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洱市辖区云南最大,但市区,地小,人少,游客也少,饮食都是面向本地人,难吃的店几乎开不下去,因为市场太有限了……去夜市最明显了,一家排队翻桌,隔壁的却一个人都没有……大家都是口耳相传,用脚投票的~昆明最好吃的那部分饭馆,思茅菜馆一定在其中,用料以原生态山茅野菜山珍为主。

2、之前在普洱等飞机,时间不多,去找了一家小摊子,真的惊到我了,每一个菜都好好吃。不过也要看吃啥,而且每个人口味不同~正餐的话“天三味菌子园”野生菌火锅不错;“山角人傢餐厅”烤鸡(需要提前预定,不然等不了)和思茅菜;“拉祜妈葫芦小院”拉祜族风味菜品基本无雷;“曼窝牛肉馆”本地牛肉菜不错。小吃的话,倒生根公园对面“云县鸡肉米线”、农业银行附近的“伍号版纳勐混牛撒撇米线”我个人喜欢,还有林源路8号“小猪脚烧烤”本地风味烧烤很软糯,另外还有朋友喜欢吃的珠市街上拌鸡脚、拌山楂、蚝油芒果等等各种凉品~。

3、正餐一个人吃可能不是很适合~一个人最多两个菜,不是很好点,点多吃不完,实在要吃也行,反正就是两个菜,不算很贵吧~各种米线米粉小吃和烧烤倒是合适~我就是一个人去吃的~消费的话中等,不算很贵也不算很便宜,周边蔬菜基地不多,普通小菜好像都是运过来的,成本较高,野生蔬菜产量注定不会很高,野生菌本来就属于中高端食材,比普通蔬菜肯定算贵的,但吃几顿还是可以接受的。

4、我觉得老熊凉米干比阿仙家凉拌好吃太多了;普洱的奶茶店有一家叫四月浅草风也特别好喝,在我心中超越了喜茶(本地人开的);豆汤米干在人民西路有一家叫磨黑现蒸米干店(从小吃到大的店,为数不多的有现蒸的豆汤店,不像其他都是用机器米干,牛肉汤清汤花生汤豆汤都好吃);世纪广场明礼巷的孟连傣味酸汤筒子骨米线也特别好吃,有傣味的特色在里面,只是环境不太好;老街的老飞娘辣鸡面(卤面)也超级好吃;阳光悦城的春春螺蛳粉我超爱,比好欢螺还好吃!

5、四五月份是普洱最热最干的时候,特别晒,紫外线巨强,一定要做好防晒。云南一年四季都挺晒的,只是雨季气温会比现在低一些,最近这两个月是最热的时候,白天温度30多度,湿度30左右,又干又晒。六月只是大概,前后差距可能有半个多月,一般云南卫健委发通知不要乱吃野生菌的时候就是雨季来了,那个时候再来最稳。

6、去云南玩离开昆明,很多少数民族的饭馆能征服你的味蕾。当然阿仙家的小吃便宜又好吃,离小学近,附近全是小吃店。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果醋米线,不限量,配上十几的米线,一顿饭搞定。当然还有米线,很多地方都有的普洱味道。普洱真的很棒,一年四季如春是真的,本普洱人好开心能有人介绍普洱,普洱不大,但是都很好吃,人也都很热情,适合养老久住,真的非常舒服的地方。

7、云南不光有大理丽江、我们建水也非常值得来旅游、而且没有大理丽江那么商业化严重。1200年的历史古城、有比天安门还早的朝阳楼、有全球第二大的孔庙、有亚洲第一大的溶洞、有全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这里有全球第二大的孔庙、第一在山东曲阜。

8、推荐尝试普洱凉拌,水果、素菜、肉类均可凉拌,就像云南蘸水、辣椒面蘸万物,都很绝。普洱随便找一家农家乐、快餐店、冷饮店都很难不好吃。普洱的糯米饭也好吃,还有舂鸡脚,二中鸡脚,还有牛奶咖啡,真的超爱。

9、云南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天然的自带好感,气候宜人,不冷不热,还是鲜花候鸟的聚集地。不下雪,微冷,偶有极端天气会很冷,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其余时候太阳晒紫外线强,但是气温不高,躲建筑物或树阴影下反而会感觉冷,微风天气较多,大风天气较少,气候较干燥,总体是个宜居的养老城市。去云南我最喜欢的就是普洱了,太阳河公园,还有那个夜市,还有很多好吃的,附近有古寨和大榕树,生活气息超足,一线的酒店服务三线的价格,很舒适的一个城市!毗邻西双版纳却比西双版纳凉快许多。

10、通常称为傣味、佤味、凉拌、酸醋米线等,咖啡一般可以去咖啡庄园喝到,在普洱,这种咖啡庄园在城郊还挺多的,市、县甚至乡下都有,你可以APP搜一搜。也不一定要特色吧,而是好吃的就行。主要是我去普洱时间呆得也短,没吃几顿饭而且主要在喝酒。我只能说很吓人,一坐到馆子里一个菜没有先上一个不锈钢铁盆,白酒倒进去,拿一把汤勺就开始舀着喝。饭前喝一波,饭后喝一波,饭后先去酒吧小喝一点啤的,然后再转战到烧烤摊再喝点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