动之中。

10月25日,朱德和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总部抵达新余罗坊,召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联席会议,毛泽东提出,强敌当前,红军决不能冒险攻打南昌,必须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选择好战场,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把敌人放进来再集中力量消灭。

会上,毛泽东和朱德做了大量工作,耐心说服大家,大家终于在不打南昌、九江这个问题上统一了认识。接下来要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此次反“围剿”作战的战场应该摆在哪里?是应该在赣江以东,还是赣江以西?关于这个问题,再次爆发了争论。

红三军团和江西省行委少数领导干部仍然坚持反对东渡赣江,原来,红三军团中既有不少平江、浏阳人,也有不少阳新、大冶人,他们因地方主义观念而主张红一、三军团夹江而战:红一军团在赣江以东,红三军团在赣江以西,这样可以集中消灭敌人,将来还可以分散开来打游击,对未来夺取湘鄂赣三省政权都有好处。

很显然,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是想当然的。在这个关键时刻,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认识的彭德怀坚决支持了朱德和毛泽东,他认为,红一、三军团要想分开来各自消灭敌人一个师(6个团)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两个军团合力消灭敌人一个师就很轻松。

因此,彭德怀表示,如果把红一、三军团分开,夹江而阵,对于准备粉碎蒋介石的大举进攻是不利的。有意见到河东讨论,但不能妨碍行动,更不能要红一、三军团分家!有了彭德怀态度坚决的支持,最终大家统一了认识,接受了毛泽东和朱德的意见:东渡赣江、诱敌深入!在这个问题上,朱德和毛泽东再次“英雄所见略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油画)

11月5日、6日,红三、红一军团主力迅速渡过赣江,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总部东渡赣江,毛泽东则前往吉安对赣江以西地区的斗争和红军撤离吉安作部署。几乎与此同时,敌人7个师和1个旅编成的3个纵队就向红军发动了进攻,只不过,他们到袁水两岸时,红军主力已经东渡赣江,他们扑了个空。

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总部东渡赣江后,一边迅速向宜黄、南丰、南城一带推进,一边发动群众、筹措给养、整训部队。11月中旬,毛泽东与朱德会合,共同指挥部队作战。朱德和毛泽东决定继续诱敌深入,于是,以少数兵力和地方武装迟滞、迷惑敌人,却把主力部队向苏区边缘的藤田、招携一带隐蔽转移。

毛泽东和朱德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慎重初战,第一次对付这样大规模的敌军进攻,必须采取慎重的方针。于是,4万兵力的红军按照毛泽东和朱德的部署,先后转移到黄陂、小布和洛口一带隐蔽集中。12月上旬,毛泽东主持召开总前委扩大会议,讨论反“围剿”的作战方案。在此期间,苏区内部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富田事变”。

由于苏区处于强敌围攻的险恶环境中,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赣西南党组织开展了肃清反革命分子的斗争,但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错杀了一些同志,导致了高级干部内部的矛盾和猜忌。时任肃反委员会主任李韶九到江西省行委和苏维埃所在地的吉安富田进行肃清“AB团”的斗争,红二十军有领导人被抓捕并遭到刑讯逼供。

这就刺激了红二十军少数领导人采取过激行动,他们模仿毛泽东的笔迹,伪造了一封毛泽东给总前委秘书长古柏的信,信里说要古柏把朱德、彭德怀和黄公略打成“AB团”的主犯。他们故意把这封信送给朱德、彭德怀和黄公略,还在把红二十军拉到赣江以西活动时,沿途提出“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德、彭德怀和黄公略”的口号。

朱德当即识破了这封信是有人刻意伪造的,马上把这封信送给毛泽东看。为了制止红军眼看要发生的分裂,也为了巩固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2月17日,朱德、彭德怀和黄公略联名发表《为富田事变宣言》,严厉批评江西省行委、省苏维埃政府以及红二十军少数领导干部的严重错误,坚决维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明确表示:朱、毛、彭、黄团结到底!

经过朱德、彭德怀和黄公略的坚决批评和说服教育,克服了“富田事变”酿成的严重危机,维护了红军团结,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为随后红军获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正因为朱德和毛泽东在许多问题上“英雄所见略同”,心意相通,才使得他们的合作如此绝妙!

参考书目:

《朱德传》:金冲及主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