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不止一面:

三秦大地上,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地理板块,有粗犷豪迈的陕北,有深沉持重的关中,也有钟灵毓秀的陕南。在大众眼中,陕西不是也不应被简单的定义为黄土地,当我们走近陕西每一片土地,他们也不止有一个面孔,细致观察,你看,陕西的另一面,正在被你我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陕西,随手一拾便是深埋千年历史的黄土,抬眼一看便是名山大川和遍布时间痕迹的文明古建。甚至当你驱车随便前往某个方向时,沿途的城市或村落的地名都包含着古人的美好期盼和一段段值得铭记的故事。

例如凤翔,无论是曾经以“雍”为名时作为九州之一的雍州之域,还是改名凤翔后名字中蕴藏着“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这里是一个见证过大历史、大事件、大情怀的神奇地方。

而今,当人们真的要为凤翔插上助力腾飞的翅膀时,这块凤凰飞翔之地,已经蓄势待发。

1

失落的凤翔

等来了腾飞的翅膀

不夸张的说,历史上,凤翔的地位,长期比宝鸡高。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始皇加冕之地,区位历史悠久,自古即是关中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天下九州,唯雍其昌”,简短辞藻可见昔日繁荣。即便改名为凤翔后,唐时依旧被称为“西京”,足见其深厚的历史政治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伴随着时间的浪潮,在一次次政权变迁之中,凤翔的中心地位一次次被弱化。

直至1936年,陇海铁路通车至宝鸡,使得传统的以凤翔为关中西部货运集散中心的局面开始被打破,商人、产业纷纷前往有了铁路的宝鸡。再至1941年,凤翔专员公署迁往宝鸡,凤翔的政治地位随即被宝鸡所取代。自此,凤翔便成为了宝鸡辖下的普通县。

只是在凤翔人心里始终憋着一股气,二百九十四年的先秦故都,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唐代沦落为府城,1941年又“落架”为县城,只因一条铁路,曾经的地理优势变为劣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凤翔府地图

当然,陇海铁路的开通或许只是凤翔漫长衰落历程里最直观的表象因素。但总有一种假想是,倘若类似陇海铁路的交通机遇落位在凤翔,曾经的中心地位是否能继续保留,并迎来新的凤翔呢?

假想始终只是假想,但新的机遇已经来到。

同样是交通,不同的是,凤翔迎来的不是千里铁轨,而是万米高空。

2008年9月,早已不再承担任何军队飞行任务的凤翔军用机场被选定成为新改扩建宝鸡机场的选址地。经过漫长的申报,2024年初,宝鸡机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终于通过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批复,拟定于今年6月底正式开工,2025年底建成投用。

凤翔,迎来了助力自己再次腾飞的翅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场已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待宝鸡机场建成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在机场以及凤翔全新打造的空港新城集聚,届时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会为凤翔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凤翔又将拿回自己曾经的西府中心的地位吗?

其实不然,实际上,自从凤翔放弃了“撤县设市”计划,转变思路走上寻求“撤县设区”的道路,并在2021年1月成功获国务院批复同意陕西省撤销凤翔县,设立宝鸡市凤翔区,凤翔延续近18年的撤县设市 (区)的努力终获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凤翔,明白自身不应沉迷于昔日荣光,更应依据当下发展大环境和自身产业特色,加速融入宝鸡主城区,融入全市产业发展体系,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之中。

在全新的时代,以全新的身份、定位,走上新凤翔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

凤翔“三绝”

沉淀在时光中的宝藏

从撤县设区到宝鸡机场的选址落位,对凤翔来说,无疑是身份的转变,定位的升级。

这种因行政区划和城市规划所带来的变化,给凤翔带来一次重回聚光灯下的机会,让这座历史底蕴丰厚的宝藏之地,被更多人认识。

在凤翔,高度凝练概括的“凤翔三绝”(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传递出强烈的地方氛围,将凤翔的特色巧妙地诉说和展现。

千年园林东湖誉满神州,“酒中凤凰”西凤酒缔造陕酒标杆,姑娘手譬喻精巧民间手工艺……

每一个词语背后,均是凤翔扬名在外的金字招牌,又能牵引出一段久远、精彩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湖柳,所说的是凤翔东湖的柳树茂密,是当地一处园林景色优美,民众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而凤翔东湖,亦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其扩建与苏东坡渊源颇深。

西周时,称“饮凤池”,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

到了宋仁宗嘉佑六年,26岁的苏轼初仕凤翔府签书判官,他藉“饮凤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作游之所,并因地处城东取名东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十年后,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又疏浚西湖。

