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提起《西游记》中的沙僧,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老实憨厚,沉默寡言。相较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僧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确实不多,就连当时被罚下界的原因看上去都似乎算得上不甚严重——只是失手打翻了一樽玻璃盏罢了。

那为何玉帝会勃然大怒,执意要将他赶往下界呢?其实是和玻璃盏这个物件本身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沙僧其人

在未参与取经大业之前,沙僧只是个平常的小仙。修成之后,被玉帝封为卷帘大将,在灵霄殿下侍銮舆,就连他用得武器都是玉帝赐给他的。

这般看来,沙僧在天界之时,显然还是极受器重的。毕竟他的职责也十分紧要——负责保护玉皇大帝的安全,由此可见,在未被贬下界之前,沙僧有着非常光明的前途。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人,在失手打碎玻璃盏被贬下界之后,每过七日便领受飞剑穿身的苦痛,还要日复一日的苦苦等待取经人的到来,在唐僧未到之前,他独自过了一段相当黑暗的生活。

后来在西游路上,在大师兄孙悟空和师父唐僧发生矛盾的时候,一直是他在努力求情;在二师兄猪八戒和孙悟空斗嘴吵架的时候,也是他在一旁尽力调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在多次遇到难缠的妖怪,猪八戒浑水摸鱼嚷着“散伙,分行李”的时候,沙僧往往便会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及时喝止师兄的错误行为,同时不忘安慰师父。

仅在狮驼国遇难的那一次,在以为大师兄孙悟空被狮魔吞掉之后,对取经大业瞬间失了信心的他也开始跟着猪八戒分行李,这是他难得一次犯下了错误。

但在行者归来解释清楚缘由之后,他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表示愿意跟着师兄一起去对付妖怪,以将功补过。

尽管沙僧不似孙悟空神通广大,也不似猪八戒圆滑老练。但是他却有着勇于认错,知错便改的优点。看似缺乏个性,但实则在取经团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取经路上,沙僧一般都在做看守行李和马匹一类的“小事”,常常自嘲“放屁添风”。但在必要的时候,他也绝对会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微薄力量,绝对不会逃避责任。

不过人们也会因为他的性格特点而产生一定的疑问:这样的一个憨厚老实的好人,为何会犯下打碎玻璃盏的错误?玉帝又为何没有看在他本性良善的份儿上,对其从轻处置呢?

二、有关玻璃盏

说到此处,那就不能不和玻璃盏这个物件本身联系起来。在女儿国一回中,对玻璃盏就有着较为细致的描写:

“近侍官连忙取几个鹦鹉杯、鸬鹚杓、金叵罗、银凿落、玻璃盏、水晶盆、蓬莱碗、琥珀锺,满斟玉液,连注琼浆,果然都各饮一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在寇员外家中,对玻璃盏也有着详细的描绘:“雕漆桌上五云鲜,雕漆盒中香瓣积。玻璃盏,净水澄清;瑠璃灯;香油明亮。一声金磬,响韵虚徐。”

由此可见,玻璃盏并不算是多么稀罕的物件,上到女王下到员外,但凡算得上有个名号的,都能用上玻璃盏。但许多人也会因此误以为玻璃盏只是一样普通的灯盏,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细看原文第三十七回所描述:“佛殿花瓶吹堕地,琉璃摇落慧灯昏。香炉鞍倒香灰迸,烛架歪斜烛焰横。幢幡宝盖都摇拆,钟鼓楼台撼动根”大家便会发现,实际上,琉璃盏是一件佛灯。

然而也会有读者对此产生误解:佛灯而已,有何大事?但在《佛说施灯功德经》和《大藏经》都曾强调过佛灯的重要性,是佛门十分重要的宝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仔细看原文描写到的,众仙对于沙僧打碎玻璃盏的反应:“只因王母降蟠桃,设宴瑶池邀众将。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玉皇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

能让见多识广的神仙们吓成这样,由此可见玻璃盏绝对不是一件能被轻视的宝物。

而且,要点亮佛灯,必然要有灯油。所以这琉璃盏中自然也装满了灯油。此灯油也不是凡间之物,在原著之中亦有所提及。

譬如孙悟空和猪八戒遇到的难缠的黄风怪。连孙悟空都被他的怪风伤了眼睛,论起他的来历,灵吉菩萨如是说:“他本是灵山脚下的得道老鼠,偷了琉璃盏内的清油方才至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只是偷了一点玻璃盏内的灯油,黄风怪便能如此兴风作浪。沙僧打碎了一盏玻璃盏,其中灯油自然不少,这般看来,沙僧受此重罚,必是因为丢了其中的灯油。这般佛门重宝,丢了自然不是小事,必当严惩。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有人提出过另外一种设想——这玻璃盏内放得是蟠桃,仙丹,琼浆玉液,都是能使众仙延年益寿,滋养法力的好东西。

