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和家长喜欢喷QS排名,觉得QS排名不够学术,数据可以优化,学校可以充值,满满的商业味道。所以,每年出榜单,每年都有人骂。但骂的人越多,反而接受程度越大。

英国其实还有很多本土榜单,只针对英国大学那种的,比如英国大学指南排名CUG在上周就更新2025版本的排名了。这个榜单一出,还是有一堆国内学生和家长在骂,纷纷表示排的啥东西,一点参考意义都没有,还有些人表示,是用脚排的吧?

有一说一,任何一个榜单,只要更新的时候,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就没有哦不被喷的排行榜。毕竟排名代表了学校占据核心资源位。谁的排名越靠前,流量越大,来年生源和申请量就越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来侧重聊下英国CUG这个榜单,作为本土更新的比较勤快的一个重要榜单。CUG的排名规则和qs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这个榜单是给人家英国本土学生看的。本土学生一般在igcse升学本科的时候会主要参考的。指标方面来说,cug会更看重学生满意度,科研质量,科研密集程度,就业前景,师生比,人均学术投入,以及设施投入等数据,甚至辍学率也在指标里面。会清晰的反馈一个学校的学术能力,以及学生体验度,还有设施这些数据。

所以对于本土学生来说,这个榜单是十分重要且有指导意义的。相反,他们反而不看那什么qs排名,一般本土要么看times排名和cug排名,还有一个5-8年才更新一次的REF排名。当然REF排名主要是学校和学校的老师会去看,因为涉及到政府拨款。只不过更新不那么勤快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CUG的榜单,每年都会根据每一届新生具体调研报告和指标反馈一手信息,所以这个榜单在本土的声誉一直是挺高的,相对来说,这个榜单本身也没有qs那么重的商业化痕迹。学校打榜的意图就不大。整体来说,cug这种榜单,会比较客观反映英国当地学生选择学校的先后序列。

我们具体看下榜单前30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30学校里面比较有冲突的是第4的圣安,第6的Durham,第7的拉夫堡,第8的巴斯,第11的兰卡,以及第12的萨里,还有第15和第24的kcl。当然,像UEA和york以及贝法还有纽卡这个学校排名也很多学生有疑问。

像杜伦、拉夫堡、圣安、巴斯、兰卡这些学校,你看qs排名不行,但当地reputation好像都不错。历经这么多年,这些学校在这方面依旧位置比较稳固。

本身来说这个榜单没毛病,大家有心的可以直接去看一下本科的录取分数,就同专业的,这些学校录取分数都不低的。尤其是杜伦和圣安这种。能这么靠前,在人家本土学生心中是有绝对地位的。包括巴斯也一样,否则王子不会去站台背书当校监的。能被王室插旗的,包括Exeter这种,人家本土名气肯定是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夫堡这个学校的地位就比较特殊,这个学校学生满意度极高,基本是满分的。作为英国的体校,欧洲靠前的体校,类比的话可以当作国内的北体。学校是基建狂魔,给的大量拨款都在维护各种设施。这个学校比一般的学校拿到的拨款多多了。即使拨款多,一样每年都很差钱,因为维护费用高。所以这个学校也会靠一些其他渠道去创收,比如硕士项目,尤其是商科和传媒方向。

在没有qs排名的时代,很多学生就会对拉夫堡这种投怀送抱,觉得排这么靠前肯定有些东西。事实上的确体验下来,各方面挺好,学费也不高,当地生活费类比下来是中下,老师也很nice,学校各种体育要用的项目多到你不知道玩哪个。读起来只要不去伦敦校区,真的很酸。尤其是那些去他们家读体育相关的,比如运动康复啊,体育管理啊等等。人家开设的项目很全,储备也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surrey还有york这种,在本土本身人气值也挺高。毕竟本土学生,有些是就近就学的,在学校都是罗素集体成员学校的情况下。人家不会特别去选那种排名差个几名的那种,他们会选那种差不多一个梯队的选其中一个即可。像york这种类比下其实就是我们国内的211学校。你能申211,你会具体去挑211的层级吗?很多学生不会的,除非涉及到城市和是否是商学院性质的。哪种分数也不一样。

国内学生和家长还有一个和本土学生不一样的感观就是,为啥有些好的学校,比如国王学院和爱丁堡以及曼大这种学校为啥排名这么拉胯,都到前10之后了,说好的王曼爱华了。

这就和人家榜单的指标有关了,qs切的是大指标,其实他们也参考cug的数据,但只参考部分而已,核心把指标放就业上。cug有几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学生满意度,你像爱丁堡,曼大这种基本都是过不了50分的,常年被本土学生差评的。差评的理由也很多,搞创收,课程难度大,容易挂科,大一辍学率高,学费涨幅过多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本土学生觉得,与其去这类学校,还不如挑选一些风评好的。至于什么qs排名。人家本土学生都不看,又不靠这个去就业。英国本土就业,人家也不看学校排名,主要看你成绩,其次看专业。或者说专业其实也没那么看重,主要看你经历或相关经验是否匹配。最起码绝大多数企业是这样,大部分高校也一样,你看牛剑的一些教职员工,博士是Leicester和york出来的也很多。人家没有学校歧视,不像国内,排名看的就很重,你得按这个框架来。人家不需要这样,总共才5000多万人口,学校资源足够了。都有学上的,不像国内本科依旧是重要资源,尤其是985和211,算得上教育的稀缺资源。

总了个结:所以,不是CUG这种榜单不靠谱,而是国内学生和家长所站在的思考角度不一样。你用国内的行情去参考人家本土的榜单,你的确感觉处处都是违反你认知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如果你按照人家本土学生和家长的思维去看待这个榜单,就很合理了。而且,排名用的指标也很重要,人家都是多维去根据自身情况去考虑这些指标的。国内的排名其实也不靠谱,你高考去选学校,基本都是参考一个分数线。所以本科规划极其潦草,为啥张雪峰老师能这么火,是真因为他很专业吗?不是的,是因为国内家长和学生在这个方向上拿到的资料和信息太少了。学校做的评分依据指标也太少了。你压根得不到太多正面信息。不像人家海外的学校,很多指标,数据,你都可以查阅。有些专业榜单,也会给你一个数据参考。学校为什么好,人家科研产出,师资力量都会有具体评分。你在国内能看得到这些吗?你不能,你只能两眼一抹黑,根据你的分数去选一个自己感觉上会很好的学校。

而这时候,如果有人能给你多一点信息参考,甚至能跨越时间周期给你一定选学校和专业建议,你会感觉他们太强了。反过来看,是不是咱们在这行空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