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张姐是一家大型造纸企业的会计,3年前因为便血、消瘦,做了检查,是直肠癌。

先后在省医、上海等大医院治疗,肛门还是没有保住。

当时发现的时候,当地医生说,肿瘤虽然不大,但距离肛门内口只有2cm,手术极有可能要一并切除肛门。

最后辗转找到傅传刚教授,因为肿瘤比较低,距肛门口太近,还是没能保住肛门。

“花了48万,这不,只好这样子了。”

张姐说着,撩起衣服让我看吊在腰间的粪袋。

“我的一切都毁了...工作、家庭都没了...”

眼里满是泪水,一脸的忧郁和哀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非张姐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因结直肠肿瘤或外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原因的肠造口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 万人,且还在以每年10 万例的速度增长。
人们对造口人的认识还很陌生,他们亟待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不再纠结和痛苦。

但是,比关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原本可以避免造口的,比如结直肠癌,是公认的最好预防的癌症......

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更胜却万千廉价的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健身女王Zoey在2014年接受回肠造口术治疗,手术后身上挂着造瘘袋参加健美比赛。/ 网络图片

吊粪袋的痛苦,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

46岁的高先生刚刚经历了第三个化疗周期,他显得十分虚弱。

他在一年前就出现了便血、腹泻等症状,自以为是痔疮,一直没有去医院检查。

因为他很压根不相信自己会得癌症,因为单位年年体检,年年正常。

3个月前,他发现大便次数增加,带还有脓液,腹痛,消瘦、贫血等,才不得已去了医院,结果发现三期直肠癌。

因为肿瘤离肛门很近,单独切除肿瘤已经不行,必须连肛门也一起切掉。然后在肚子上开一个口,把肠子引出来,接一个塑料的袋子,这辈子就只能这样排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瘘手术示意

许多人不知道,吊粪袋的痛苦便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

化疗、放疗且不说,失去了肛门,造瘘口周边皮肤红肿疼痛,每次排便都需要换粪袋,生活质量很差,遭遇身心的双重折磨。

三年前做完直肠癌手术的刘先生说:“造口不是肛门,无法人为控制,这是最令人讨厌的,万一和同事朋友聚餐,再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所以我已经很少出门了。

因为不怎么跟外界接触,我心里经常感觉莫名的烦躁。有时候弯腰都得注意点,不能提太沉的东西,身边离不开人,时刻都要人照料。”

正是这种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导致他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不愿去触碰自己身上的造口,“都是我老婆给我换造口袋,我自己都不愿意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演示造口袋更换过程

北大肿瘤医院的资深护士顾国平是一名从业29年的专业护理人员。他说,自己见过很多癌症患者,最痛苦的莫过于做了造口的直肠癌患者,失肛之后他们身心遭受双重折磨。

顾国平说:“我见过做造口的人中,最年轻的17岁,二三十岁的人也不在少数,年纪轻轻就饱受失肛之苦,割腕,跳楼,自杀的什么样的都有。”

造口袋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它的价格不等,一般一个造口袋100多块钱,两三天换一次,一个月下来得有将近1000多块钱的费用。

由于做了造口后,身体不能随意控制排泄物,任何场合都需要携带造口袋,这是困扰患者的最大问题。很多人面临着身心双重折磨,特别是当使用造口器材过程中出现漏水、漏气时,病人会产生失望、自卑的心理。曾有患者宁死不做造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护士为患者更换造口袋

一个能救命的检查,大部分人却忽视了

像高先生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的近40万结直肠癌患者中,超过85%是进展期,只有10-15%是可以彻底治愈的早期癌。

在所有结直肠癌当中,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占了一多半。

这个位置的肠癌,一旦是中晚期癌,即便能保住命,但保留肛门十分困难,费用也十分高昂。

然而,在早期,不但可以保肛,而且能完全治愈。

然而令人们痛心的是,我国绝大多数的结直肠癌发现时候都是中晚期了,而且超过80%的直肠癌在前期被误认为是痔疮,延误了发现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

民众不重视肠镜检查!或者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查!