凤翔东湖与杭州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人们你之为“姊妹湖”,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凤酒,则更为被陕西人所熟知。

而在西凤酒成为凤翔“三绝”的背后,其实是凤香型白酒作为地域特色酿酒工艺,在凤翔萌芽,发展,成为一张特有的地方名片。

自仰韶文明时期起,这座城市便弥漫着酒香。古雍州时,居住在此处的先民便尝试酿酒。

细数数千年凤翔酿酒的历史,名称上,从雍州醪糟到秦饮、柳林酒、凤翔烧酒,历朝历代,凤翔的酿酒技艺在不断变化,酿造规模在持续扩大,饮酒文化亦代代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定名西凤酒,则是凤翔酒走向世界的标志。

根据记载,1933年,凤翔烧酒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但彼时因“凤翔烧酒”之名不能凸显酒的地域属性,在重新斟酌起名时定名为“西凤酒”。

其基本含义是凤凰飞翔于西府,自然而然,该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酒类产品,也都是西凤酒的前身了。

始于殷商,盛于唐宋,盛于当代,西凤酒以三千年无断代的历史传承,始终贯穿华夏酿酒文明的传奇,也成为了凤翔悠久的历史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这杯西凤酒,也将凤翔千年的凤酒文化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姑娘手,讲的则是凤翔人民高超独到的民间手工艺,是凤翔当地民众自豪的产业。

凭着一双巧手,剪纸、泥塑、草编、刺绣、布制品、面花、木版年画等信手拈来、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凤翔泥塑、木版年画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名远播,并且让凤翔享有“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

凤翔泥塑,以六营村最为集中,且非常出名,这里的200多农户几乎家家从事泥塑生产。

六营泥塑采用六营特有的黑油板板土、白色封洗土、棉花、糯米等六种天然材料,经过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阴干精抛、粉底、出线、装色、上光等十多道严密的工序精制而成。

造型上,以瑞兽神化、风俗人物、花草鱼虫为主要造型,规模大到数米,小则几厘米,泥塑大都想象大胆、形神兼备、粗犷夸张,威武形象中又带着可爱。

色彩运用上也十分大胆,大红大绿,有古香古色之风,大俗大雅之韵,饱满热烈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我国留存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品之一,手艺经历世代传承,技术精湛的工艺大师,赋予泥塑丰富的精神内涵,原汁原味中又带有不同时代手艺人的理解与韵味。

这种富含民俗文化和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泥塑“平安马”“富贵羊”“福寿猪”分别登上过2002年、2003年和2007年生肖邮票主图案,在全国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厚重历史到文化底蕴的积淀,从泥土到艺术的转变,从技艺到味蕾的延展……这些沉淀在凤翔时光中的宝藏,凝结着这座关中小城的风貌与精髓。

从这些喜闻乐见的历史、技艺、手艺,具象化的认识与接触,让我们离凤翔更近一步。

3

从“十强县”走出

凤翔未来能飞多高

文化底蕴光环之下,其实,凤翔的经济发展亦不容小觑。

放在陕西此前的县域考评体系中,凤翔早在2005年就已跻身全省十强县。

要知道,当时“十强县”中多数出自陕北,依靠能源产业支撑,凤翔的经济体量虽不及头部强县,也是为数不多依靠制造业挺进十强的县,此后曾多年入选全省十强县。

在宝鸡全市视角内,近10年来,凤翔的GDP体量一直排名第三,位列渭滨区、金台区之后,高于早在2003年就撤县设区的陈仓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力量使凤翔焕发出亮眼的发展速度?在凤翔总结过去的经验时,提到“发展之快,首先在工业化。”

21世纪最初几年,在看到宝鸡市率先“吃螃蟹”实施企业改制尝到工业经济恢复性生产的“甜头”后,凤翔县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他们结合自身基础,先后规划建设了长青煤电化、柳林酒业、陈村电子、县城医药化工、长虹农产品工贸、六营民俗、川口河建材、南指挥食品等八个特色鲜明的经济园区,积极引导项目、企业向园区聚集。

建园区、聚产业、促集群,这样的举动在现在看来依旧适用,可见当时凤翔的发展思维之超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早先一步的布局,为凤翔铺垫了扎实的工业基础。

从凤翔“县”时代的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20年时其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55.8:32.2,第二产业占比已经达到56%,属于工业强县。

