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一名理科高考状元的诞生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她的名字叫做何碧玉。

令人惊讶的是,何碧玉以900分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当时的她却年仅14岁。

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让国人期待的栋梁赴美留学后便一去不复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何碧玉究竟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她后来为什么会选择留学美国?又为何一去不复返了呢?何碧玉的故事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名誉扫地

我国的人才流失问题究竟有多严重?据统计,我国国内的人才流失位居世界第一,每年都有许多的科学家远走他国。

作为我国的顶尖学府,虽然清华北大的国际排名一直在进步,但是每年还是有大量的毕业生选择出国。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清华毕业生中的6.9%选择了毕业后出国,而北大的这一比例则为18.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出国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去了美国,甚至有3.2万的科学家选择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国籍。

此前中科院一研究所数十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的消息再次引爆全网,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正是一位高考状元留学美国,之后便不愿回国的故事。

2000年的高考成绩出来后,与往年一样,当年的高考状元自然便成为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的重点。

在这一年,一名叫何碧玉的河南籍女生以标准分90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故事,迅速引爆了整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每年都不乏高考状元,为什么何碧玉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主要源于她特殊的年龄。

当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何碧玉年仅14岁,这个年龄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可能还在为了中考而努力备战。

正因为有着这样特殊的年龄,有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绩,并顺利进入了中国的顶尖学府。

所以当时的许多人甚至称她为“神童”,并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毕业后能够将满腹的学识用于祖国的建设,成为国家的栋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后,关于何碧玉的消息渐渐少了,人们也渐渐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之后的高考状元身上。

然而何碧玉在毕业后,并没有向人们期待的那样,将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用于祖国的建设上。

2004年何碧玉走出了清华大学的校门,作为清华大学生物系的高材生,学校、老师都对她关怀备至,家人、邻居更是对她寄于厚望。

不过此时的何碧玉却开始着手留学美国的相关事宜,对此周围人也没有说什么,毕竟留学归国的海归学者也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何碧玉确实年龄还小,能够继续在学业上深造,对她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这样,刚刚走出清华校园不久,2004年何碧玉便立刻买了到美国的机票,离开了祖国故土,坐上了前往异国的航班。

何碧玉自此开启了她的留美生活,在美国生活和学习,并接受这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不过,在之后的几年里,人们并没有等来何碧玉学成归国的消息,满心热切的希望换来了却是一个冰冷且无情的消息:

“何碧玉拒绝回国,而是决定留在美国

此消息一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个曾经的“神童”的关注。

各种非议之声仿佛一股股浪潮一般,将何碧玉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白眼狼”、“叛徒”等等词汇甚嚣尘上,逐渐将她之前的美名淹没。

许多人都无法理解,国家培养了她这么多年,结果刚去美国没几年便忘记了故土、忘记了祖国。

一时之间,何碧玉成为了人们“鄙夷”的对象,认为她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感情的读书机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被许多父母当作榜样和标兵来教育子女好好学习的“神童”,也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不禁令人唏嘘。

在唏嘘的同时,我们也不免好奇,何碧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又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这些经历对她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迈进清华

1985年,何碧玉出生在豫北一座叫新乡的城市,她的父母都是工程师,因此对于何碧玉来说她的家境还是不错的。

由于父母都有正式的工作,所以年少的何碧玉可以说是吃穿不愁,也令旁人非常的羡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碧玉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出身,也许是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也许是得益于良好的教育条件。

何碧玉从小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不错,父母在学习上对她也是要求严格,不仅从小就教她识字,还要求背书。

这使得何碧玉在接触知识方面比别的小朋友要早很多,何碧玉的父母常常教育她,读书是她目前唯一的要务。

因此,何碧玉在学习方面表现的比其他小朋友要早熟的多,当其他同学还在追逐淘气的时候,何佳碧就不停的钻研书本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何碧玉的父母常常需要到外地,如此一来年少的何碧玉便没人照顾了。

也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为了能够让何碧玉安心学习,父母便给她办理了住校手续,自此以后何碧玉就在学校吃住,专心学习。

很早的住校生活不仅方面何碧玉学习,省去了路上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她的独立性,使她相对其他孩子显得更加成熟稳定。

不过缺少了与父母的交流,书本似乎成为了这个孩子唯一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着优秀的天赋以及刻苦的努力,何碧玉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是老师和家长们眼中的好孩子。

不仅如此,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何碧玉还提前完成了学业,这因为如此,家人便动了想让何碧玉跳级念书的想法。

当时的新乡一中有个有名的少年班,总共就招收30名学生,少年班学生的选取有着严格的要求,要经过多项的测试。

在何碧玉十岁那年,她通过了重重筛选,顺利的进入了少年班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班中的同学可不比之前,基本都是从全省各地筛选出来的尖子生,治理水平要远远超越同龄学生。

进入少年班后的何碧玉也感受到了压力,用她的话说就是,她并不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但是一定会比他们更努力。

在旁人看来,何碧玉除了学习以外对于其他的事情好像没有丝毫的兴趣,她不仅喜欢学习,更乐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老师的说话,何碧玉对待学习有着莫名的兴趣,她会因为解开一道困难的数学题而感到快乐。

