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为鼓舞冀中人民的抗日热情、唤醒群众们对侵略者的憎恨,中共河北省委与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联合决定开办冀中日报社,利用舆论手段传扬爱国主义思想,号召老百姓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争取早日赶走日寇,赢得民族独立。而冀中日报社的社长则由范瑾同志担任,她可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文采斐然、能力出众,是大家公认的“巾帼英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瑾生于高知家庭,她的舅舅是一位知名学者,曾醉心于研究马列主义,是“铁杆”的左翼分子;她的父亲则是一位中学教师,曾先后在金陵大学附中、南京大学附中当教员。范瑾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6岁那年,她跳级考入南京大学理学院就读,期间她在同学的引导下,开始从事学潮运动,利用游行、抗议等方式向国民政府施压,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收复失地。

但老蒋却对此置若罔闻,仍旧坚持所谓的“安内”政策,范瑾因此对国民政府和老蒋彻底失望,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离开南京,到延安去参加红色阵营。中共中央对范瑾很是欢迎,随即将她安排到抗大进修,半年后她顺利结业,转往八路军政治部宣传单位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范瑾跟随八路军一二零师主力挺进冀中根据地,当年下旬,年仅二十岁的她被安排到冀中日报社担任领导人。此时的范瑾已然是宣传阵线上的“老革命”,不仅写文章是一把好手,而且也颇有管理能力,在她的带领下,仅有二十多人的冀中日报社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甚至一度压住了国民党媒体和日伪军媒体,主导了冀中的舆论浪潮。

日伪军因此对冀中日报社恨之入骨,其几次派出重兵突袭冀中日报社驻地,想要将该报社摧毁,可在范瑾总是能提前一步察觉到危险,及时带着同志们转移,日伪军费尽周章,最终却还是一无所获。冀中根据地的领导人黄敬同志对范瑾很是欣赏,他经常找范瑾谈话、聊天,久而久之,两人互生情愫,关系愈发亲密。其他同志们见状,便主动为两人牵红绳,最终促使两人结为革命伉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范瑾被调到华北军区日报社工作,建国后,她进入北京,在人民日报社担任高级编辑。1950年,天津市委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鼓舞天津市民为国家建设艰苦奋斗,决定由市委宣传部、文化部牵头,成立了一个市属报社。中共中央对此表示坚决支持,并专门从新华社、人民日报社抽调一大批骨干支援天津,作势要将这个市属报社建设成全国模范单位。

而范瑾正是支援人员之一,她赶到天津之后,立即连同战友们对当地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天津的发展状况和风土人情,由此制定对应的宣传方案与策略。一个月后,天津日报社正式成立,范瑾被任命为报社副主编,享受副厅局级干部待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天津的主政官正是黄敬同志,这夫妻两人同在津门工作,平时互相照顾、互相鼓励,携手艰苦奋战,将天津建设得有条有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下旬,她被调回北京工作,历任市委宣传部高干、副市长,90年代中期,她因为身体原因离开工作岗位,开始过疗养生活。2009年,这位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大半生的共产主义战士因病去世,时年九十一岁。

范瑾育有五个子女,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三子俞正声,他是哈军工的优秀毕业生,曾经在机电部任职,1985年,他被下放到地方地市担任主政官,往后数十年间靠着出色的政绩一路高升,至2012年,他被增选为政治局常委,成为正国级高干,2018年,他离开政坛,正式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瑾的长子俞强声原本也是一位青年才俊,他曾经在公安部门工作,一度官至正厅局级。但在80年代初,俞强声受到了境外势力的威逼利诱,竟然选择背叛国家,逃往美国,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陆续向美国情报部门出卖了多份机密情报,给我方造成了重大利益损失。1987年,中国公安部对俞强声下达了通缉令,俞强声一时大惊失色,他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于是便离开美国,前往南美潜伏,90年代中期之后,他便销声匿迹,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