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婆媳矛盾自古以来便是家庭难题,而一般情况下翁媳关系则相对融洽一些。然而凡是皆有例外。

安徽的杨女士与公公的关系十分紧张。杨女士的丈夫入狱十八年,期间杨女士不离不弃,一心抚养女儿成人,苦等丈夫归来。

当时,孤儿寡母生活艰难,然而公婆非常不给予帮助,反而落井下石,甚至有一次还扇了杨女士一个耳光,杨女士性格刚强,一气之下淋屎到公公头上。

照理说儿子入狱,儿媳不离不弃,公婆应该感到无比的欣慰,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对孤儿寡母落井下石呢?18年后丈夫出狱,杨女士和婆家之间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女士早年间嫁给了当地的段先生,然而美好的婚姻生活只度过了两年,段先生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上,酒后与人发生冲突,意外将他人重伤致死,除了相关赔付之外,段先生被判入狱18年,而当时他们的女儿才刚刚一岁。

丈夫入狱让杨女士觉得天都塌了,她悲痛欲绝。照理说,当时杨女士还年轻,虽然身边带着拖油瓶,但改嫁总好过苦等十八年。娘家人也都担心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艰难,纷纷劝她改嫁,然而不论怎么劝杨女士始终不同意,一心想着将女儿抚养长大,等丈夫回来。

戏剧故事中,王宝钏寒窑苦等出征西凉的丈夫薛平贵十八载,而杨女士则愿意守候入狱的丈夫,两人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可见她们都是性格刚烈的女子,令人敬佩。

可奇怪的是,如此刚强坚韧的杨女士居然不受婆家待见。段先生入狱后,杨女士在正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刻,公婆却向她投来了冰冷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婆家人包括段先生的三位兄弟都觉得杨女士会改嫁,所以对她冷言冷语,杨女士感到异常的委屈和无助,她不知道该如何让婆家相信自己。看得出来,公婆并没有从心底把杨女士当做自家人,仅凭臆测便断定杨女士会改嫁,明显缺乏必要的信任。退一万步讲,即便是杨女士有一天要改嫁,但只要她一天没走,便还是段家的媳妇,还会叫你们一声爸妈,只看在这份情面上,公婆的行为也非常不恰当。

人还没走,茶已经凉了,怎能不让人感到心寒呢?

公婆的不理解,让杨女士颇感委屈,但她内心中并不是不能理解。因此虽然生气,但她并没有与公婆闹,只想着时间能证明一些。可时间过了几年,公婆的态度依旧没有丝毫变化,一块石头捂在怀里都能暖热,然而两位老人的心比铁石还要冰冷,除了对杨女士不闻不问之外,公婆对他们的亲孙女也是爱答不理。

段先生入狱后,杨女士要照顾女儿,没办法出门工作,家庭收入急剧减少,生活举步维艰,甚至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凑不齐。出于无奈,杨女士去找了公公,希望他能帮忙。当时孩子的学费并不贵,只要一两百元,但杨女士完全没想到,公公居然以孩子太多为由断然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公公的其他孙子、孙女,家庭条件都比杨女士好,公公反而会帮忙支付学费,偏偏不帮杨女士。同样是亲人却偏向得如此明显,公公的行为令杨女士异常气愤,她性格刚强,一时气不过便跟公公大吵了一架,而公公对自己不公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思,甚至还扇了杨女士一个耳光。

实际上,在大众伦理中,婆家并没有资格以棍棒的形式教育儿媳,反之亦然,娘家同样没有资格以武力教育女婿,两家人只能管束自己的亲生孩子。

公公的不当举动更加激化了矛盾。杨女士回家后越想越委屈,该帮的不帮我们孤儿寡母,反而落井下石欺负人,她越想越气,怒火攻心之下做了一件不应该的事情。当天晚上,杨女士趁公公不注意,从粪缸中舀出一桶粪水,当头浇在了公公身上。杨女士明白自己不该这么做,但她就是气不过,就是想要让公公也体会一下,被人侮辱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杨女士便带着女儿搬到了县城里租房居住,和婆家多年老死不相往来。直到丈夫段先生出狱,杨女士才再次回到婆家,而此时已经过去多年,时间证明了杨女士的坚贞,公公后悔不已,拉着杨女士的手不停的忏悔,而杨女士当年的恨意也在时间的消磨下已经逐渐消散,如今看到公公一再道歉,她内心中已经有所释怀,毕竟对方是长辈。后来,杨女士还经常回家帮公公剪头发,陪老人过节,一直到公公闭上双眼,撒手人寰。

事情到了这里,看起来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解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更大的纠纷还在后面。

公公离世后,如何赡养段母便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兄弟四人经过商议,决定共同赡养,每家赡养三个月,循环往复。然而这时,杨女士却坚决不同意,她只答应每年赡养段母两月

