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春天,江苏淮安的桃花鲜艳夺目,农人们在耕地上进行劳作,学生们放学纷纷前来帮忙,景象一片欣欣向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这时,众人发现晴朗的上空忽然出现一架低行的飞机,它越过山头像一只大鸟一样滑过天际。此时正是建国初期,大家以为是敌军派来的侦察机。

“快趴下!”有人喊道,众人立刻作鸟兽状四散而开,但这架低行的飞机只是经过农田桃林,便径直离开。这时有人认出了飞机的型号,他立刻从农田里跳起来追着飞机大喊:“停下!停下!是周总理的飞机,我认得!他来了!他回来了!”众人激动的追赶飞机,但飞机却缓缓的向前方飞去,只留下一道长长的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为什么周总理回到了家乡淮安却没有任何停留?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吗?

走出淮安的周总理

周总理出生于1898年江苏淮安,出生于晚清时代封建大家族的他,命运从小就不同于他人。周总理的叔叔周怡淦一直重病缠身,当时迷信思想浓厚,刚刚出生的周总理便被父母赠予了他的叔叔,美其名曰“冲喜”

但这所谓的冲喜并没有拯救叔叔周怡淦,在周总理不到三岁的时候,周怡淦便去世了。而这个时候的周家也不如往昔那般钟鸣鼎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封建大家族也随之隐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相当于“落魄贵族”的周总理自小被养母和生母共同抚养长大,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美男子。但周总理却没有脂粉气,在生母和养母相继去世后,他一个人担起了两位长辈的所有后事,坦然自若的迎接前来吊唁的亲戚宾客。众人都觉得此少年气度不凡,将来必有成就。但唯有周总理的婶母周老太察觉到孩子的不对劲。

在一个深夜,周老太听到灵堂有隐隐的哭声。她悄悄前往灵堂,发现周总理当时瘦小的身躯缩成一团,对着长辈的遗照止不住的哽咽。压抑的哭声让周老太心疼不已,她抹着眼泪将周总理抱在怀中:“你这孩子,怎么什么事都往心里搁,想你娘了?”

当时寡言的周总理只是沉默的摇摇头,见他油盐不进,周老太着急的问道:“那你有啥难处倒是说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我,我没钱交学费,学堂不让我读书了……”

想到自己再也不能接触知识,周总理更是泣不成声。周老太一听也为难了,在当时的环境能上学堂都是高门大户的子弟,学费高额,并不是他们普通人家能承担起来的。

但周老太明白周总理和他们普通人家不同,将来这孩子是做大事的,抱着绝对不能耽误孩子前程的想法,她联系了周总理远在东北的大伯。他的大伯一听此事,立即要将周总理接往东北读书。

此时的周总理才刚刚十二岁,就要背井离乡,这让周老太十分心疼。在周总理临行之前,她翻遍家里的粮食为周总理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为他践行。蒸腾的白雾迷蒙了周总理的双眼,他睁着眼睛想让眼泪憋回去,但最终还是一颗又一颗落在馄饨碗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孩子,趁热吃了,吃饱了肚子,就不怕远行了。”周老太捏着袖子也擦着眼角的泪水,彼时12岁的周总理再也忍不住,扑到周老太怀里嚎啕大哭,他将这些天的悲伤、委屈、眷恋与不舍尽数倾泻而出。

这一刻的周老太胜似亲人,那一碗蒸腾的馄饨也温暖着周总理的心,他在若干年后仍然会回想这一辈子吃到的最好的食物,便是周老太为他送行的馄饨。因此在远离家乡之际,周总理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能辜负周老太,不辜负父老乡亲,一定要好好读书。

来到东北之后,大伯周怡赓待他如亲子,将周总理送到东北最好的学堂。即便如此,在陌生的环境里周总理依然思念自己的家乡,同时在这里周总理深刻认知到贫富之间差距的不平等待遇,看着穷人们朝不保夕的生活,而富人们却骄奢淫逸,周总理的心中极为悲愤,想要迫切的改变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左)

而此时正值辛亥革命时期,民主自由思想的火炬传递给了九州大地,周总理也深受熏陶,愈发的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因此也积极投入了民主革命的运动之中。但不久之后,革命果实便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又一次被封建势力复辟。小小年纪的周总理深知想要救中国,就一定要贯彻民主运动,决不能给封建残余留下一丝一毫的喘息机会!

