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

初夏时节,柠条花迎来盛放期,寂寥许久的草原又充满了勃勃生机。柠条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根系深扎土壤,可以防风固沙。目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有柠条灌木林地1200余万亩,成为生态修复的主要力量。通过种植柠条,该市控制风沙危害面积352.2万亩、水土流失面积100多万亩。(总台记者 其勒格尔 鲁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乌兰察布再登央视!快来瞧瞧这次是因为啥……

小柠条“增绿”又“生金”

——乌兰察布市着力推动柠条资源高值化利用

记者 邓秀秀

5月24日,央视新闻节目就乌兰察布市大力发展柠条产业进行了报道。报道中有这么三组数据:

目前,乌兰察布市有柠条灌木林地1200余万亩,成为生态修复的主要力量;

通过种植柠条,该市控制风沙危害面积352.2万亩、水土流失面积100多万亩。

简单的三组数据背后,反映的却是乌兰察布人经过不懈努力,把柠条变成增绿富民大产业的生动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兰察布市地处中国正北方,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貌特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降雨量较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依托国家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大面积种植柠条,以此来改善生态,功到自然成!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市柠条灌木林地达1200余万亩,占灌木林地的72.6%,是全区柠条灌木林资源超千万亩的3个盟市之一,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全市大风日数比工程实施前每年平均减少4至6天,沙尘暴持续时间和强度明显减少。乌兰察布市被誉为“建在玄武岩上的美丽园林城市”,10个旗县市区成功创建为自治区园林旗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何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柠条产业的发展正是“一剂良方”,柠条作为一种优良的木本饲料,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等,是牧区重要的抗旱保畜粗饲料资源。乌兰察布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发挥柠条资源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饲草料加工产业,助推全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

依托这一战略决策,1200万亩柠条成为了乌兰察布市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石”。丰富的柠条资源、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饲料加工企业落地。目前,全市柠条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2家,产品主要销往鄂尔多斯、张家口等地,乌兰察布市已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比较集中的产业集群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将大资源变为大产业,切实做好柠条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乌兰察布市先后制定了《乌兰察布市柠条资源生产经营利用实施方案(2023-2027年)》,实施了柠条“倍增计划”,依托“双重”规划、造林补贴、森林抚育等项目及“平一补一”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并且乌兰察布市林草局和科研团队进行了深度合作,成立了柠条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联合实验室,推动柠条产品产、学、研联合攻关,开发利用多样化草产品,提高柠条资源化利用率,拓宽产业多元健康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固沙保耕地,放牧烧柴做肥料,还是牲口救命草”——农牧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柠条的价值进行了生动描述。如今,绿色柠条已经和这片土地、这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乌兰察布真正将“小柠条”做成了“增绿”又“生金”的大产业。

来源 | 乌兰察布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