段先生十分不能理解,杨女士为何要这么做。婆婆跟公公完全不一样,她对杨女士的女儿极好,经常骑车十多公里去学校看望孙女,杨女士的女儿偶尔回乡,奶奶每次都会拿出一些零花钱塞给孙女。这一切杨女士心知肚明,事实上,杨女士也不止一次地对外讲过这些事。那她明明认可婆婆,为何坚决不肯赡养对方呢?难道是对当年的事没有完全释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杨女士针对的并不是婆婆,而是段家的另外三个儿子,杨女士对他们的痛恨远胜其他人。

在段先生入狱之前,杨女士一家便与对方产生过纠纷。段先生入狱后,同样是他们在父母耳边煽风点火,让两位老人冷漠对待杨女士,最终导致杨女士带着满腔恨意离开了家。此后,双方一直没有联系,直到段先生即将出狱。当时,杨女士一一打电话告知了三人,然而就是这通电话,让杨女士对他们的憎恶又加深了许多。

随着女儿的长大,杨女士逐渐放开了手脚,通过艰难努力,攒下了一笔积蓄,趁着丈夫即将出狱,她准备在县城买一处门面房。但是手头的钱不够,除去娘家的支援还差了一些,便打算从段家三兄弟手里借点。实际上借钱只是由头,杨女士的本意是通过借钱缓和几家人的关系,毕竟丈夫与段家三兄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她不想以后让丈夫为难。

然而,段家三兄弟纷纷推脱,一个比一个会哭穷,这让杨女士彻底死了心。为了争口气,她咬着牙把房子买了下来,然而就在段先生出狱一年后,杨女士又突然得知了另一件让她怒火攻心的事情,家里的老房子居然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到了段家二哥的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段家二哥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导致媳妇一直跟她闹离婚,杨女士出于好意便将自己的老房子让给了二哥住。可没想到她的一番好意付诸东流,二哥不仅在背后诋毁杨女士,甚至偷偷把房子转移到了自己的名下。

因此,杨女士异常愤怒,这也是她不肯赡养婆婆的直接原因。

而更让感到杨女士失望的是,她苦等了十八年的丈夫居然不站在她这一边。只是一味站在他的父母、兄弟的角度辩解,而且就是他偷偷帮助段家二哥把房子转移到了对方名下,完全不在乎杨女士的想法,实在是令人齿冷。

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这十八年来,妻子独自带着女儿生活的辛苦。你在狱中吃喝不愁,你的妻女在外面举步维艰,未经他人苦,反而要劝他人善,你算是什么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杨女士知道18年后会是这样一种局面,我相信她一定不会留下等这样一个丈夫。即便是现在,杨女士也已经心寒,她跟丈夫提出,只能选择一边,要么离婚,要么和家里断绝来往。

面对杨女士给出了最后通牒,段先生倍感无奈和痛苦,他并不想跟妻子离婚,这十八年的坚守他看得出妻子对他的感情,然而他也不想和兄弟闹翻,即便对方是错的。

而就在这两难之际,杨女士读大学的女儿打回了电话。

在女儿看来,母亲是个识大体的人,就算是在当年和公公闹翻,她也会敦促女儿过年时回乡跟爷爷奶奶拜年。然而,段先生在女儿眼里就显得非常不合格,他只记得父母兄弟对他的好,觉得亏欠他们,女儿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亏欠最多的便是自己的妻子。

不过女儿并不支持杨女士让段先生只能选一边的想法,她希望父亲能够像个男人一样,多包容母亲、善待母亲,用温暖融化母亲的心结,而不是未来一家三口能够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女儿还表示,不论母亲做什么样的选择,她都会永远支持,因为只有她最清楚杨女士这些年的经历,不是一句辛苦可以概括的。女儿的性格很明显和杨女士有些相像,坚韧果敢,有这样一个懂事的女儿,也不枉她这么多年的辛苦。

听完女儿的话,杨女士和段先生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然而,性格刚毅的杨女士并不准备妥协,她表示如果房子的问题不能解决,那就只能离婚。也许会有人说,农村的房子并不值钱,可杨女士争的并不是钱,而是一口气,是积攒了十几年的怨气。她想要通过房子释放这么多年的压抑,这丝毫不过分。

怪只怪段家老老少少太过奇葩,欺人太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言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家务事也会有个黑白。

杨女士苦等丈夫十八年,将女儿养育成人,可谓是劳苦功高。而公公单凭猜测,对孤儿寡母落井下石,几个兄弟在背后造谣生事,丈夫出狱后,好坏不分,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事情最后究竟是怎么解决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笔者觉得杨女士最好离婚,早日脱离这个烂泥坑,十八年都已经坚守了过来,如今女儿已经长大,与母亲非常贴心,缺了段先生这种眼中完全没有妻子的丈夫,照样能过的幸福,而段先生,恐怕未来只能喝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