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冬出现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进口阿奇霉素因为卖脱销登上热搜。近日,进口阿奇霉素“撤网”的话题又引自媒体热议,群众反映“进口阿奇霉素在当地公立医院买不到了,怎么办”。大家关心的进口阿奇霉素“希舒美”(某外资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系列产品,在此专指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具体情况如何呢?

希舒美“撤网”是怎么回事?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撤网”。目前,各省搭建了医药采购平台,作为公立医院和企业之间买卖药品的主要渠道。它的角色类似于网购用的电商平台,企业把药品展示在平台上,公立医院从平台上下订单采购,这个过程被笼统称为“挂网采购”。“撤网”,顾名思义就是把原先展示的药品信息从平台上撤下来,不能通过平台采购该药品。有的“撤网”是企业经营策略调整,主动采取的退市行为;有的“撤网”是企业违反挂网规则或者存在其他风险行为,例如某个药品因回扣问题被认定为严重失信,就会被平台方撤网。

为什么会出现部分省份希舒美“撤网”的情况呢?2023年11月,国家对包括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在内的42种药品组织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包括内外资11家企业参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的投标。按照规则,报价较低的前9名中选,希舒美报价5.58/袋,比第9名0.98元/袋的报价高出约4.7倍,排在末位最终落选。

集中带量采购的意义是同质情况下价格最优,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集中带量采购的“量”,一般是全国公立医院需求量的60%-70%左右,这部分公立医院应采购中选产品。例如某家公立医院报的量是每年需要阿奇霉素1万盒,那么其中7000盒需要从中选品牌里采购,确保有价格适宜的药以供群众使用,剩下的3000盒可以采购其他中选品牌,也可以采购希舒美等落选品牌,由该医院自行决定。至于落选品牌的高价格怎么办,各地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积极争取企业适度降价,缩小与中选价的差距,以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希舒美落选后多地“撤网”,问题主要在“价”上。按照部分省(市)关于集采落选药品的挂网规则,像“希舒美”这样的跨国公司产品,如果价格不高于其全球中位水平,可以继续挂网,相当于在这些省(市)平台的挂网价需从5.58元/袋降到4.47/袋。遗憾的是,该公司宁愿选择将希舒美从平台撤网,而不是适当降低供应当地公立医院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舒美“撤网”,还有没有质量过硬的阿奇霉素可用?

希舒美“脱销”“撤网”的话题之所以牵动宝妈宝爸们的心,与致病微生物“支原体”有关。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儿童上呼吸道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如病情延误可能发展成支原体肺炎。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是首选治疗。而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家族的重要成员,加上“进口药、大品牌”的光环加持,希舒美逐渐成为了宝妈宝爸们心目中对付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利器。

宝妈宝爸们可以放心的是,希舒美“撤网”并不等于买不到、用不上。“撤网”是从主要面向公立医院的医药采购平台退出,民营医院、零售药店基本不受撤网影响,相关互联网售药平台也都可以买到希舒美。除了希舒美,宝妈宝爸们还可以考虑选用质优价宜的国货阿奇霉素。目前,国产阿奇霉素产品在全国医院和药店市场份额已占到6成左右的份额。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的国产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中选价均不高于1元/袋,大部分是国内知名药企的产品。为保证患者用上高质量的中选药,医保部门把通过国家药监局“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集中带量采购的入围门槛,都是与原研药等参比制剂实打实比较过的,国家权威认证,可以放心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舒美贵得有理由?

