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近日,门头沟区“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据了解,自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门头沟全区生活垃圾月清运量从10131吨减少到9836吨,日均减少9.8吨。

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门头沟区采取“党建引领、政府推动、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作原则,将垃圾分类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深入小区、村开展检查,主管区长每月召开会议研究推进重点难点工作。过去四年来,共制定《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工作任务》、《垃圾分类考核方案》等制度文件90余份,组织例会120余次,完成垃圾分类工作简报158期。

同时,门头沟区开展“撤桶并站”行动。全区桶站由3447组减少至1033组,减量70%,并建设完成了204座分类驿站,覆盖153个小区,覆盖率达到75.6%。全部直收直运车辆完成了GPS及称重设备安装、标准化喷涂,精细化平台搭建完成,基本实现各类垃圾从源头到末端全流程追踪管理。同时,不断规范再生资源体系,设置可回收交投点382处、中转站3处、临时分拣中心1处的布局,全区再生资源回收量每日约91吨,回收利用率保持在41%左右。

此外,门头沟区还细化日常执法管理,指导督促属地落实执法监管责任。坚持“城管执法精准进社区”常态管控,对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正确投放、屡教不改的居民个人,在社区、物业的配合下进行精细画像、精准执法,开展教育引导和执法处罚,突出执法措施落地。持续开展“城管开放日一一垃圾分类执法宣讲进社区”活动,通过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形成参与分类、主动分类、准确分类的良好习惯。四年来,门头沟区各相关执法部门累计检查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66962家次,依据条例累计处罚生活垃圾相关违法行为8894起。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