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听母亲说,姥姥不喜欢我父亲。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太明白为什么。父亲老实本分,勤劳能干,对母亲也是百依百顺,姥姥就是看不上他,连带着也不怎么喜欢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我记事起,姥姥就很少来我家。每次逢年过节,都是母亲带着我去姥姥家看望她老人家。那时候小,不懂事,觉得姥姥家的饭特别香,姥姥给的红包特别大,也从不计较姥姥为啥不喜欢来我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发现每次母亲从姥姥家回来,脸上总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愁。有一次,我忍不住问母亲:“妈,姥姥为啥从来不来咱家啊?”母亲沉默了好一阵,才叹了口气说:“你姥姥她……她跟你爸合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那时候虽然不明白啥叫“合不来”,也知道肯定不是啥好事。我开始更加留意家里关于姥姥的点滴。我发现,每次母亲提起姥姥,眼里都会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思念,有无奈,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埋怨。

那年春节前夕,一切似乎都发生了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冬天特别冷,雪花飘飘洒洒下了好几天。在年关将至的那天,姥姥来了。我记得那天父亲刚好外出办事,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母亲一开门看到姥姥,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眼圈就红了。

“妈,您咋来了?这么冷的天,您怎么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接您啊。”母亲一边说着,一边忙不迭地把姥姥往屋里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姥姥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进了屋,坐在了沙发上。我端详着姥姥,发现她比以前更苍老了,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头发也白了不少。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胸口,让我喘不过气来。

母亲给姥姥倒了杯热水,又忙着去厨房准备饭菜。我坐在姥姥身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姥姥看了我一眼,轻轻叹了口气,说:“孩子,你爸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爸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我回答道。

姥姥点了点头,没再说话。过了一会儿,母亲从厨房端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放在了姥姥面前。姥姥看着饺子,眼眶红了,泪水顺着眼角滑落了下来。

母亲见状,慌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坐在姥姥身边,轻声问道:“妈,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姥姥摇了摇头,哽咽着说:“我没事,我就是……就是想你爸了。”

“想我爸?”我母亲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从姥姥和姥爷分开后,姥姥一直一个人生活。

“是啊,想他了。”姥姥擦了擦眼泪,继续说道,“你爸他虽然脾气倔了点,他是个好人啊。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没去看他,我心里也挺难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听着姥姥的话,心里五味杂陈。姥姥并不是真的不喜欢我父亲,她自己的固执和偏见,才导致了这么多年的隔阂。自己以前对姥姥的埋怨和不满都是那么的可笑和幼稚。

在这时,父亲回来了。他一进门就看到姥姥在哭,顿时愣住了。他很快反应过来,走到姥姥面前,蹲下身子,轻声说道:“妈,您来了。”

姥姥抬起头,看着父亲,眼泪又流了下来。父亲伸出手,轻轻擦去姥姥脸上的泪水,说:“妈,您别哭了。这么多年了,都是我的错,没能让您老人家安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我看到母亲也哭了。她站起身,走到父亲和姥姥身边,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说:“妈,老公,咱们以后好好过日子吧。”

姥姥开始频繁地来我们家了。她和父亲的关系也慢慢缓和了,家里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融洽。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理解和包容。

我记得有一次,姥姥带来了她亲手做的腌菜和腊肉。她一边把包裹放在桌上,一边笑着说:“这是我特地给你们做的,你们尝尝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看着那些腌菜和腊肉,眼眶再次湿润了。她走上前去,紧紧抱住姥姥,声音哽咽地说:“妈,谢谢您,谢谢您还记得我们。”

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这份温暖不仅仅是来自姥姥的关爱,是来自我们全家人内心深处的和解与接纳。

姥姥的身体逐渐不如从前了。她开始频繁地生病,每次都需要去医院治疗。她还是坚持要来我们家看看。她说,看到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她就觉得心里踏实,病也好得快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照顾姥姥,母亲开始更加忙碌了。她不仅要照顾家里的日常琐事,还要陪着姥姥去医院看病、拿药。母亲从未抱怨过一句,她总是默默地付出着,用她的行动诠释着对家人的爱和责任。

父亲也变得更加细心和体贴了。他每天都会提前下班回家,帮忙做饭、打扫卫生,还会陪着姥姥聊天、散步。他说,他要弥补以前对姥姥的亏欠,让姥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也开始学会了关心和照顾姥姥。我会帮她捶背、按摩,还会陪她看电视、聊天。姥姥看着我,眼里总是充满了欣慰和骄傲。