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在2月中旬欧盟预出台的第十轮制裁计划中,伊朗成为继俄罗斯、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进入制裁范围的国家,多家实体被涉及。伴随该事件引发的风险,伊朗国内外资企业纷纷撤出,造成金融市场新一轮下滑。其货币里亚尔在两周内大幅贬值了20%左右,并在上周六兑换美元比例突破600000比1。在当前经济动荡和高风险模式并存的环境下,伊朗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出路来缓和局势,否则可能会出现连锁反应,甚至引发该国经济走向“垮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提到,2月初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承诺将会致力于深化中国和伊朗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学者根据伊朗访华推定有一条可行性选项就是加强同“不惧怕美国制裁和政治施压”国家的联系,同时拓展他们的国际原油出口路线;但自从美国组建所谓的“波斯湾护航联盟”后,就开始干涉伊朗石油出口,甚至以直接扣押油轮的方式封锁。再加上国际上敢于正面对抗美国的国家实在不多,这就导致伊朗在无法获得美国“谅解”并解除制裁的情况下,几乎是寸步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日当天,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公开发表讲话称,现阶段美国非常担心中国与伊朗加强关系这件事,这在各个层面上都令美国感到忧虑。比如石油采购问题,以及“关系到我们国家安全的其他问题”,都会从不同角度会对美国构成威胁。有解读认为美方的这段言论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即“反对中国和伊朗深化关系”,他们未来甚至有可能出手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分析则称,尽管美国务院已经表达了“不满”,但预测美方对中伊关系的重点仍会放在伊朗身上,因为从上个月的“气球事件”和布林肯散播“中国可能对俄军援”消息,最终都是以美方主动出面解释找台阶下而告终,这说明拜登政府并没有和中方继续走低关系的决心,尽管他们一直在暗中施展各种手段。现在美国则希望通过联合制裁压垮伊朗使其屈服,不给莱希政府任何的喘息机会和缓解制裁的方式,所以他的访华行程也成为了美方的“眼中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还有,关于中伊关系是否会影响中美关系的问题,我国外交部早在上个月14日就回应称:中伊合作有利于中伊两国人民的福祉,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不针对第三方。对此有评论表示:“现在美国显然是一副寻衅的姿态,要在各个方面创造一些对立和竞争,不过即使是在这一领域仍存在严重的双重标准。比如印度去年对俄大幅度强化双边贸易,美方决定放过莫迪政府不对其谴责,现在则又表示担忧中国和伊朗的关系,可见他们在对待不同国家时所奉行的标准不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