彼时在课堂上,先生问起每个人读书的志愿时,有的人想要以后做大官,有的人想要发大财,直到问起周总理的时候,周总理从座位上站起来,眼神坚毅的说道:“我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小小年纪的周总理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中国,才能平定战胜,消灭贫富差距,才能造福自己的家乡淮安,造福这片土地生活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但面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周总理又要如何做呢?

不愿回家的周总理

随着年岁的增长,周总理收集资料,努力读书,终于在一天他读到报纸上的一条新闻: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这则消息吸引了周总理,从此一颗红色的火种便在周总理的心中深耕发芽。为了能够追求真理,周总理又踏上了离家乡越来越远的道路。

1919年,巴黎和会中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学生与工人成群结队一起反抗帝国主义的不平等做法。而周总理便是其中的学生领袖,爱国人士们纷纷自发组织游行活动,由此来抗议帝国主义的霸道之举,周总理也参与在其中。被捕出狱后,又被政府公派到巴黎,在巴黎加入了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与邓颖超

随后周总理成为了共产党的青年领袖之一,此后更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在全国各地奔波,更是与爱人邓颖超长期分离。从中国未来的事业来说,周总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但从个人情感来说,他不仅思念自己的爱人,同样也思念家乡,更是想念周老太在他临别前赠的那一碗馄饨。

不知道他们生活的好不好,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健在。

但在革命的过程中,周总理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回到家乡淮安,但周总理始终避而不回。见他如此,毛主席便安慰周总理:“等咱们新中国成立后,你就回家乡看一看。”

但每到这个时候,周总理总是笑而不答。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努力和领导下,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新中国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与周总理共事的同僚纷纷选择回到家乡建设,而一直思乡心切的周总理这一次却没有第一时间回到家乡,哪怕是弟弟提出请求,周总理也毅然决然的拒绝了。

就在大家纷纷不解的时候,中南海西花厅来了一位贵客,让周总理热泪盈眶。

而这个人便是周总理曾经日夜思念的婶母周老太

1950年,周老太带着她的孙子来北京探望周总理。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了周老太,一边帮她抬着行李一边说道:“您不知道,我们周总理日思夜想都把您挂在嘴边,您可算来了,回头我们周总理就来接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左)

周老太望着工作人员,激动的不行。但随着太阳一点点西沉,阳光慢慢的褪去,还是没见周总理的身影。孙子在周老太怀中昏昏欲睡,工作人员感觉不好意思让一个老人等了那么久,刚想为周总理解释,周老太却笑呵呵的说道:“我知道周总理要忙着大家的事,我们这种是私事,理解的,先公后私嘛!”

话音未落,就听到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周老太慌忙站起来,只见周总理推开了接待室的门,大步流星的向周老太走去:“婶母!”

周老太不禁潸然泪下,阔别55年,这一次亲人重聚,百味杂陈。如今的周总理虽然身姿挺拔,但也是满头银发,望着周总理疲惫沧桑的眼角,周老太心疼坏了,她的孩子这辈子太苦了,这么小就背井离乡,一生又为人民操劳,哪里过上一天好日子?想到这里周老太不禁责怪:“叫你回家,你也不愿回去,家里的人都想着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这句话不禁让周总理眼圈发红,他立刻通知邓颖超,将周老太带回家,好好招待了一番。

席间二人闲话家常,听到了家乡的变化,周总理不禁欣慰笑了起来:“大家都能吃饱饭,上起学,不枉费我们这么多年的奋斗啊。”

周老太却一直劝周总理回乡看一看,周总理却迟迟没有给她答复。而周老太的孙子却喊道:“周叔叔您回去看一看吧,我奶奶说,只要您回去,还给您做馄饨吃!”

