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白银价格飞涨,势头甚至超过黄金,罕见地成了贵金属行情“领跑者”。而在光伏行业,银浆是电池制造中最重要的辅料之一,银价的飙涨,也为当前如火如荼的光伏技术路线之争又添了一把火。

“卡脖子”的辅料与“降银耗”的尝试

光伏制造过程中,对银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电池片制造环节,用到的是由高纯度银粉和少量其他有机材料组成的光伏银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制作过程中,一片光伏电池的正面、背面都需要用到银浆(背面还需要用到铝浆),以此来形成两端两极,而光伏银浆的质量,尤其是导电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片的性能和质量。从成本角度考量,银浆约占目前主流P型电池片成本的10%-11%左右,是除硅片外成本占比最高的材料,在非硅成本中更是占到接近1/3的比例。

在光伏制造的演进过程中,降低银耗一直是技术攻关的主要课题之一,究其原因,除了银成本占比本身较高外,还与银价的波动性和我国在这一辅料上被“卡脖子”的状况有关

在光伏国产化进程中,以往依赖于外国进口的大部分主辅材料、设备都已实现了全面国产替代,其中就包括背面银浆和铝浆,但高效电池片的正面银浆却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尤其是最重要的高纯度银粉方面,对日本制造企业的进口依赖度较高。虽然近5年来,正面银浆国产化的进展已经提速,国产占有率也到了60%以上,帝科股份(300842.SZ)、聚和材料(688503.SH)等也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头部企业,但其主攻方向较多集中在高温银浆,而在许多高效率新型电池需要用到的低温银浆方面,国产化率仍然较低。

从2023年下半年起,光伏电池“N型替代”浪潮愈发汹涌,2024年更是被普遍视为“技术迭代之年”,而新的N型电池相较上一代PERC电池的银浆消耗量更高,成本也从10%-12%左右升到了16%-24%之间(不同技术路线电池成本占比差异较大),降低用银成本也显得愈发重要

目前来看,银浆国产化仍是必要之举,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此前的测算,如果低温银浆也能够实现国产化,那么其成本可降低约2000元/kg,降幅是进口银浆均价的1/4左右;此外,在电池制造工艺上,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报告,目前很多厂商、实验室都在研究通过OBB无主栅技术,或多主栅技术,采用更细的银栅、通过更大的单位组件功率摊薄单位用银量,降低用银成本。

除了以上“贱金属化”方向外,“降银”“去银”也愈发受到关注,比如降低银浆中掺银的比例、通过电镀铜等工艺替代银等贵金属。目前来看,通威股份(600438.SH)、晶科能源(688223.SH)、帝尔激光(300776.SZ)、聚和材料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在降银耗、降成本方面投入了不少的资源进行研发,但相关成果何时能在产业中规模化应用,还未见到明确的时间表。

TOPCon成本承压,HJT迎来利好

在5月22日A股光伏板块的全线大涨中,N型(电池、组件)三大技术路线中的HJT路线涨势尤佳,板块龙头东方日升(300118.SZ)、金刚光伏(300093.SZ)均以“20cm”涨停封板收盘(供给出清或将加速,A股光伏板块迎来全线爆发),而这一现象也与近来银价的飙涨、光伏银浆成本的增加有关

要看懂HJT的这波利好,还要从目前不同光伏技术路线在银浆使用上的区别说起。首先,目前N型电池路线中发展最快、市占率最高的TOPCon电池,也是耗银量较高的一种技术路线。根据CPIA的测算,相比于上一代PERC电池,TOPCon银耗增加了近30%。而与HJT相比,据SOLARZOOM新能源智库方面的数据,截止2023年底TOPCon电池每W银耗量为11.6mg,而HJT为8.6mg/W。

而反观HJT技术,其银耗量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根据SOLARZOOM的同口径测算,到2024年底,HJT单位银耗可能会进一步降至3.2mg/W左右,而TOPCon则预计会降至8.7mg/W,与HJT目前的水平相当。也正由于此,市场会认为银价高涨对TOPCon的成本压力更大,而HJT则因此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此外,从市场价格来看,HJT电池、组件均价均高于TOPCon,如果后者成本上升,那么在当前组件价格“跌跌不休”、难以企稳回涨的情况下,HJT就能在利润上形成优势,也更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和市占率。而且,从银的可替代性来说,HJT电池目前对银包铜、0BB等技术兼容更多,有机构据此测算称,当银价涨到8000元/kg时,HJT的浆料成本相比TOPCon要低0.04元/W,而就在5月2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的白银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已达到了8231元/kg。

不过,还需要提及的是,TOPCon电池与PERC一样,主要使用的是已经国产化的高温银浆,而HJT则需要用更多依赖进口的低温银浆,在长期趋势研判中,这点也不得不考虑进去。

近期银价的上涨也催生了行业降银耗、去银化的讨论,CPIA此前曾预测称,到2030年,N型电池的银浆消耗量有望降到100mg,降幅接近50%。近期,无论是专注于TOPCon的晶科能源,还是HJT领域的迈为股份等头部企业,都在年报或公告、业绩会中披露过银包铜、电镀铜或0BB等技术的进展,并表示各类降银耗或无银化技术正越来越接近量产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BC技术未来也可以用铝浆替代银浆,形成更高的性价比优势。

CPIA此前曾做过一个光伏技术路线演进预测,认为在2024年到2030年的“N型替代”过程中,TOPCon路线会始终保持市占优势,预计市占率会从20%以上的水平增长到40%以上的水平;HJT次之,最终也将占据超过20%的市场;BC电池则预计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2030年之前会逐渐接近10%的水平。但从银价上涨引发的关注也可看出,各类技术路线在发展中还会面临很多的变数,更何况,理论转换效率更高的下一代钙钛矿电池也已经蓄势待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市场的反应和预测与产业的实际情况往往有一定出入,据钛媒体APP了解,银价短期的涨势似乎并未很快传导至多数电池企业制造成本上。目前市场对贵金属行情未来走势的预判仍有分歧,其对光伏行业的真实影响也仍需观察。(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