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士康招工点

2010年5月25日上午,新华社英文版报道:一名富士康员工在深圳华南富士康观澜分厂、观澜镇樟坑径村坠楼,当场死亡。

据悉死者叫李海,男,湖南醴陵人,中专学历,死亡时年仅19岁,入职富士康42天。这是富士康当年发生的第十一次跳楼事件,也是第9起死亡事件。此前有两名富士康员工跳楼受重伤。

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当年曾引起大家的普通关注。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富士康员工的“十一连跳”:

  • 2010年1月23日,观澜分厂男性员工马向前(河南籍)坠楼死亡,19岁;
    2010年3月17日,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田玉(湖北籍)从三楼宿舍跳下,跌落在一楼受伤;
    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死亡,23岁;
    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女工饶淑琴坠楼,仍在医院治疗,18岁;
    2010年4月7日,观澜樟阁村一男性员工身亡,22岁;
    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
    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2010年5月11日,龙华厂区女工祝晨明从9楼出租屋跳楼身亡,24岁;
    2010年5月14日,龙华厂区福华宿舍男员工梁超(安徽籍)跳楼,21岁;
    2010年5月21日,龙华园区男员工南钢坠楼身亡,21岁;
    2010年5月25日,观澜园区男员工李海坠楼身亡,1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士康员工宿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士康“十一连跳”盘点

事实上,2010年富士康员工坠亡的不止这十一起。查找当年的媒体报道,至少还能再找到两起:2010年5月26日,龙华厂区贺姓男工深夜坠楼死亡,23岁;2010年11月5日,观澜园区23岁男员工坠楼自杀……为什么这些年轻的生命、会前赴后继地选择跳楼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事发单位富士康及其所属的鸿海精密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电子(即产品供消费者使用)制造企业,没有之一;富士康以员工密集排布、劳动封闭集中、设备及配件高度集合的生产方式,来保证各种集成度较高的电子产品能够高质量、成批量的提供给市场。

富士康工人程琳(音译)透露,工人们在工作期间不准打电话,除非生产线负责人临时代替他们的位置,否则工人不得离开生产线。

心理专家分析:将成千上万的工人圈禁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进行简单而又重复的枯燥乏味的劳动,难免会有某些个体出现压力、产生不良情绪。社会行为研究中有个类似于木桶理论的理论:当个体集中为群体时,群体的智商取决于其中最低的,情绪的激烈程度取决于其中最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工者

对于已有不良情绪倾向的个体,他们在大规模制造的工作环境中,没有排解压力和情绪的渠道,很容易产生极端事件。不过,当时也有港台媒体给出其他的说法。

比如有“通灵人士”的说法称,富士康某厂区原本是个荒地,两三百年前,四五千名客家人到附近定居。客家人认为“小鬼上不了神位、受不得香火”,故他们有难产或死亡的婴儿,就会一个丢到叫”皮仔园”的乱葬岗,长年累月这里就有上千个含冤婴灵。巧合的是,坠楼最多的宿舍就在皮仔园附近。

按照他们的说法,那些坠楼的人是这些冤灵在寻找替身;他们还煞有其事地说,某个坠楼员工跳楼前走路左摇右摆,好像被无形的手拉着上顶楼,就是有“不明物体”一直跟着他。

(笔者还看到有说法称,富士康的“十一连跳”其实是“十三连跳”。有自称内部人士的人说,第一个跳的人家属去闹然后厂方赔了很多钱,后面的基本都是奔着赔偿去的。好几个是癌症患者就为了赔偿给家里留点钱特意去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