网上不少宝妈宝爸们还是不免担心,有的认为希舒美既然价格能比国产阿奇霉素贵那么多,是不是说明它对付儿童支原体感染的效果就会更好?有的认为希舒美作为国际知名药企的明星产品,前期有大量的研发投入,价格高一些是应该的。有的拿自身经历举例子,认为孩子支原体感染后用了国产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感觉效果不明显”,担心会不会便宜没好货。

希舒美头顶“进口药”“原研药”等光环,相当于企业定价自带美颜滤镜。公开资料显示,阿奇霉素是前南斯拉夫(现克罗地亚)企业SourPliva公司于1980年研发的,他们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老前辈“红霉素”的化学结构为基础,微调修饰后得到了阿奇霉素。上世纪90年代,企业将该药全球市场开发权转让给美国辉瑞公司,1996年被引进国内,中文商品名定为希舒美,上市初期超过8元/袋。作为一个占据医院和药店市场半壁江山将近30年的老药,其高昂的研发成本也早已分摊回收,而且希舒美已经实现在中国境内本地化生产,人工和制造成本也是下降的。

有人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据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国际价格显示,希舒美在某些欧亚国家的价格远低于我国,有的折合人民币每袋2元左右。我国一些省市引导其适度降价,远不至令其亏本。企业自主定价应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法定原则,不能凭着洋药的牌子实行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歧视中国消费者。

至于说有些人认为孩子用了国产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感觉效果不明显”,担心“是不是便宜没好货”,恐怕不是品牌优劣的问题,而是阿奇霉素这个老药遇上了新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抗菌药普遍面临的“耐药性”问题。有专业文献报道,自2000年以来,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肺炎支原体在亚洲国家广泛出现并迅速增加,约占中国和日本相关病例的80%-90%。国内某知名儿科专家曾公开发声:“目前常见的肺炎链球菌、支原体等病原体,对阿奇霉素具有很高的耐药性。”如果把支原体感染比作一把锁,阿奇霉素比作开锁的钥匙,如果钥匙没配好,开不了锁,这种情况是质量问题;耐药相当于锁芯换了,照着老锁芯配的钥匙,不管由谁来配,认真与否,手艺好坏,都开不了新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时能对“纯进口”等美颜滤镜说声再见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国产药总体上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模仿和追赶的地位。反映到临床用药和患者选择上,对进口原研产品有偏好有依赖,对跨国公司定高价的行为也相对宽容,如同开了美颜滤镜。

2012年以来,我国医药产业迈入了发展的快速路,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坚持“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深入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促使国产药品的品质和疗效快速提升。以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涉及的品种为例,近40家医疗机构联合开展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仿制药与原研药的疗效和安全等效。列入研究的阿奇霉素、头孢地尼、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以细菌清除、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多项指标,开展基于真实世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无统计学差异。

同时,也有不少进口药、原研药退出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有161种进口药未在我国再注册,其中不乏过去临床常用的知名药品。例如默克公司生产的二甲双胍,GSK公司生产的阿德福韦酯片等,国内市场停售两年以上。由此产生的用药缺口已由国产药补上。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国内的二甲双胍,在降血糖疗效和肝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方面与进口原研药并无明显差异;阿德福韦酯片是二线抑制乙肝发展的二代药,国内早有三代抗乙肝药公司供应,疗效和安全等方面更显优势。

少数已过专利期多年的老药仍在中国高价销售,另一方面已有国产药替代后,仍有部分患者非原研进口药不用,这可能会助长少数企业挟患者以逼涨逼高的“底气”。对于患者渴望快速治愈的心情,所有人都能理解。与疾病的抗争,不仅要依靠药物,还要分析疾病形势、优化治疗措施。简单将治疗效果归因于是否用进口药,虽然可以很轻松地解释,但远不够客观和科学,反过来还会助推少数高价药继续在中国销售的“底气”。

进口原研药对中国人民医疗健康保障的贡献不能也不会被抹杀,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过去欢迎,未来也欢迎进口原研药参与公平竞争、服务临床,14亿人的用药需求保障问题也需要多元化解决。风物长宜放眼量,希望内外资所有医药企业在创新药研发和仿制药研制方面下硬功夫,通过质量、疗效争得市场和临床的广泛认可,以适宜的价格提升广大群众在用药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符媚茹 张雯卿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