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驻常熟记者 陈洁 见习记者 施含韵 通讯员 沈馨)前天,住建部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常熟向全国推广构建“全流程”处置体系、健全“全方位”管理制度、推动“全社会”习惯养成的县域垃圾分类“常熟经验”。据了解,常熟是全国唯一在此次大会上作经验交流的县级市。

近年来,常熟市始终将垃圾分类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工程,坚持精准施策,加强科学管理,夯实基层治理,奋力书写生活垃圾分类“常熟答卷”。该市717个小区撤除2万余个投放点,高标准新(改)建清洁屋1060个,配备洗手、除臭等便民设施;配备收运车辆3000多辆,形成328条“公交式”收运线路,严格落实分类收运,推进“两网融合”,构建城乡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

为提升管理水平,常熟市实行市、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两级专班实体运行,配套日常督导、执法检查、警示曝光等机制,健全市、街道、社区三级评价体系,纳入部门和属地绩效考核,压实管理责任。同时,定期评价小区分类成效,实行ABC分级管理,建立“投收运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源头安装抓拍、语音提醒、计量监控设备,并在收运车辆安装GPS,实时管控运行线路、时间,提高收运效率。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关键在于市民习惯的养成。常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四级党组织联动机制,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桶边督导,积极创办线下课堂、线上云展馆,打造街道特色研学线路15条,开展全媒体宣传和多样主题活动,组织家校联动活动,带动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参与。

下一步,常熟将对标先进,以绣花精神巩固提升垃圾分类成效,持续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