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副教授、传统基金会2023年度学术获奖者波佩斯库(Ionut Popescu),以及大西洋理事会高级主任丹·内格里亚(Dan Negrea)日前在《国家利益》杂志上联名发表了一篇文章。之所以点出这篇文章,是因为他俩基本上集中体现了美国保守势力对当下中美关系的判断。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前总统特朗普的对华战略是成功的,拜登延续了这个战略,但方向出现了偏差,所以搞不定中国,现在美国需要的是让特朗普回归,因为“他是中国的克星”。

为什么他们有这个决定?因为在他们看来,特朗普的政策核心,是坚定地将中国视为“不可调和”的对手,美国在经济、技术、外交和军事领域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对抗,中国扩大经济和地缘影响力的努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篇文章的原文,没有办法翻译,因为充斥着典型的美式傲慢和冷战思维。我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如果这就是美国现在这些学者、智库的水平,那真就是没救了。简单说一下,文章里面,这两个大砖家将特朗普的关税、对中国公司的制裁视为“胜利”,将所谓“南海自由航行”、将中国提出“环太平洋演习”视为“有效的惩罚”,将操弄台海问题视为“组建反华联盟的外交基础”。

总结一下就是,他俩认为,除了直接开战,美国应该采取一切可用的手段、不留任何余地的跟中国对抗,完全是一种发癫状态下才能写出来的文字。

这就让人好奇了,拜登不也是这么做的?甚至有些事情做得比特朗普更过分,但为何这两人还要说拜登的政策错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拜登的所谓“竞争与合作”就是错的,应该回归“特朗普主义”,美国与中国是“不死不休”,所以“不是竞争、更没有合作”。

说真的,没有谁会相信,拜登的对华政策还留有余地,不过是用“竞争与合作”掩盖起来的“对抗和脱钩”,我们早就看穿了一切,不止一次说得明明白白。

此外,他们还说拜登“没有制定具体的政策”,这就更好笑了,从基建到产业链,拜登抛出过多少个计划、战略,什么“重建更好世界”、“印太经济框架”、“安全供应链”、“芯片与科技法案”,还召开了什么“民主峰会”、“美国东盟峰会”,最近还搞出了一个“吕宋经济走廊”,钱花了不少、大饼画得更多,就是没有一个成功罢了。

这两个人代表了华盛顿对华政策的核心思想,没有“最反华”、只有“更反华”,就这,你能说“中美不是敌人”吗?怎么可能!

既然拜登比特朗普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何这个教授、智库,还觉得拜登不行、搞不定中国,要让特朗普上?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特朗普刚开始这么搞的时候,我们还有点不适应,拜登又延续了特朗普的政策,但到他这个阶段时,就已经推行不下去了,所以产生了“特朗普还能打一打”的错觉?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观点并没有太大的新意,美国对中国的围堵遏制,有没有成功,事实很清楚,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水平进步明显,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这两人表达的,不过是对霸权主义的痴迷,形成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妄想,宣泄着无能狂怒罢了。

不管2024年美国大选是什么结果,不管是拜登还是特朗普,又或者是谁,中国始终还是那个中国,新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谁也无法阻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