也会因背诵或掌握一篇课文甚至一个单词而感到满足,而那些理科的实验课更是何碧玉快乐的源泉。

除此之外,何碧玉在学习上还有一套适合她的独特方法。

何碧玉有着超越常人的记忆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将知识记牢,不过她也不是过目不忘的神人,在她的记忆方法里也有一定的技巧。

何碧玉记忆的方法就是抓重点,将整个一学年的知识进行重点记忆,然后在从老师的讲解中进行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碧玉的独立自学能力也是非常强,完全不需要老师进行督促。

教材上有的知识她决定不会放过,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她便借助其他的学习资料进行主动学习和扩展。

在学习以外,何碧玉还会做大量的练习,书桌上堆积的像小山头的习题根本不够何碧玉的练习,对于习题她向来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除此之外,勤学好问、举一反三也是何碧玉在学习过程中显著的特点。

就是凭借着良好的天赋、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加倍的努力,何碧玉仅仅花了4年的时间便完成了整个初中和高中课程的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她心中也早已有了目标,那就是通过高考证明自己,并且进入国内的顶级学府继续学习深造。

2000年,何碧玉如愿踏入了高考的考场中,然而与其他考生有所不同的是,年少的何碧玉在考生中显得格外的稚嫩。

可是外表的稚嫩却不能掩盖何碧玉内心的坚毅,更不能无法掩盖她的知识和能力。

当考试结束后,许多考生都扼腕叹息,或为自己的发挥失常感到懊恼,又或者与其他的同学讨论题目的难度。

而何碧玉却在反思自己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私下进行进一步的钻研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何碧玉来说,考试结束并不等于学习就结束,遇到或遗留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尽管那对于高考的分数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随着本次高考成绩的公布,何碧玉以标准分900分的优异成绩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

顺便提一下,当年采取的是“标准分制”,即按考生所处档次评分,满分900分也说明了何碧玉的成绩为全省第一。

摘得了河南省的理科状元称号,并被清华大学顺利录取,何碧玉也如愿进入了她一直以来向往的生物科学专业。

这一年她仅仅只有14岁,可以说是稚气未脱,也正是因为以如此的年龄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使何碧玉成为了媒体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相对于何碧玉取得的成绩,人们更关注的是她的学习方法以及日后的发展。

留任美国

2000年何碧玉如愿踏上了清华大学的校园,作为全国的顶尖学府,这里可以说是人才汇聚。

不过在大学的四年生活中,何碧玉依然一门心思的学习,于她而言知识是无限的,而不断的学习和钻研就是她的任务和目标。

与之前的各门学科均衡发展有所不同的是,进入大学后,何碧玉便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生物领域更加专精的钻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年仅14岁又聪明好学的女孩也引起了老师的关注,私下里学校的老师偶尔也会抽出时间帮她解答一些疑问。

老师们也都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认为她未来可期,将来一定能在生物学领域有所建树,成为祖国的栋梁。
然而事实却并没能如大家所愿,2004年何碧玉正式进入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在那里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即便是在美国何碧玉依然表现出色,凭借着自己的天赋以及对获取知识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去了美国的5年后,她便取得了神经科学的博士学位,此时的何碧玉可以说是学有所成了,不过她却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学成归来。

美国方面也知道何碧玉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对于这种优秀的异国人才,美国向来是来者不拒。

为了挽留何碧玉,美国方面开出了相当丰厚的条件,不仅有巨额的年薪,还承诺可以授予她美国绿卡,享受各种生活福利以及社会保障。

不过最令何碧玉心动的还是美国方面在专业领域对她开出个各种优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方面不止愿意提供一个单独的实验室供何碧玉研究,也能给她提供庞大的资料和数据支持。

同时,美国的投资者对于科研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旦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一些风投公司就会主动找上门,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由于崇尚自由探索的科研风气,何碧玉在这里的研究几乎不受任何拘束,更不用考虑各种人情世故,可以将所有的心思花在学习和研究上。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何碧玉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美国,成为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名独立研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之后何碧玉就留在了美国,曾经也有人劝过何碧玉回国发展,毕竟中国才是她的故土。

不过何碧玉却说美国能给自己提供更加优厚的待遇,更重要的是有着良好的科研环境,在这里她可以专心于自己的研究不必考虑其他任何事,因此拒绝回国发展。

2016年,何碧玉还成为了纽约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她一直没有放弃对神经科学的研究,并著有多篇的论著。

国家辛苦培养人才却为美国做了嫁衣,何碧玉的事传到国内后引起了人们的口诛笔伐,将她视为“忘本”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每年的人才辈出,各种高考状元层出不穷,渐渐地,何碧玉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结语

纵观何碧玉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她将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了对知识的获取和研究上,对她来说,科研也许就是她的唯一

然而知识并不能填补她情感方面的缺失,于她而言爱国精神、家国情怀似乎显得可有可无。

我们不好妄加评价何碧玉的选择,但是何碧玉仅仅是我国人才流失的一个缩影,其背后反映的问题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在培养知识型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情感和爱国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是有血有肉的人才,而不是冷冰冰的科研机器。

同时,如何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使得科学研究可以不受出身、资历、人情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还科学家们以真正的探索精神,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那么各位小伙伴对于何碧玉赴美后拒绝回国的事情又是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