如果在40岁以前无症状做一次肠镜检查,许多人间悲剧就可以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造口人的留言

我国40~74岁的人群中,约有1.2亿人需要做肠镜

结直肠癌是一种典型的“富贵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发病率逐年上升。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38.8万人,死亡近18.7万人,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

根据2018年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库(GLOBOCAN)的数字,中国(包括台湾省)的发病率已经达到52万(下图红框),排在所有癌症的第二位。

这些数据表明从2014-2018年,发病率以每年大约8%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增病例将很有可能首次突破60万大关,逐渐逼近肺癌。

据最2020年新的数据,天津2019年的肠癌发病率达到38/10万,已经超过胃癌,几乎和肺癌持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LOBOCAN)2018年的数字

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的最容易预防的癌症之一,因为它的发展过程比较单一、迟滞,90%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因此有效的、及时的筛查,就能大幅度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而且筛查的本身就是最好的预防手段,比如发现肠息肉等癌前疾病,可以肠镜下切除以阻断其癌变进程。

如果按照40-74岁为目标筛查人群,我国每年大约有1.2亿人需要做肠癌筛查,尤其是肠镜检查。

而实际上,在需要肠镜检查的人群中,只有15%的人接受了检查。

由于考虑到大众对肠镜检查的不了解或“盲目排斥”,我国对于肠癌筛查一般的筛查建议是,先做粪便潜血试验、粪便DNA等无创检查,阳性者再做肠镜。

但是,这样的筛查仍然收效甚微。

2013年,一项73.8万上海居民参与的结直肠癌筛查活动,通过问卷、潜血试验,共发现结直肠癌高危对象12.5万人,阳性率达16.4%!

而这12.5万人最终进行肠镜检查的只有5.2万人,也就是说,有7万人放弃了肠镜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护士在护理肠镜检查能救命,可大幅降低肠癌的双率

美国曾经是世界上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如今,这顶帽子将要落到我们头上。

2020年3月22日,最新发布的《美国结直肠癌统计报告,2020》显示,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1985年开始持续下降,2000年后呈快速下降趋势。

不久前,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美国2019年肿瘤统计报告》显示,1991~2016年这25年来,美国肿瘤死亡率总体下降27%,相当于死亡人数减少262万人,其中结肠癌死亡率下降了53%。

长达35年的下降,归功于对50岁以上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普及,而筛查的方法主要依赖粪便检测和肠镜检查。

大家从下图可以看到,蓝色柱代表2000-2018年肠镜的筛查率从20%上升到61%的变化,而红色曲线代表的发病率则在这期间不断下降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权威杂志《内科学年鉴》的一项大型研究也证实了这点,结肠镜检查与死亡率降低72%有关。

肠镜检查,既能预防肠癌,又能发现早癌

前文说过,肠癌的发生主要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其发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肠息肉到肠癌大约需要5-15年,大肠癌的形成大多在55岁以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肠癌的演变过程

因此,在40岁左右做一次肠镜检查,要么能发现良性的息肉,要么能发现早期的肠癌,都是很好处理的的:

发现息肉,切掉就能有效预防它继续变坏;

发现早期肠癌,也可以在内镜下根治,不需要开刀、化疗,治疗费用相对低廉,5年生存率超过90-97%;

即便是二三期的肠癌,目前通过综合治疗,也有不错的预后,5年生存率在60-80%以上;

但是,一旦错过了早期发现,到了晚期,出现了远端转移,即便是目前的医疗水平,5年生存率也在20%以下,由于药物也非常昂贵,许多人根本无法承受。

我们建议以下人群要做肠镜筛查:

有证据表明,40岁以上,有以下几点的朋友要及时做个肠镜:

1、I级亲属有大肠癌病史者;

2、有癌症史、肠道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腹部手术史;

3、大便隐血实验、粪便DNA检测阳性者;

4、以下五种表现具有两项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及精神创伤史。

5、长期不良嗜好,比如烟酒、肥甘厚味、久坐、熬夜、肥胖等。

肠镜目前大多数都是无痛的,不再有痛苦;如果实在不愿意做,可以先行检查粪便潜血试验和粪便DNA实验,阳性者则必须行肠镜检查。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肠癌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常规检查比如CT、核磁、彩超很难识别,能发现的金标准只有肠镜,别无替代!

每天给大家分享不同的急救技能和疾病知识

希望公众号帮过更多人,救更多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