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洲政府可谓是动作不断。

留学生的事儿也说了很多遍了,

而如今一个数据也来了...

随着疫情影响趋缓,澳大利亚顶尖名校的国际学生人数正呈现强劲反弹态势,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政府和反对党之间的激烈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澳大利亚八所顶尖大学的国际学生总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6万人,较2019年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增长了惊人的32%。

而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学生的大量涌入,他们中约86%都选择就读于八所名校,较2019年增长31%。

去年比今年更为强劲的还有来自印度的学生,八大名校的印度学生人数增长高达80%,达到12,7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八所名校之外的澳大利亚其他大学,中国留学生的人数较疫情前反而锐减了一半。

从整体数据来看,今年八大名校的国际生人数同比去年增长17%,而其他大学仅比2019年高出8%。

如此强劲的反弹趋势,引发了联盟党和工党之间的激烈交锋。

而如今答案似乎越来越明朗...

这两天,澳大利亚政府为达到限制净移民人数的目标,提出了一项惊人措施——大幅减少发放的留学生签证数量。

根据澳洲媒体报道,不同政党的计划,据报道,

2025年澳洲高校的国际学生人数

可能将减少60%至惊人的95%!

这一消息犹如重磅炸弹,

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界引发了巨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大名校联盟首席执行官维琪·汤姆森直言,

如此严厉的削减幅度"令人震惊"。

具体来看,如果执行联盟党的计划,将净移民人数限制在16万,那每年发放的新留学签证只有1-1.5万份;而工党的方案虽然放宽至23.5万,但新签证上限也仅为5-7.5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移民部长透露,真实配额可能更少,只有9.5万。

而这一数字,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当前澳洲高校的国际生需求。

仅中国留学生在澳八大的人数就高达10万,如果按照合理的25%-30%的比例分配,中国生源的配额恐怕只有

2-3万。

认真的吗?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有意于2025年赴澳留学的中国学生,都可能将面临"无学可上"的窘境。更为糟糕的是,预计今年的中国申请者也会因为明年学位的巨大缺口而遭到不利影响。

此前澳洲曾承诺延长留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签证期限,却在半年后爽约收回承诺,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口风也引发了业界的不满和质疑。

这一系列动向无疑令整个澳洲高等教育界人心惶惶。有消息指出,八大学校董事会已经紧急商讨应对之策,并要求财务部门对学校的持续运营能力做出评估,避免陷入资金危机。

小红书有网友(麦克聊澳洲留学)发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5澳洲留学生将减少60%到95%。

‼️澳洲的新消息啊,因为澳洲计划降低留学生人数。所有各个大学的留学生入学人数可能减少60%-95%。澳洲八大的首席执行官维姬汤姆森表示,这些数字令人震惊。Liberal是希望将净移民人数降低到16w,这样的话每年只能发1-1.5w的新学生签证~Labour的话计划是降低到23.5w,每年可以发5-7.5w新学生签证。不过移民部长说数字差不多是9.5w。‼️但是大家看看啊!单单中国留学生在澳洲八大的就有10w人。所有国家加一起就算是9.5w也不够分啊!中国留学生正常比例25-30%。这么看中国留学生差不多分到个2-3w配额。还留个啥?今年就一堆申请明年的了。

另一位网友(澳洲工作经验0 to 1)发文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屏有截图,澳霉这次惊动了8大的高层

澳霉说:新的联邦budget 波及的留学产业会导致大学生源骤降至95%,也就是说直接没有留学生了。。。这下可好,直接吓醒了大学校董,连忙跑去问财务部要算账,看还能撑多久去年5月才说的485期限翻倍给4年,年底就反悔又取消了,难道这是在点名说你不长记性吗?

中澳之间及海外新闻热点,

而如今,坏消息似乎还在继续...

澳洲工党支持率持续下滑

达顿真的要上台了...

2023年3月,澳洲年通胀率曾攀升至7%的高位。

过去两年,电费等公用事业费用年年大涨20%以上,基本食品和日用品价格上涨幅度也超过通胀水平,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遏制通胀,澳储行在工党政府全力支持下连续13次加息,令抵押贷款还款额不断攀升,对广大澳洲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仅在2022年5月至今一年间,平均每周抵押贷款还款额就增加了400澳元,是工资平均增长幅度的8倍多。

房租费用飙升

低收入群体承压

此外,首府城市公寓平均租金去年飙升26%,今年再涨12.7%,住房成本的持续攀升让低收入群体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报告指出,没有任何一处房产是领取政府青年津贴者可以承受得起的。