而“县”的属性,其实一定的程度上也桎梏了工业发展的空间,以工业为主的“区”,显然比以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县”,更适合作为凤翔的行政区划。

因此,撤县设区的完成,一个最直接的利好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来更大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对于宝鸡市来说,凤翔撤县设区也是其寻求变化的一个突破点。

近年来,宝鸡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困局,交通枢纽地位、产业转型难题、突破空间桎梏等等,需要宝鸡去理顺结构,应对冲击。

落位在宝鸡市区东北方向的凤翔,在本身的地理特征、区位优势、发展基础上,给宝鸡中心城区带来了“北延”战略足够的发挥空间,成为城市扩张的最佳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县城到城区,从打造宝鸡副中心到加快融入主城区,成为市辖区后,凤翔加快了对于自身定位的转变,提出打造宝鸡主城区的空间扩展区、关中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新枢纽与物流新基地、具有全国品牌影响力的中国西凤酒城等多个“身份牌”。

更多的变化,也正在随之发生。

“区”的身份,意味着凤翔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城市配套,行政方式方法、产业迭代升级等方面将迎来明显变化。

而凤翔也将通过实施五大战略(工业升级、项目带动、城乡协调、文旅融合、民生提质),尽快实质上完成转变,达到主城区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获得更多城市建设方面的财政支持,凤翔提速城市发展的脚步有了底气。

区域发展,打破交通上的阻滞总是第一步。目前凤翔就将关环高速、宝鸡北过境、G244改建、凤翔大道、凤蟠大桥等项目作为重点,加快推进,为加强与主城区的联动,提供有效支撑。

尽快缩小区域配套上的差距,凤翔提出了片区改造、城市更新的方向,通过项目建设,填补城镇化建设上的短板,建设停车场、口袋公园,完善应急避护、公共消防等功能,打造品质城市生活空间。

具体举动上,东湖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大秦雍城博物馆开工建设等等,无不是凤翔区提升区域水平,提高市民休闲文化生活供给所做出的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秦雍城博物馆效果图

回归到经济发展上,凤翔提出了建设“一区四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西凤酒城、科创生态新城、宝鸡空港新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区域结构,从中也直观的体现了凤翔的重心和雄心。

并且在产业分布上,凤翔有着对于产业空间布局足够清晰的认知与规划,将“一核一轴总引领,两带三区四板块,五大基地齐发展”作为指引产业发展方向与目标。

在这其中,既包含着白酒、能源化工等原本的优势产业,并实现转型升级,也包括有通过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开发释放文旅产业的潜力,通过技术、金融、政策、改革的赋能带动特色农业的转型,凭借未来机场建设实现临空经济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翔城镇发展格局

从当下来看,凤翔将白酒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并认为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西凤酒城建设规划》的提出,就足以见得凤翔对白酒产业的重铸。

围绕白酒产业,可以看到,凤翔正在通过西凤酒10万吨基酒、柳林酒5万吨基酒、华山论剑1万吨基酒项目建设,现代包材产业园建设,国粹凤香扩建、金凤酒业技改等项目进行集中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凤酒城规划蓝图

在能源化工产业方面,重点则紧盯在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长青工业园区作为主要的产业聚集地,也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载体。

凤翔将依托煤制甲醇项目优势,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实施煤化工延链补链行动,打造精细化工产业新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机场方才获得批复并将迎来开工,但长期来,宝鸡与凤翔对于以机场为核心进行空港新城的开发,从未停止。

在对于空港新城的想象中,发展航空间接关联产业,发展机场外围拓展功能,发展建设临空经济辐射区等等,都是可发挥的空间。

此前,公开信息中,这里还将重点布局电子、通讯、仪表、航材等高附加值产业及航空配套产业。

这些规划的落地,将带给凤翔经济发展上足够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发力工业、商贸、文旅之外,凤翔保持着“工农兼修”的态度。

毕竟,据《禹贡》载:“雍,其田上上”。土地和农耕优势也为凤翔及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发展贡献重要的力量。

只是,在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凤翔选择依势而动,走出传统农业大县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路径。

苹果、高粱、红薯、大葱等等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品牌化运营,融合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多层次提升态势明显,放大农业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翔红薯种植基地

撤县设区、机场落址,就像是凤翔腾飞路上的一个支点。

借力这个支点,凤翔可以转向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可以飞向更高重振往昔繁华。

迈向一片新的天空,凤翔搏击长空能够飞得多远?飞得多高?有着无尽的想象空间。

编辑:解革/Lyna

审核:解革/Lyna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