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生活里,有人只要一开口说话,就可以大致知道他来自哪个地方。
“咩啊?”[脸红]
这一听不就是老广吗?[呲牙]
两广人日常爱说“咩”,难道和“咩咩”叫的小羊有关系?“岭海同风——广州合浦历史文化联展”中,就展示了不少与“羊”相关的文物和故事。

[太阳](图一)汉代陶羊俑。羊是两广地区最常见的家畜之一,是汉代陪葬品的常见题材。这组羊俑或跪、或卧、或立,神态各异。角向两边打开,口下有须,身上均以线条表现身体肌肉轮廓。

[太阳](图二)清代苏仁山绘《五羊仙迹图》。此图源自“五羊衔穗”传说,这一传说生动展现了广州乃至两广地区稻作和农耕的起源。相传很久以前,广州百姓还过着比较原始的生活,经常吃不饱肚子。突然有一天,天上出现了五位仙人,仙人骑着仙羊,仙羊嘴里衔着丰满的稻穗。仙人把稻谷种子送给这里的百姓,并教会他们种植粮食的技术,之后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了当地。苏仁山不落窠臼,略去了祥云、五羊等传统元素,还别出心裁地在画面左上方创作了“蝗神”的形象,祈愿广州永无饥荒,五谷丰收。

[太阳](图三)东汉菱格纹三羊钮盖陶盒。“羊”也成为了生活器物上的功能性装饰,这件陶盒的盖面就均匀分布着三只卧羊作为盖钮。“盒”是一种盛食器具,用于盛放米食。南越国时期和汉王朝统治时期,岭南进入第一次大开发历程,农业生产技术飞跃发展。

[太阳](图四、五)东汉羽纹铺首衔环朱彩陶盖樽、汉代人足三羊钮铜樽。“羊”同样是这两件器物上显著的装饰。“樽”是一种承酒器和温酒器,使用时将酒倒入樽中,再用勺舀到酒杯中奉客。樽等酒器在岭南的大量出现,反映了本地酿酒业的发达,侧面印证了本地粮食产量的大幅提升。

[太阳](图六)东汉三合式陶屋。羊等牲畜作为重要的家庭财产,畜圈会纳入房屋的设计当中。这件三合式陶屋的畜圈设计在后房一侧,侧门有一楼梯可通,一人手持扫把赶着三只羊进圈,非常具有生活气息。

[爱心]说起“羊”,当然少不了我们精美的教育册子和新章:嗨,你要盖“咩”章?[哇]“岭海同风——广州合浦历史文化联展”到底还有“咩”好看好玩的?广博君等着大家来参观探索哟~

文案 | 肖颖琳 李明晖
拍摄 | 陈劭安
校对 | 邓颖瑜
审校 | 刘颖颖
审核 | 朱晓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