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25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2日刊发基思·里奇伯格撰写的文章,文章认为美国学生不熟悉中国,这对美国不利。文章摘编如下:

近30年来,大批寻求异国冒险经历的美国年轻人前往中国。他们学习中文,在北京和上海以及武汉和南京等城市的高校开展交流。他们找到了教英语的工作,为数量激增的英文刊物撰稿、充当模特或作为会中文的外国人在电视节目中担任临时演员。

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受到拥有超过10亿消费者的中国市场前景的吸引,美国企业的业务不断扩张。对美国年轻人来说,精通中文并拥有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可能会带来成功的职业生涯。

现在,这一切都变了。

学习中文的美国大学生越来越少。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人数从10年前近2.5万人的高位减少到2023年的约700人。这与在中国的美国游客和商人的减少情况相似。

北京和上海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街上、餐馆和酒吧里看到的外国人比以前少得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定期从香港到中国内地旅行时,还有2010年到2013年间我住在北京和上海时,在中国的城市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美国人。他们在乐队里演奏,在俱乐部打碟,写博客,总的来说玩得很开心。

但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熟悉中国已不再具有同样的吸引力。这导致下一代中国问题专家正在减少。这将阻碍美国未来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开展商业活动、贸易、外交和科学交流的能力。

美国2020年停止了在中国的“和平队”志愿者项目和成功的富布赖特中国项目,后者自1979年以来培养了一代中国问题专家,他们现在担任政府官员和记者。

最近,随着拜登政府奉行“脱钩”或“去风险”政策,美国跨国公司一直减少在中国的员工和运营规模。许多公司已将部分业务转移到泰国等其他亚洲国家。

美国针对本国民众的旅游警告没有起到正面作用。美国国务院建议前往中国的美国人“重新考虑旅行”。

我在香港大学教了七年新闻学,我总是惊叹于中国内地学生的英语水平之高,而他们中有些人从未离开过中国。一位带着明显美国口音的年轻女士告诉我,她是“靠看《老友记》”学英语的。

中国人正在了解我们,但美国人对他们了解得很少,这种不平衡会使美国在未来处于巨大的劣势地位。

加利福尼亚州克莱尔蒙特麦克纳学院教授中国政治的裴敏欣说:“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美国未来与中国打交道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将出现严重短缺。我们的政府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将会下降。”

我们目前也没有致力于开展人文交流,而这种交流对建立信任和增进理解以及避免可能导致冲突的误解至关重要。

当然,趋势是可以改变的。美国和中国都表示有意让更多美国学生前往中国。但首先,华盛顿和北京需要努力重建桥梁。(编译/李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3月19日,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代表团的成员在故宫乾清宫前合影留念。(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