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爱杭州,不是最近,而是一直。当年搬来上海的时候,就想过,如果有机会,好希望在杭州住下去,不是旅游,是天长地久地那样住下去。

也不是因为闻名天下的西湖,其实现在来杭州,我更多时候住在钱塘江边。喜欢杭州的什么呢,我觉得杭州有一种大家埋头生活,但并不想去炫耀什么,既浪漫又务实的气质。

上海当然也很好,上海是这样的,上海包容了各种各样的人,在上海会有一种它那么大,容许每个人做自己,在上海没什么随大流,因为不管怎样,你总能找到同类,即使没有同类也无妨,上海不嘲笑孤独。

可与此同时,就像上海的老房子和摩天大楼总是遥遥对峙,上海又常常让人觉得有一种紧绷的松弛感,想躺平又总想上高楼,想放下优越感又总被四面八方的优越感刺激到,突然那个自己最熟悉的动作就变了形。就像运动,人累了,就会失控。

杭州则有一种大家都很崭新的气质,每个人都朝气蓬勃地在往自己更向往的那种生活推进。它不是不卷,而是还没到卷得让人难受的那种程度。

我这几天在杭州常常想到我19岁时的一件事,那时刚读大学,我妈给我买了一个行李箱,当然不是什么名牌,而且质量糟糕,因为那也是我妈第一次买行李箱啊,那已经是她能给女儿的很好的东西了。可是那个箱子在我从东北放暑假回郑州的途中,轮子掉了两个。于是在七月最热的那一天,我穿着高跟鞋,用78斤的体重,扛起几十斤的行李箱,走在郑州的大街上,最后高跟鞋也因为太便宜而断掉了一只跟。

当时很年轻,只觉得累,没觉得自己多辛酸。年轻好像就有这种好,觉得一切苦,都不必抱怨,且一定只是暂时的,甚至觉得那是新奇的体验,或许是因为我们那时拥有延绵不绝如青山一般的希望吧。

可三十多岁的今天,我想到这个场景,只觉得窘迫,觉得回到家是要大哭一场的。我开始觉得坏掉的行李箱,断掉的高跟鞋全是我失败、落魄、贫穷的证明,而我必须把它当街示众,展览我的屈辱。这种心态的转变,其实是因为岁月带走了我们关于希望的存款。

在上海,或多或少,我总有一些时刻会变成那个30好几岁还要举着鞋跟歪歪扭扭走路的人。

而在杭州,我觉得自己是那个20岁,高跟鞋断掉了,也可以大笑着走路的人。

杭州不嘲笑努力。

一些多年来拍过的杭州碎片分享给大家。以及此刻我正在杭州做直播工作,可以从最后一张图片扫码来预约看看。

最后,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城市与我们个体之间,或许本来就像男女关系一样,我们的上丘脑不知道会对谁分泌激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