比如蟠桃,连齐天大圣都万分喜爱,不免要贪吃几分。而仙丹则更是具有增强法力的功效。同时,那玻璃盏内还有不少琼浆玉液。凡人喝了玉液可以成仙,神仙喝了可以增强法力,这种东西只在向蟠桃大会上才能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沙僧打翻琉璃盏,里面的蟠桃和仙丹散落一地,对于天庭的神仙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这也难怪他们会吓得魂飞魄散,玉帝要重罚沙僧了。

并且沙僧是在众仙宴饮的时候打碎的玻璃盏。在众目睽睽之下,仙人们正沉浸在宴饮的欢乐中,沙僧骤然失手,自然扰乱了宴席的气氛。玉帝不好下台,还失了面子,自然要对沙僧施以惩戒,同时也是为了警戒群仙,让他们时刻不要忘记天庭的规矩。

毕竟天宫之上一向规矩森严赏罚严苛。小白龙仅是烧毁了玉帝赐下的宝物,便险些被处死;巨灵神当年对战孙悟空失利,也险些被托塔天王拉出去重罚。所以沙僧打碎琉璃盏,要被处以重刑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背后原因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明朝人。曾有人考证他是明朝嘉靖年间生人。嘉靖当时笃信道术,迷信神仙方士之说,整日沉迷于炼丹之中。吴承恩不满于这样的黑暗世道,于是便撰写了《西游记》。表面上是在讲解神仙故事,实际上是在暗喻现实。

原著中的玉皇大帝实际上就是当朝皇帝的暗指。当时的社会昏暗,而《西游记》中玉皇大帝所掌管的天庭自然也不是全然清白。以凤仙郡为例,当时的郡侯只是因为打翻了呈给他的贡品,便被惩罚整整三年不给凤仙郡下雨。

吴承恩的此处描写自然不是闲笔。他不是空口为唐僧师徒增加取经路上的困难,而是在这背后要引起人们的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僧被贬下界自然是因为他自身犯下了不小的错误,但也不能不说和他所处的严苛环境有关——表面是在阐述天庭,实际上是作者在借此进行暗喻。

天庭上的规矩是一回事,但是严苛与否却是另外一件事。蟠桃,仙丹,琼浆玉液或是灯油也好,它们固然珍贵,但是之于天庭上的神仙而言,并非是再不可得了。沙僧犯下过错之后,要忍受的飞剑穿身之苦,便实在是过于严苛的了。

但是对于这样严苛的责罚,天庭上的人并没有对此提出异议,甚至接近于习以为常。只有观音菩萨念其可怜,秉持着佛家的慈悲本色,对其予以解救。可见天庭上的风气已经严苛到了何等地步,以至于众神仙竟无一人觉得不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不难推断,吴承恩的此处描写,表面上是在叙述沙僧被贬的原因,实际上是在借此来暗喻当时的朝廷。皇帝昏聩残暴,群臣唯唯诺诺,敢怒不敢言。吴承恩有感于这样的社会现实,不敢直写,只能以此隐喻,借此抨击现实。

四、结语

总的来说,沙僧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虽然灯盏本身并非华贵之物,但是其中确实有不少名贵的珍品。玉皇大帝对其施加惩罚,虽然可以理解,但是也不免过于严苛。在现在的人们看来,作者这般描写不免有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沙僧为人憨厚朴实,面对这般不公的惩罚也依然选择了接受。也并没有因此便对天庭表示不满,更没有因此便怨恨天庭,堕落为妖怪。他始终都坚持在取经路上保持自己的本心,竭尽所能为取经大业做贡献。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学习沙僧的这种品质,要脚踏实地,专心做好自己的事。同时在面对不公的环境时,不要一味隐忍,也要尽自己所能,为自己努力争取,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

参考资料:
深沙大将 沙僧与玻璃盏--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邢鹏
浅谈《西游记》中的处世之道——李成、朱子玄
百度百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