周总理愣了一下,他疑惑的望向周老太,周老太不好意思的笑道:“当年一碗馄饨给你送别,打那以后看到馄饨就想到你离开,不忍啊……其实这么多年,都不敢再吃馄饨,一吃馄饨就会想你这小子,怎么就不回家来看看我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颖超与周总理

听到这里,周总理动容的握住了周老太的双手。那一碗馄饨凝结了周老太对他的所有希冀与关怀,他这一生又怎会忘记那碗馄饨呢?可面对婶母的希冀,让周总理那份浓烈的乡愁溢于言表。但随后他却依然拒绝了返乡的请求,而是希望婶母留下来,方便照顾。

但周老太见周总理态度如此坚决不肯回乡,周老太有些情绪,最终也拒绝了周总理照顾她的请求,独自返乡回到了淮安。

周总理如此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愿回去?这其中是有什么隐情吗?

飞机上的乡愁

很多人都对周总理固执的不愿回乡的行为感到疑惑,甚至有人怀疑周总理是不是没有那么思念家乡。而且更让人诧异的是,他不仅自己不回家,当周总理的弟弟想要回家探乡的时候,也被周总理及时制止,这让他的弟弟心存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我不明白了,你不愿回去,难道我就不能回去吗?”周总理的弟弟大声抱怨着,见弟弟如此倔强,周总理心中也十分不好受。但他总是劝说弟弟:“不是我不想你回去,而是你是我周恩来的弟弟,回去后总是不便的。”

这句话让大家很是奇怪,为什么周总理回去就会不方便?其实要说周总理不思念家乡也不对,在中央,在部队,但凡遇到淮安的老乡,周总理总是拉着对方热火朝天的聊上一番。

“家乡现在变化大不大?”

“太大了!淮安钟灵毓秀,养什么兴什么,那一大片桃花林,更美!”听着老乡们这么说,周总理的嘴角总是含笑:“那你们还挨饿吗?”

“在你们领导下,哪里会挨饿,吃得好,穿得好,知足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老乡们乐呵呵的告诉周总理家乡的变化,但周总理却也时常念叨着:“如果遇到不好的事,要及时反馈,我们是共产党,我们要自我反省和批评的。”

“要有不好的事,您回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淮安老乡们也知道周总理的古怪毛病,明明思乡心切,却愣是不愿回淮安。但他们哪里理解周总理的苦心,他时常一个人倚着窗户,望着天上那一轮明月,心里想的都是家乡的风景。

但周总理知道,如今他要回家,一定会打扰地方政府和人民,因为他总理的身份,总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大家族,宗族势力依旧未根除,如果他们想利用周总理的身份搞特殊化,实在是轻而易举,为了杜绝这些现象,所以周总理忍着思乡之情,也不愿回到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但毛主席却深表遗憾:“毕竟你55年没有回去,落叶要归根啊。”

这句话在周总理心中扎了根,每每晚上他都会辗转反侧,想到老乡们描述的家乡,内心就无限向往。1959年周总理前去广州公干,飞回北京的时候,听机长袁桃园说起,这一次航线可以经过淮安。

这句话让本来疲惫的周总理立刻打起精神,他语气里有着掩藏不住的兴奋:“到时候飞机飞低一点可以吗?我想看看我的家乡!”

袁桃园立刻领会了周总理的意思,所以当飞机经过淮安的时候,袁桃园驾驶着飞机,让飞机故意低行,穿行在淮安的半空中。而这架低行的飞机立刻引起了其他乡亲们的注意,众人认出了是周总理的飞机,兴奋的不断追赶着飞机,呼喊着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而此时周总理靠在窗户边,望着地面上的农耕牛羊,学生们带着红领巾帮助老乡耕地,桃花盛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周总理既欣慰又感动。

这是他的家乡,他阔别了55年的淮安,这一次他终于回来了!

尽管没有下飞机,但在飞机上的周总理却一直回想着淮安的风景,嘴角是止不住的笑意。

“你看,我的家乡多好,我们的国家,多好啊。”

周总理的语气里带着无限的感慨与憧憬,其实在他心中,家乡早已不是以地域而区分,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位同胞、每一个中国人,每一寸土地,都是他的老乡,都是他的家乡,他用自己的一生去建设祖国,也是在建设自己的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回想起少年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新中国建立之后,从百业待兴到稳步发展,再到未来的腾飞,这些都离不开周总理当初苦心建设和全心的奉献,他的情怀早已遍布中国,他的一生早已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

而我们也要继承周总理的遗志,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同样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学习他的精神,建设好我们的祖国,建设好我们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