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全国人民经历了几年的奋斗后,各行各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身为南京无线电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的槐亚东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忙碌,到了夜晚,当然需要好好休息一番。

可在1956年1月11日凌晨5点,一通电话却彻底把他吵醒了,按理说没人会在这个点打电话。

对方上来就表明了“江苏省委”的身份,这也让槐亚东直接直起了身子,等候着对方的工作安排。

可江苏省委这边并没有把具体工作说明白,只是说有一位重要人物要来厂里视察工作,让厂长早点做好准备。

槐亚东也有点纳闷,心想着可能是市里或者省里的重要领导,他不敢怠慢,一早就来到了工厂做好迎接工作。

那位重要人物出现的瞬间,槐亚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是谁?为何会来到南京视察无线电厂?

神秘的“当家人”

槐亚东任职的这家无线电厂可有些来头,而他的建立,也跟这位神秘的重要人物有着不寻常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当时红军的处境依旧非常艰难,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斗争中,红军在江西永丰打了一场大胜仗, 缴获了一部电台。

可这部电台只能收信不能发信,当时大家称之为“半部电台”。

毛主席、朱德得知情况后也对电台极为重视,因此,随着电台被俘虏的10名国军人员参加了红军,这些人中就有王铮,后来被誉为“中央苏区和我军无线电通讯事业创建者”。

看着这“半部电台”,毛主席还当即下了命令:必须妥善保护无线电技术人员和电讯器材。

战争状态下,对于情报的把控是极为重要的,若是没有一支无线电部队,又如何能跳出蒋介石的包围圈?

朱德也明确指出:无线电的工作,要比任何局部的技术工作都更加重要。

想法马上就被付诸实践,1931年2月红军在江西宁都县小布镇举办了第一期无线电队训练班。

后续的4年,中央红军举办了11期无线电训练班,总计培养了2100位无线电领域人才,赫赫有名的新华社前身也是在此期间出现的,有了这个电台,中国劳苦大众的声音终于能穿越万水千山传向中国与世界。

待到红军完成了向解放军的蜕变并建立起全新的中国,中国的电子工业依旧被高层领导所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无线电厂的工人们也在夜以继日,这项工业需要不断地自主创新。

只是,当“神秘人”突然来访时,他还没能第一时间将二者结合起来。

槐亚东是厂长,他身上的担子很重,几乎每天都处于过分劳累之中。

1956年1月11日凌晨5点,他接到了那个重要电话,也弄不清楚这个重要的“重要人物”是谁,只知道是位大人物。

电话挂断后,他就再也睡不着了,早早就朝着工厂的方向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点是上班的时间,厂里面的干部都来了,槐亚东把大家召集到一起,一脸严肃地说:

“有个紧急的事情,我接到省委指示,有位重要人物要来咱们厂子里参观。”

厂长的话也让各位干部摸不着头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让厂长都无法知道他的准确姓名?

性急的干部已经坐不住了,在台下大声问道:“厂长呀,你猜猜这个人是谁啊?我们都想不到!”

槐亚东什么都没回答,只是继续说道:

“不管是谁要来参观,我们都要认真准备好接待工作,接下来我宣布三项纪律,务必传达给下面的每一个人。”

更令大家感到惊讶的是,到了上午8点整,省公安厅的警卫人员来了,协同厂区警卫一同做安保工作。

看到如此情况,大家也都不议论了,心中大概有个底:应该是中央的哪个干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都紧紧等候着,时间似乎被拉得很长。

上午10点多,几辆小汽车出现了,缓缓驶入无线电厂的大门,厂里面的干部“预判”出现了失误:这个大人物没有进入办公楼,反倒是直奔生产车间而去。

槐亚东见状也立即坐上了小汽车追上,心怀忐忑地下车迎接,当那个身穿浅灰色大衣、头戴八角帽的高大身躯映入眼帘,槐亚东愣住了。

“毛……毛主席?”

其实在这天早上,槐亚东的心里并不是没有闪过这个念头,可他总有一种“毛主席远在北京不会来厂子里”的感觉,而毛主席真的出现在眼前时,他就不敢相信了。

就在槐亚东愣在原地时,毛主席主动伸出了自己的手,微笑着朝槐亚东走去。

毛主席对无线电厂也早有了解,他问道:

“你叫槐亚东呀,你这个名字真有意思,亚洲让你占去了一半。”

幽默的话语,瞬间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槐亚东也没有那么紧张了,马上调整了语气对毛主席说:

“毛主席,您好!我代表全厂的职工欢迎您的到来!”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厂区,不少工人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亲眼见到毛主席,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

按照最初的计划,槐亚东将带领毛主席去厂部办公室看看。

可毛主席却说:“带我去车间里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身旁,还有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及市长彭冲等诸位领导。

大家心心念念的毛主席就这样突然出现在眼前,距离毛主席最近的镗床工人吴展兴激动不已,他看到毛主席后马上就喊道:“毛主席好!”

毛主席停下脚步,在他的镗床旁边看了看,问道:

“这是哪个国家造出来的?”

