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均每天加班3小时左右,这个体制内单位被公开通报说明啥?

碧翰烽/文

近日,某县一单位搞无意义的“加班文化”,被上级作为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典型案例予以公开通报。

通报称,该单位把加班作为管理干部的手段,安排干部有事没事每天加班,平均每天加班3个小时左右,干部即使完成了工作任务也要看领导“脸色”或等领导离开后才能下班,对因无工作任务不来加班或加班不到点离开的干部大会小会批评

这样的“加班文化”,已经不是文化了,而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玩的就是权力,想怎么拿捏下属就怎么拿捏。如此,实在有些扭曲了。

这种长期的“被加班”,对干部的生活、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影响,消磨了干部的工作热情。不仅让干部对领导排斥,而且对工作和单位也排斥,怎么可能把工作做好?

关于“加班”,我一直有几个观点,不妨供大家讨论讨论:

一者,频繁加班、过度加班是一种低效率的表现。每天工作八小时,这是适合人类生理、心理特点的科学安排,否则不可能为全球所通用。任何人,只要能够充分用好用足这八个小时,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有的就是一篇简单的文字材料,非要翻来覆去地修改,一个小时可以完成,弄了几天几夜也没有完成,最后又可能回到原点,反而找不到什么干货,一大通空话套话,用了一些所谓新颖的观点,不是什么可以称道的成果。

有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会议,非要整出许多形式上的东西,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开完的会议,却可能准备了一天甚至更多时间,还要加上几个晚上的加班,无非就是几个牌子、座位、材料、议程、沟通协调,等等。

就像那些真正的学霸,并不一定在课后补了多少课,熬了多少夜,他们是实实在在用好了每一个45分钟的课堂。为什么只能是45分钟?因为超过之后,注意力就会明显下降,再怎么教、怎么学,效率是会大打折扣。所以,需要适时休息一下,更不用熬夜这种模式,实不可取。

会休息才会工作。没有好的身体,没有好的心态,如何才能有高效率呢?

二者,用加班来管理干部是一种低能管理方式。有的领导和单位想要树立权威,就想着通过加班来管理。一方面要显示自己当领导的勤政,天天忙碌得不得了,树立辛苦加班的人设,有的还特别爱在周末节假日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就是显示对干部的掌控力,我加班,你们都得加班,有没有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服从领导、陪着领导。

有的干部干事效率高,还可能让有的领导或同事嫉妒,凭什么你可以正常上下班?难道就比我的能力要强吗?不行,干完了,也得跟着一起加班。

三者,除非是紧急性、突发性工作,一般不需要安排加班。如果说企业安排加班,是为了老板的经济利益,有的员工甚至可能想要加班工资。那么,有些体制内单位,本就没什么事情,也非得搞加班文化,那就是瞎胡闹了,纯粹就是有人想要刷存在感。

而体制内单位加班,既没有加班费,也没有因为加班就可以晋升提拔、评先评优。难道仅仅靠一句句空头表扬?

四者,休息是干部职工的基本权益,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休息权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有关单位和领导需要带头遵守。还有,发展经济,激发社会活力,更需要充分保证群众的休息权,休息是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在有的人因为工作压力,身体每况愈下,心态焦虑也在加剧,这些现象和苗头,值得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法治在前行,社会在进步,需要有进步的思维与方式,那些落后的所谓“加班文化”需要果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