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峨眉山歌”特色非遗教育示范基地授牌暨第三届乐山市级非遗“峨眉山歌”研讨会在“峨眉山歌之乡”高桥镇举行。来自乐山市、峨眉山市的非遗专家、音乐家及文化艺术家与峨眉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高桥镇党委和政府、镇关工委相关负责人及高桥镇山歌演唱者等齐聚高桥镇高桥小学,共谋乐山非遗“峨眉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峨眉山歌”非遗传承人与非遗专家、学生代表合影

据了解,“峨眉山歌”是四川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35年,根据“峨眉山歌”创作,用四川方言演唱,在峨眉山实地拍摄的四川第一部乡土电影《峨眉山下》中的《牡丹开》和《种高粱》两首电影插曲,通过上海百代公司灌成唱片全国发行。随着影片的上映和唱片的发行,《牡丹开》和《种高粱》两首歌在成都及其他城市广为传唱,“峨眉山歌”一时间风靡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进太为基地授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永镇为非遗教育导师颁发聘书

2006年,峨眉山市先后将“峨眉山歌”申报为峨眉山市和乐山市首批“非遗”项目;2018年,高桥镇被峨眉山市政府命名为“山歌之乡”;2022年,高桥镇党委和政府将“峨眉山歌”传承工作列入镇里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组建了“峨眉山歌”老年志愿者演唱团,并在峨眉山市关工委及专业人士指导下,召开了首届乐山非遗“峨眉山歌”研讨会,积极开展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峨眉山歌”非遗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高唱“峨眉山歌”

去年以来,高桥镇党委和政府发动各村(社区)积极开展了“峨眉山歌”的保护、抢救、收集工作。镇关工委“峨眉山歌”老年志愿者演唱团,走进社区、校园,传唱“峨眉山歌”。同时,还承办了首届“峨眉山歌”非遗文化艺术节,开展了各村参与的“峨眉山歌”大赛,并召开了第二届乐山非遗“峨眉山歌”研讨会。去年,高桥镇关工委执行主任王桂兰带领峨眉山歌非遗传承人前往高桥镇小,向学校三年级至六年级的近200名小学生宣讲和教唱峨眉山歌,使传承千年的“非遗”在高桥镇小学“活”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年志愿者演唱“峨眉山歌”

授牌仪式上,峨眉山市关工委执行主任李进太为“高桥镇小”授牌;高桥镇党委书记李思远表示,将继续探索“非遗+课堂”等创新模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山歌”焕发新光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水;高桥镇小校长罗永镇为“峨眉山歌”非遗传承人张榜荣、官云华、冯乐富、温国英等颁发了“高桥小学非遗特聘导师”证书。授牌仪式后,高桥镇“峨眉山歌”老年志愿者演唱团和学校学生分别表演了《歌唱家乡》《高桥儿女颂党恩》《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山歌伴莲萧》《幸福高桥,我爱你》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峨眉山歌。

在随后召开的第三届乐山市级非遗“峨眉山歌”研讨会上,李进太与多位专家和领导听取了高桥镇关工委执行主任王桂兰的工作汇报后纷纷发言,大家充分肯定了高桥镇党委和政府、镇关工委在“峨眉山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就下一步的工作提了好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峨眉山歌”研讨会现场

大家一致表示,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建议成立专门的高水平创作团队,将收集来的“峨眉山歌”整理存档,并从中选择出有特色、有生活、有情趣,广大人民喜爱的“峨眉山歌”进行艺术提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一首首承载着峨眉山历史和民俗民情的“非遗”山歌从峨眉山唱到全国,“飞”向世界。

(林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