一旁的总工程师李奉贤说:“这是外国造的。”

听到这里,毛主席的语气有些沉重了:“看来,我们自己还不会造。”

李奉贤马上说:

“毛主席,这种镗床上海已经能自己制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反转令毛主席非常开心,他说道:

“我们国家能制造,这就很好了!”

问了问生产方面的事情,毛主席又转头看向跟在身后的槐亚东:

“操作这样的机床,每个月工资多少?”

槐亚东回答了各种问题,毛主席听后都点了点头,当他得知车床流油能重复使用后,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好,要节约!”

另一边的过道上,青年工人李孝平正在将一个50斤重的工件往钳台上抬,没想到毛主席竟快步走过去,要帮着工人一起抬,这一下把周围的老师傅紧张坏了,赶紧上去搭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到工件放好,毛主席拍了拍李孝平的肩膀:“你今年多大了?”

对方回答19岁,毛主席则说:

“下次搬这么重的东西,得两个人一起搬哦。”

小李的泪珠就快要收不住了,他突然意识到:

这位全国人民爱戴的领袖,言语间却很像自己的父亲。

调查一直持续到11点30分,当毛主席走到一处工作台时,看到上面写着一个“毛”字,于是他停下脚步,问身旁的人:“这是送我的吗?”

这个问题,让工作台旁的工人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毛主席的关心成为工人们的动力

当毛主席的问题抛出后,众人都有点懵了,还是车间主任率先反应过来,马上解释道:

“毛主席,这个工件是毛丑牛做的,他姓毛,所以就标了个‘毛’字,这样如果工件有什么问题就能精确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后,毛主席笑道:“那这个是我做的了,因为我们是本家呀。”

毛丑牛还有些不好意思,大家都笑起来了,车间里顿时轻松欢快,最初的紧张感全部一扫而空。

人群中还有一位27岁的湖南老乡,他在自我介绍后,便将各种军用产品的型号、性能介绍给毛主席,毛主席以为他是一位高学历人才,就问了问他学校的情况。

而这位老乡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只读了小学,在16岁的时候就进厂了。”

毛主席紧紧与他握手,让他再接再厉,还有很多知识可以在实践当中获得。

老乡心中波澜起伏,他想着:终于见到了这位了不起的老乡,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文化,不辜负您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周围朝气蓬勃的面庞,毛主席点了点头,青年人才是祖国的太阳。

第五车间内,厂党委的同志还将解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向毛主席作了汇报: 几年前这里还是个修修配配的烂摊子,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能够独立设计并生产出多种无线电产品的社会主义企业。

当毛主席知道收音机里的很多零组件都是我国自力更生制造的时候,他更是用手摸着崭新发亮的收音机说道:“很好,很好!”

很多工人都想和毛主席交流,不过毛主席的时间有限,只是在工厂待了一个早上的时间。

大家也真真切切感受到,毛主席开创了党的调查研究之先风,他开展调查的过程,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回到广场楼前,毛主席也要离开了,工人们都自发放下了手中的活,一时间掌声四起。

临上车时,毛主席有些抱歉地对槐亚东说:

“时间不多了,向同志们问好。”

这天下午,全厂工人们都在大礼堂开会,人群中不断传出热烈的氛围,这天就像是一场梦。

大会上,槐亚东也兴奋地总结了毛主席来厂里视察的情况,他还给大家出了个题目:

“我们该如何用实际行动报答毛主席的关怀?”
“出色地完成生产任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厂里结合近远期目标,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汇报信,表达了大家的共同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也就是这一年,南京无线电厂迎来了建厂以来最好的成绩,也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当年的生产任务。

很多人熟知的“熊猫”牌收音机就是南京无线电厂的产品,而它的创造日期,正是1956年6月,“熊猫”牌收音机迅速走出了国门,成为了“中国制造”的骄傲。

即便取得如此成就,南京无线电厂的干部和职工仍然没有因此而止步,他们确定的下一个目标是:发展外向型企业集团,让“熊猫”电子走向世界,继续去实现毛主席提出“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宏伟愿望。

每年1月11日都成为了南京无线电厂的特殊纪念日,厂里总结经验、先进表彰都是在这一天举行。

站在这个时间点再回顾三十多年前,当朱毛红军截获了国民党军进犯的信息后,立即做出相应的决策,使得红军一次次转危为安,毛主席后来还亲自为侦察电台的工作人员题词:你们真是千里眼和顺风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从我国的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了继美、苏、法、日之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从这颗通讯卫星开始,我国的通讯行业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1987年11月,广东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召开前夕建设开通了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通讯,并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移动通讯时代。

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容易,过去有那么多战士因为“通讯”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如今的祖国,早已在朝着更远的未来疾驰。

每一项进步的背后,都有伟大舵手,一代接着一代的努力过程,也是精神的延续。

其实在1956年,毛主席就率领党的干部开展过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首先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找干部谈话,每天从起床开始就听取汇报,调查研究的成功直接形成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成为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毛主席对南京无线电厂的访问,也显示出他对中国电子工业创新和技术自主的重要肯定,鼓励着无数工人继续前行,展示着中国的技术实力,并让中国生产的产品走向世界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