实际工资下滑

生活水平受挤压

与此同时,过去三年实际工资在通胀面前不断蚕食。

截至去年12月,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相比,平均工资实际下降了5.1%,公共部门工资下降更多达6.1%。

在生活成本持续飙升,经济活动却出现了放缓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业率开始重新攀升,部分原因是抵押贷款压力大,自住房贷风险人数比两年前高出一倍,接近三分之一的房贷人属高风险。

民众不满强烈

工党支持率节节败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党政府对这些广泛存在的生活压力视而不见,除了实施三期个税减免之外,并未有任何其他实质性举措纾困民众生活。

与此同时,政府连年大幅压缩公共服务支出,医院和学校资金投入创下历史新低,引发广泛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民调显示,这些诉求得不到政府回应,民怨正在快速积聚。

过去一个月,工党在全国范围的初选支持率从32%骤降至30%,创下1930年代以来的历史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民调显示,工党正在快速失去关键男性选民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几个月,男性对工党支持率从37%下滑至31%,转而倾斜于自由党。

这样下去

达顿也真的要上台了

不仅如此,工党的核心支持群体也出现流失,连年降至30%的低位。

摇摆州支持力不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调分析指出,工党在包括昆州在内的五大州势力出现明显下滑,在昆州首选票支持率一个季度内从33%暴跌至29%。

由于关键摇摆州的支持力下滑,再加上男性和核心支持者的流失,民调机构认为工党在现阶段很可能只能组建少数派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工党政府试图通过减税、推动"澳大利亚制造"等承诺扭转局面,但从最新的10项民调结果看,其支持率仍在不断走低,而自由党的支持力则出现回升。

分析人士认为,生活成本压力和经济民生问题已成为工党政府施政的绊脚石。

军费开支加剧民怨

政局进一步动荡可期

与此同时,工党上周还宣布未来十年将再投入500亿澳元用于军费开支,其中包括耗资3680亿澳元发展核动力潜艇舰队的庞大计划,这将加深澳大利亚向美国主导的对华战略转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决策难免将引发舆论哗然,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和民众不满情绪。

总的来说,生活成本和经济压力已令工党政府的民心士气严重受挫。

随着审慎开支态度和对华战略调整,政局动荡和社会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深,工党能否在下次大选避免惨败尚无定论。

如果最终由保守派自由党上台执政,中澳关系或将陷入新一轮低谷期。

面对可能的达顿未来,会发生什么?

达顿领导联盟党

高呼"大削移民"惹华人忧心

在最新对澳洲政府财政预算案的回应中,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公开放言,一旦在明年大选中执政,他将第一时间大幅砍减澳洲的移民配额。

虽然新预算案已将移民配额从原先的19万人下调至18.5万,但达顿的目标是把这一数字进一步缩减至14万,直接再砍掉4.5万个名额。

把砍的pr配额数翻了十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以中国为主要来源国之一的澳洲移民而言,这无疑将是一记重击。

与印度等国家签有特殊移民条款不同,中国申请人没有任何优惠政策,届时将首当其冲承受新移民政策的严厉影响。

更令人忧虑的是,达顿在竞选承诺中还瞄准了留学生和房地产投资两大涉华群体。

他明确表示,如果重新执政,和目前的执政党一样将进一步压缩国际学生入境名额。

虽然工党也提出要求学校设置招生上限,但普遍认为达顿的做法将更为严厉,这将给中国留学生群体带来沉重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达顿更是直指房地产领域,誓言一旦上台就立即禁止包括主流的中国投资者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和临时居民在澳洲购买现房。

这无疑将给中国在澳房地产投资者当头一棒。

令人诟病的是,达顿在言语中刻意逃避使用"中国"字眼,但其政策导向已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移民、留学生和投资者三大群体。

业内分析普遍认为,尽管达顿避免点名中国,但一系列政策已暴露出其锲而不舍的"反华"倾向。如果明年联盟党在大选中逆袭成功,中国在澳人士无疑将遭受严重打击。

澳民意高涨 呼吁"限移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达顿的"限移民"主张并非孤例,其呼应了当前澳洲民间一股日益高涨的反移民情绪。

有民调显示,高达60%以上的受访澳洲民众赞同"暂停接收新移民,等待基础设施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国党领袖韩森更是公开呼吁"叫停移民"并就此发起全民公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预示着移民政策必将成为明年大选的一个重要议题。无论最终执政者如何,在民意压力下,都很可能在移民政策上采取紧缩态度。届时,中国等主要移民来源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

很明显,达顿和其他政客们的"狠话"已引发在澳华人群体的广泛忧虑和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

无论是移民、留学还是投资,

华人的切身利益都可能因新政遭受严重损害。

大家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