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能买房了吗?或者我们反向设问,现在能卖房了吗?

今天,我就以最客观可信的态度,把这事儿的趋势讲清楚,最重要的是,普通人怎么决策买不买、卖不卖。

这次的房产新政,将首付的比例调整到了 15%,也就是 6.6 倍的杠杆,而之前是 30%,也就是 3.3 倍的杠杆。从总体上看,如果要通过上杠杆买房,空期买房会更加容易,但后期的利息也会更多,总体上的负担也是增加的。

如果你是刚需买房,且手里没什么钱,这其实就是降低了买房的门槛,容易促进大家把买房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当然,也得算算总账,看看自己能否负担得起。就一句话,刚需必须得量力而行,不能硬上。

而如果是非刚需的投资性买房群体,意味着他们可以撬动更大的杠杆、更多的银行资金来进行投资。这个时候,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比如城市、地段、房子类型、租金回报率等等。客观说,并不是说房价一定不会涨,但是几率确实不大,而是全面普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以后的不同城市、不同地段的房产将会出现极大的分化。抛开一切因素,最底线就是租金回报率。如果已经比较合适的房子,可以考虑上这个杠杆;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高杠杆等于高风险,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另外,首付降低到 15%,意味着只要房价下跌 15%,就会把首付款赔光。所以,政府此次设定的背后潜台词就是,我们都合计过了,全国的平均房价不会再跌 15%。但是“平均”这个词,大家也都懂,那是全国平均,不代表所有的房子都不会。有的地区、有的地段的房子,仍然会有赔光首付的风险。而过去很多高点买入的人,大概率就得认赔了。

对于业主和卖房的人来说,政策出了那么多,其实也是在给他们套现的机会。这次这么大力度的楼市政策出台,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肯定会有所好转,但是想要房价能够飙涨甚至翻倍,这种想法还是洗洗睡吧。也就是说,加量不加价,或者说以价换量是主流。

此外,这轮温和交易的行情,最多持续 1-2 年。因为随着地方政府收储锌房动作的推进,一两年后市场上的廉价房供应必然会增大,保障房和保租房会分走更多有效需求。相当于政府也是参与到买卖房中来的,而政府的房是打折收购的,具有成本优势,在与周边其他房产的竞争中是碾压性的。

同时最重要的是,长期的内在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都难以支持房价继续翻倍大涨。还是那句话,见好就收,不要贪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