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5月22-23日,2024“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暨“多彩非遗”黔南体验行走进地球“绿宝石”——荔波,外国留学生穿越荔波喀斯特,探寻民族风情魅力。

期间,来自泰国庄甲盛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常州大学等国内外合作高校的20多名留学生来到荔波小七孔景区、荔波洪江国际艺术村,探寻荔波山水秘境和多彩民族风情,感受世遗圣地的魅力。

小七孔景区集洞、林、湖、瀑、石、水等多种景观于一体,风光奇绝。外国留学生们来到这里,开启荔波喀斯特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国留学生们参观洪江村史馆。

初夏的小七孔碧水悠悠、空气清新。一曲由泰国民族乐器演奏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在小七孔古桥悠悠响起,外国留学生们身着本国传统服饰或当地苗族服饰,行走山水间,沉浸式打卡人间绝美秘境。

世遗荔波遇上泰国音乐文化,一首《好花红》更是碰撞出绚丽的火花。泰国教师Phojnicha Roeksamut介绍:“我使用的是泰国高音二弦胡琴(So Duang),刚才的音乐描述了黔南美丽的红花和景色,节奏也和荔波小七孔的景色相适应。这里的大自然很美,空气也很清新,印象最深的是水的颜色和拱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国留学生们畅游小七孔。

“小七孔风景非常漂亮,天气也很好,今天我要当一名漂亮的苗族美女。这边好吃的也很多,尤其是米粉和茶,特别棒。”来自老挝的留学生阿丽果穿着精美的苗族服饰在小七孔古桥拍照,坦言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小七孔水的颜色。

在拉雅瀑布,水流从高处飞流直下,水花四溅,水声震天,仿佛一道白色的绸带悬挂在峭壁上。来自伊拉克的李好一边举起相机拍下记录,不自觉发出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荔波洪江国际艺术村以艺术融入乡村建设,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以艺术为魂、生态为本、教育为根、旅游为形,促进原始古朴的民族村落向吸引游客的景点转变。以艺术乡建加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洪江村相继获得“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东盟教育周美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等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国留学生们体验捉鱼快乐。

来到洪江村,外国留学生们漫步村落间,通过实地参观、听取讲解、亲手体验等形式,学习了《艺术乡建》《稻鱼文化》《民族刺绣工艺文化》《民族印染工艺文化》课程,近距离感受着这里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风情与现代艺术之美。

“村庄非常美,美得很自然,还感受到了农村纯朴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房屋很有特色,村子充满了艺术气息,简直美得让人吃惊。”来自老挝的留学生阿努松毫不吝啬对洪江村的赞美。

泰国留学生张健对入驻洪江村的艺术家非常感兴趣,他认为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的作品内容是关于塑料的,它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画得特别漂亮,很有特色,保护全球环境的意义也很值得大家思考。”

期间,大家还来到稻田边,换上“装备”,拿着捕鱼篓争先恐后的下到稻田里捉鱼,亲身体验稻鱼共生系统的神奇魅力以及中国稻渔种养的历史与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国留学生们在小七孔拍照留念。

泰国留学生林心德和好朋友一起下田体验了捉鱼,满身泥泞“满载而归”。“刚下到田里的时候,就觉得特别难,泥土一直黏在脚上,根本动不了,后面慢慢适应了,大家齐心协力也抓到了好几条鱼,特别好玩。”

本次活动讲述具有黔南特色、黔南风格、黔南深度的黔南故事,以贵州非遗文化为纽带,通过国际青年在贵州体验学习的第一视角,呈现贵州传统非遗技艺的精妙,传递贵州非遗蕴涵的东方智慧。(文/图 戴友维 覃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